长沙老知青回忆40年前高考 当年与谭盾同地插队

40年前参加了改变命运的高考,李国强说,自己感恩高考、感恩企业和国家。 长沙晚报记者 黎铁桥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9日讯(记者 黎铁桥)“我在上山下乡的知青中是最后一批去农村的,参加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举行的首次考试,幸运地成为一名78级大学生。我感谢高考,让我能够从事喜欢的职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017年高考刚刚结束,今天,在位于长沙市雨花区香樟东路的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担任该公司党群工作部副主任的李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谈起自己40年前参加高考的经历,他如数家珍。

  少年时期的李国强,经常参加学校出黑板报、刻腊纸等活动。因为居委会主任住在他家的对门,订有《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报纸,李国强每天放学后,不吃饭也要去居委会主任家看报纸。他最早从《参考消息》外电的分析报道中,看到了国家可能将要恢复高考的消息。1977年7月,19岁的李国强从长沙市五中(即现在的雅礼中学)高中毕业。当时政策规定,必须有上山下乡经历的才有报名参加高考的资格,于是他带着准备参加高考的复习资料,去望城县黄金公社金桥大队插队落户,与先他一年来到这里插队的长沙伢子谭盾成为“插友”。李国强是“文革”期间念的高中,好多理科知识没有学过,他便打算依靠自学参加文科高考。知青生活十分艰苦,每天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只好利用别人睡觉、打牌和闲聊的时间来复习,经常晚上12点过后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学习。

  1977年的高考是恢复高考之后的首次高考,时间显得很紧凑:10月正式发布恢复高考的决定、11月高考报名、12月举行考试。李国强至今清楚地记得,考场设在望城县乌山公社的一所学校里,因有10年没有举行高考了,报名参加高考的知青和社会青年特别多,估计黄金公社就有几百人参加高考。但这一次高考的竞争也特别残酷,黄金公社参加考试的数百人中仅有3人上线,获得参加体检、填报志愿的资格,这其中就有谭盾、李国强二人,另一人上了中专线。也许是多年来爱看报纸所受的影响,李国强很想去当新闻记者,志愿便填报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由于当时通讯落后、信息闭塞,填志愿时他甚至连“北广”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招几人都不清楚,结果因志愿填报不当而导致他“上线落选”。谭盾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1978年3月入学,后来成为了海内外著名的音乐家。

  第一次高考失利,李国强懊悔不已。这时他的父亲劝他去招工,早点回城当工人。李国强毫不犹豫地回绝了父亲,发誓“不考上大学,就不离开农村!”为备战1978年高考,李国强只好减少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的时间,这样就欠下了生产队300斤稻谷。经过当年7月7日、8日、9日三天鏖战,最后他考上了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整个知青点就他一个人上线!金桥大队支部书记专程赶到李国强城里的家中祝贺,开玩笑说:“小李,你还欠公家300斤谷呢!”李国强的父亲高兴地说:“会还的!”大队支书便说:“谷子不用还了,考上大学了还要奖励你呢!”

  回忆起当年的高考经历,李国强仍很开心:“当年我就是想上大学。进大学后发现班上同学年龄差别很大,大的已有40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但大家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大学机会,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大学毕业后,李国强进入电力工业部中南勘测设计院子弟学校当了3年教师,后在“中南院”从事文秘工作,1997年开始从事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此后20年再没有挪过窝、没有换过岗。尽管在别人眼中他算不上是“成功人士”,李国强说:“不论官大官小、钱多钱少,我都不会自怨自艾。我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企业,踏踏实实做事,心安理得做人。现在我是家好、企业好,国家也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很自豪、很满足了!”

【作者:黎铁桥】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高考 李国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