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优势是长沙发展的最大底气

相链区块链

  尹卫东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往哪转?转什么?长沙能靠什么发展、能靠什么“辉煌”?长沙参与区域竞争,承接产业转移最大底气在哪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城市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是长沙发展的首要问题。

  国家中心城市代表着国家对于这些城市的发展的肯定和对未来的规划,是中国最高层次的战略规划,重庆、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位列其中。在交通方面,重庆、武汉就在长江边上,武汉、成都、西安、郑州在铁路枢纽上,似乎比长沙更胜一筹;在科教资源、产业链发展等配套服务上,武汉、成都、西安等与长沙旗鼓相当。长沙如何实现差异化发展,各种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网上有很多人说长沙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房价低,这个优势长沙确实明显,低房价早已成为长沙的一个重要标签,在新一线城市中“居住负担”最小。我认为他们只讲对了一半,长沙参与区域竞争、承接产业转移最大底气在低成本优势。

  正是基于降低成本才有产业转移一说,无论往中西部转移,还是往东南亚转移,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失去了低成本优势,其他一切所谓的竞争优势都会归零。正是因为有房价这个最特殊优势,长沙完全可以在降低企业入驻成本、降低非经营性成本、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等方面同步发力,厚积低成本优势,打造产业转移的洼地。

  降低企业入驻成本。深圳将按照每年建设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向社会提供“工业上楼”的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且租赁价格非常优惠,据说这个租赁价格即使放在中西部城市还有竞争力。隆平、天心、雨花、金霞、马栏山,乃至长沙经开区等不少园区面临存量土地资源紧缺的突出问题,导致大项目难落地、好企业难留住,一定程度制约了园区发展,这些园区已在城市中心,发展遗留下来的低效工业用地盘活都是啃“硬骨头”,用地盘活成本高也会大幅拉高企业入驻成本。再说,二次开发没必要还在城市中心搞工业生产,不如把用地指标置换出来,相得益彰。据报道,湘江科学城把最好的滨江资源留给科创,值得点赞!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决心,选择临湘江临浏阳河且拆迁等各项成本低的“里脊肉”给园区、给科创,打造更多的专业园区、特色产业园区、企业入驻低成本的园区。条件成熟的地方加快“工业上楼”厂房建设,有效降低企业入驻成本。

  降低非经营性成本。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只有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企业家才能放心办企业、安心搞经营。要顺应市场主体期待,督促职能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要让审批服务可见、可查、可信,消除行政审批暗箱操作生存“土壤”。对违法违规向企业收费或者以各种监督检查的名义非法干预企业自主经营的,依法予以纠正。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无事不扰、有事不拖、服务周到,做到亲商、富商、安商。推动产业生态圈建设,持续推进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构筑产业链竞争优势,降低企业发展成本。要着力破解融资困难、优惠政策落地难等问题,让企业家集中心思谋划怎么对接市场、进行研发,而不是怎么和政府打交道,不靠关系靠本事。

  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工资普遍增长较快,他们对福利待遇、个人发展前途、生活环境品质(宜居、宜业、宜学)要求较高。结构性缺工,尤其是熟练技工和技术研发人员严重短缺,人才流失频繁等因素,在无形中推高了用工成本,用工成本增长速度过快已成为当前企业生存成长的“拦路虎”。身处大城市,面对高房价及长时间通勤成本,不少年轻人选择逃离,要通过放开限购,让产业工人享受长沙低房价的“福利”。要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公共租赁房,并鼓励单位为职工建公租房,有效解决企业职工的住宿问题。要完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更加注重飞机、高铁、城铁、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的高效联通和便捷换乘。要深化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力度,特别是加大园区、企业与大学、职院的人才培养、招聘的交流合作力度,让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能留长沙发展,企业实现了定向招人,来则就能用。要加大网红城市建设力度,让长沙更具有感染力和召唤力,让“来长沙”、“在长沙”有一种获得感和幸福感。(作者为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


【作者:尹卫东】 【编辑:伍玲】
关键词:长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