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基层反腐无小事

  长沙晚报评论员 文峰

  记者从20日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过去的5年间,检察机关通过反腐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487亿元,依法查办了97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会上对未来检察工作做出部署,强调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职能,坚决遏制腐败犯罪滋生蔓延势头,保持打“虎”拍“蝇”力度不减、节奏不变,重点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插手经济纠纷、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7月21日央视)

  剖析这则新闻,97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被查办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信息点。“老虎”落马被查是政之大幸,能产生相应的政治传播效果。一方面,它警示各级官员,不管是嗡嗡作响的“苍蝇”,还是叽叽喳喳的“麻雀”,抑或是戴着獠牙面具的“老虎”,都逃不过反腐新常态的铁壁铜墙。时间总可以拆穿任何一个问题官员冠冕堂皇的为公谎言,党纪党规这把尺子可以量出党员干部是否真的未忘初心。

  另一方面,“97”这个具体化的数字消解着此前民间存在的一些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曾被当成所谓的反腐规律在网上传播。比如,反腐只捏软柿子,比如问题官员退休就安全,比如在党报露面就没事,比如陪领导出镜就不会被查。而随着这些高级官员被依法查办,现在回头再看,所谓的“反腐规律”显然与现实不符。它提振着全社会的发展信心。

  不过,对于这则新闻,网络上也有一些留言值得我们注意:不少网友依然认为,基层“苍蝇”还有不少,相比打“老虎”,拍“苍蝇”的力度还应该更大些。其实,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预防两手抓,是中央的既定方针。这些年,我们在打“老虎”的同时,也在加大拍“苍蝇”的力度。各省市机关报对于查处基层干部违纪违法的新闻并不鲜见,很多党报党网都开辟了基层反腐的信息专栏。

  在我看来,人们之所以会产生“拍‘苍蝇’力度不够”的认知,原因有很多。比如,在传播效果层面,打一头“老虎”的新闻价值确实比拍一只“苍蝇”要大,加之,受新闻接近性原则的影响,拍“苍蝇”的信息往往不会引起全国媒体报道,如此,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舆论强势。此外,在现实层面,人们和基层干部接触最频繁,存在一种“泛苍蝇”的心理效应。在基层,办事难或办事效率不给力,群众也会把干部当苍蝇来看待。因此,人们会认为“苍蝇”打得还不够。

  当然,这样的认知和其背后的民意关注,正说明了基层反腐无小事,作风建设还需继续升温。要知道,“苍蝇”虽小,危害不小;“蝇贪”成群,其害如“虎”。就目前来看,加强对乡镇街道一级干部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乡镇街道干部的作风不仅与广大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风气。这方面国内有一些专家做过专门的调查,比如,《官员形象危机(2012)报告》指出,村干部位列五大高危官员群体之首。

  如果乡镇街道干部的作风问题不能狠抓,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滑坡。比如,若乡镇街道干部大兴潜规则,那民众就会效仿。如此,就会滋生“办事先送礼,平事先拿钱”,“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章子不如条子,条子不如面子”等腐败亚文化。相反,如果能进一步改变乡镇街道治理环境,那么就能促进民众观念的变化,就能够消解社会上的腐败亚文化。

  在新常态下,对于“虎贪”“蝇贪”们来说,他们经历的寒冬还在继续,而对于广大群众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深改春天。从大国反腐来看,我们不断取得了新进展,可如何以党风促进民风的转变,可能还需要时间作为催化剂。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国风是家风的映射,而家风的治理,首先要在村镇区街治理上下功夫。从这个角度来看,拿下一个问题村官,对于村民的警示作用不容小觑。

【作者:文峰】 【编辑:曾茜】
关键词:评论 基层 反腐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