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缺的不是“鲶鱼”而是空间和养分

  没有人知道未来的世界会变成怎样,但企业必须拥有改变自我的能力,对于整个汽车产业而言也一样。

  眼下,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互联网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越发明朗。一场以自动驾驶、电动汽车、驾乘共享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公司“造车运动”在美国硅谷快速兴起,并蔓延全球。

  在亲眼目睹苹果凭借iPhone击败诺基亚成为手机产业的新霸主之后,传统汽车企业自然并不希望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眼下快速崛起并试图改变整个人类出行产业的美国硅谷新兴科技公司,传统汽车企业终于意识到他们并不能小觑。

  正如宝马管理委员会成员史瓦森波尔(Peter Schwarzenbauer)所言:“在未来10年至15年,我们所看到的变革将比过去100年还要多。最大的问题在于:科技企业正在学习如何成为汽车制造商,汽车制造商也在学习如何成为科技企业,到底谁的速度更快?”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地,中国新能源造车运动更正式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随着各路造车新势力源源不断的加入,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争夺战正急速升温,真正的鲶鱼其实已经出现,而它们需要的主要是空间和养分。


  新能源汽车千亿市场之战

  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要求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都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随着国家战略的确立,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也逐步放开,近年来,众多企业相继涌入这一领域,企图分食蛋糕。

  3月1日,兰州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简称知豆汽车)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年产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成为了十一家获得新建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

  3月7日,国机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联合国机资本、中机国际、中国电器院以及其他社会资本,投资设立新能源汽车企业。

  此外,包括博郡汽车、桑顿新能源等公司也陆续宣布正筹划造车事宜。


  为实现“换道超车”,做强民族汽车工业,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时曾寄望能“放几条鲶鱼进来”,让“造车新势力”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并放宽了对生产资质申请企业的限制。然而,在各种“保护机制”之下,真正创新者仍然很可能被一纸“准生证”挡在了门外。要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腾飞,一个真正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机制显得非常迫切。

  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被看作是非汽车企业进入新能源造车领域的准生证,它对电动车造车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5年7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为非汽车领域投资者打开了造车大门。

  从2016年初到2017年3月,发改委先后向11家企业发放了造车“牌照”。除了知豆汽车之外,其余十家分别为: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花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和云度汽车。而据媒体报道,从2015年启动资质申请开始到现在,排队的企业数量一直维持在数十家,截止2017年3月,国内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司已经超过200家,总体规模是已获得资质企业的20倍左右,以此估算其背后的总产能规划可达1200万辆,投资则高达3000亿元。


  面对国内各地各类企业纷纷投资新能源汽车的问题,发改委政策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对试制样车的技术要求,是考验企业研发能力的一个指标,准入标准会有一些难度,因为想要获得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太多,如果能够达到60分及格线的企业都放进来,也没那么多名额,设立更高的标准也是为了遴选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然而,现实却令人堪忧: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主要来自传统汽车企业,并集中在比亚迪、众泰、北汽新能源等中低端车型上,中高端市场仍被来自国外的特斯拉和中外合资品牌如腾势等所占领。

  正如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所言:“技术领域的突破是关键,现在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多数企业也有了自己的三电技术,不过在市场端,有竞争力的产品还没有出来。”

  如果没有过硬的核心技术和不断创新的开发能力,面对欧美日韩等传统劲敌,那些并不具备真正核心竞争力一窝蜂而上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们,未来也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地位。

  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有200多家,但在大浪淘沙之后,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究竟有几家?为什么国内新能源汽车运动越来越热,但有竞争力的产品却还没有跑出来?究竟是还没出现真正的“鲶鱼”?还是这些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被挡在了门外?


  真正的鲶鱼或已出现

  事实上,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会窗口期已经不多。目前,北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不稳固,日本则主要发力混动技术,而德系的大众、奔驰、宝马、奥迪等车企正在走与中国相仿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奔驰、宝马等豪华车企,已各自发布了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子品牌,试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展宏图,这无形中对中国新能源车企造成压力。

  值得庆幸的是,从现在国内层次众多的新能源造车企业来看,以乐视、蔚来为代表的新兴车企从一开始便具备全球化的前瞻性战略布局,或具备“真正的鲶鱼”实力。

  以乐视创始人、董事长贾跃亭投资的Faraday Future(简称FF)今年1月初发布的首款量产车FF 91来说,其在各个层面可以说已经超越特斯拉,获得一致好评。动力性能上的表现尤其突出。FF 91电池包容量达到130kWh,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电池包容量,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几乎超越了目前所有的量产电动车行驶里程。FF 91的加速性能创造了量产车记录,0-60英里/小时加速时间仅为2.39秒,这一速度已经超越包括法拉利488 GTB、特斯拉 Model S P100D在内的所有全球顶级跑车和同级别豪华车。


  此外,FF 91能够持续感知用户习惯、自我学习进化;配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并为未来的高阶自动驾驶做好了准备;FF 91还具备无人代客泊车、面部识别等最先进的智能功能。基于极速互联网和云平台,FF 91使用户可以尽情享受互联网的便利和乐趣——导航、娱乐、社交、购物、办公以及在线更新,并能多屏实时互联。

  正是由于产品本身的创新和极致,尽管定位高端,FF 91发布后短短36个小时内,便在中美两国获得高达64124台的预约总量。这一数字也证明了,首款将科技、设计、互联网、汽车完美融合的互联网生态电动车,获得了市场的巨大期待和认可。相信待FF 91正式交付并进入中国市场后,将成为真正的“鲶鱼”有效激活电动车市场,并和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国外强势车企展开有效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4月,FF与乐视在美国共同建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来自全球的研发人才,正在进行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增强现实技术(AR)、地图众包、驾乘人员状态监测、自动驾驶赛车等前瞻性汽车技术的研究。

  而紧随乐视之后,同样来势汹汹的蔚来汽车也在乐视之后推出了旗下首款人工智能概念车EVE,其未来汽车的概念和方向与乐视有诸多相似。


  不过,无论是领头羊乐视还是蔚来,目前都还没有获得国内新能源车生产资质。

  尽管,国家发改委领导认为设立更高的标准以遴选出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过,包括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等传统车企的子公司依靠强势政府资源拿到资质的情况,不得不让众多业内人士担忧:倘若传统车企都“走偏门”占用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那显然是对“后来者”们是不公平的,而所谓的“引进鲶鱼”、“换道超车”最后也只会变成空谈。

  目前乐视在浙江德清的生态汽车产业园已经开建,乐视汽车LeSEE概念车也已经推出两代,据说量产车型正在加紧研发,相信资质申请也在按计划进行。而蔚来之前已经确定与江淮汽车的代工合作,似乎已经放弃了资质申请。

  但愿,那些真正的有竞争力、具备国际化视野、掌握真正的造车技术并深刻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鲶鱼”们,不会因生产资质审批制度的不完善,最终“输了在起跑线上”。


【作者:聂小童】 【编辑:张帆】
关键词:汽车 新能源汽车 乐视 FF 91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