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辈子的长度为每一块木头注入灵魂

  △从青葱到白发,一生择一事,一事到极致。

  郴州市汝城县土桥镇佳富村,72岁的木雕技艺传承人傅德雄,16岁开始学习这门手艺,一枝铅笔,几把小工具,一雕就雕了整整56年,樟木、楠木、铁沙木,在他粗糙而又灵巧的双手中,一块块方正的木头可以变成盛开的花朵、跳跃的麒麟、飞升的仙人……  

  △傅老的手下,每个木雕的神韵都恰到好处。  

  △傅德雄站在翻新的何氏家庙前静静地看着他的木雕设计。

      △叶氏家庙这根鸿门梁经历了沧桑却越发韵味十足。

  与时下各类仿古建筑不同,傅老坚持着完整的祠堂木雕传统工艺,砍梁、做榫、打坯、粗雕、细雕、修光、打磨,一道道工序循序渐进。

  “鸿门梁的雕刻是非常讲究的。古祠堂的鸿门梁一般都是三层至四层的镂空雕,两头各雕一龙头,中间雕双龙戏珠,鲤鱼跃龙门,左边雕麒麟吐金书宝剑,右边雕狮子滚球,有些两头会雕凤,左边还有祥云。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画上去的,然后雕出来,每个祠堂的鸿门梁都大同小异,却各有千秋。”傅德雄在介绍即将修缮完工的何氏家庙造型精巧的鸿门梁时满脸自豪。

  “由于时代久远,何氏家庙损毁严重,去年农历三月修复,以前废掉的全部翻新,由于祠堂比较大,三根巨大的鸿门梁,每根从备料到雕刻完成,需要两个月时间。”傅德雄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这些布局非常讲究,以龙凤花鸟吉祥物为主,匾上引用《三国演义》《水浒传》里面的人物。”

  △一双手,一把工具,雕出了一世情怀。

  工作坊里,老人一凿一凿地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造型。厚实的工作桌上,摆放着一大堆工具:各式刨子、凿子、木槌、木钻……傅老说,这些五花八门的工具,每一件都有它独特的用处。“刀口最宽的那把凿子,是打坯用的;三角形的那把刨,是雕刻用的;最细的那把凿,是挖槽用的……”老人对这几十件工具如数家珍。

  △老人一道一道精心地雕琢,并不时为孙子傅航讲解。

  今年27岁的傅航是傅德雄的大孙子,去年决定不再外出打工,跟着爷爷学习木雕,因为从小就受到爷爷的熏陶,很多东西和步骤都耳濡目染,所以学起来很快,第一次雕简单的八卦图,现在已经慢慢学会了在爷爷的指导下雕鸿门梁。灯下,傅德雄戴着老花镜,在木板上一边画着各种形状一边对着孙子讲解雕琢诀窍。

  一生择一事,一事到极致,以一辈子的长度,心无旁骛地给每一块木头注入“灵魂”,这就是手艺人的工匠精神。

      文/图 长沙晚报记者 李锋

【作者:李锋 】 【编辑:肖文娟】
关键词:手艺人 木雕 工匠精神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