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射线导弹"是这样精准杀死肿瘤细胞的

  长沙晚报记者走进肿瘤放疗中心,近距离揭秘“射线导弹”如何精准狙杀肿瘤。

  据统计,全国每年大约430万人确诊癌症,“放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三大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

  今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中心,本报记者获准进入放射治疗室近距离观摩放疗过程。这里就是一个放射线精准“狙杀”肿瘤细胞的“靶场”,每年有近两千例肿瘤患者在这经过“精准放疗”杀死体内的肿瘤细胞并恢复健康。

固定膜放入65°温水中等待软化。软化的固定膜敷在患者的头颈部,像捏泥人一样,即可塑成与患者轮廓相一致的“体膜”。图为医疗技师蔡淏宇在和同事一起为患者进行体膜制作。
体膜在常温下会变硬,成为定型的体膜。图为医疗技师蔡淏宇使用三维激光灯对体膜已经定型的患者位置进行标记。

  走进放疗定位室,记者就被眼前的一幕吸引了:医疗技师正把一张半透明的”面膜”敷在一位鼻咽癌患者的头颈肩部,几分钟后贴合患者体表的“面膜”便硬化定型。医疗技师蔡淏宇告诉记者,这种筛网状“面膜”浸泡在65°温水几分钟就会变软和半透明,敷在患者体表后降温硬化生成跟患者轮廓一致的固定装置,保证患者在以后放疗过程中治疗体位不变。

  “体位固定,是精准放疗的开始,并贯穿治疗的全过程。”肿瘤中心胡春宏主任告诉记者。说话间来到CT模拟机房,记者看到患者被刚制作的固定膜固定在CT床上,由三维激光灯在体表标记治疗的空间位置,经CT断层扫描并重建可以得到患者身体的三维影像,然后传输到放疗物理室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机仿真)上。

在CT模拟室,肿瘤科主任胡春宏(左一)正带领着团队对患者情况进行讨论。
在物理室,医生完成患者肿瘤位置进行勾画靶区,之后主治医生马芳和同事一起讨论患者肿瘤放射治疗计划。

  在计划室,医生在三维影像上勾画出放疗肿瘤靶区和邻近的器官组织,给出放疗处方剂量。物理师根据放疗处方及治疗机器特性制定出最优的放疗计划,医生评估认可后,还需用专门的验证设备在治疗机上模拟治疗验证通过,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始对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室内,一位患者躺在治疗床上,三维激光灯投射于患者面罩的上并与标记重叠,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
除了头部和肩颈固定罩之外,躯干部分也有固定罩,但在躯干部分,还会加涂放疗定位的标记。
在定位室,一位患者正在进行定位。从定位室到模拟室再到治疗室,患者都需要躺在这台大型的CT机上,且每次位置都是一致。
而这个固定的面罩,将伴随着患者整个放疗疗程,额头上贴有标红的位置坐标。
在治疗室控制室,医疗技师张颖哲正在操作一台充满高科技感的直线加速器。

  “我们按照制定的放疗计划,对患者实施精确放疗,精度可达1毫米。”张颖哲说道,他们通过体膜固定及三维激光灯定位标记精确重复患者的治疗体位,并由加速器机载CT扫描验证摆位精度,治疗计划引导加速器精确制导射线狙杀肿瘤。整个治疗过程都贯穿精准二字,从而达到肿瘤的最大杀灭和正常器官的最大限度保护。

因为长期接触射线设备,在放疗科每个工作人员胸口都挂着核辐射剂量监测牌,并定期进行检查。
治疗室,正在准备接受放疗的患者手上抓着一个一个门铃的按钮。
在肿瘤中心病房,护士长夏春芳对一位接受过6次化疗疗程的患者进行日常检查。

  采访手记 细节里让患者不孤单

  因为放射治疗的特殊性,患者治疗时只能自己一个人在治疗室内。独自躺在冰冷的治疗床上,身体因被体膜固定而不能动,此时,我们常人难以想象患者的孤独和恐惧感。为此,在不影响放疗过程和设备运转的情况下,医生们在治疗过程中播放舒缓音乐,以减轻患者的孤独和恐惧感。

  其次,治疗室是有实时监控的,医生可以监控患者治疗中的状况,但为进一步应急安全,他们还根据治疗室情况,用家用的门铃改造了一套呼叫系统,组成双保险;患者在治疗时手上会拿着一个门铃的按钮,治疗中有任何不适,按下就可以呼叫医生。

  这些都是在放疗科日均治疗160余人次的高强度工作下做到的微小的细节。

【作者:黄启晴】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放疗 肿瘤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