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雨花别样红 全面小康实现率达93%

  长沙晚报记者 徐辉 唐薇频 李卓

  《诗经》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曾是民生疲敝的先民,对安逸生活的美好期许。

  斗转星移,先民们“小康”的生活理想,如今已然成为百万雨花居民的理想生活。财政总收入在全省城区中稳居第一,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4万元,连续7年以八成新增财力为民生埋单,平安建设实现100%覆盖——2014年,长沙市雨花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3%,连续两年在全省一类地区获得第一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雨花区凭什么走在全省前列?小康雨花,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连日来,记者深入街道社区,走访居民群众,寻找真实的答案。

  “小康不是得多少分、排第几名,老百姓更关心的是身边事解决了多少,获得感、幸福感怎样。”正如雨花区委书记邱继兴所说,剖析雨花区这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的典型样本,我们在冷僻的指标背后,触感到了滚烫的温度:全面小康,不只是数据排名领先,而是老百姓办事更公平便捷,出家门就能上班、逛公园,就学、就医、养老更称心;全面小康,不只是财政钱袋子鼓鼓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

  “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缺”

  五轮驱动的全面小康

  【故事】打交通事故官司一站式解决

  “以前总觉得因为交通事故打官司很麻烦,现在免去了东奔西走的折腾,在一个院子里就能全部处理完,方便了许多。”今年初,市民彭丽(化名)89岁的父亲因车祸去世,父亲生前立遗嘱要她继承其全部遗产,她希望得到所有遗产和赔偿金,但两个妹妹却不乐意,肇事司机一时也拿不出资金赔付。无奈之下,她敲开雨花区交通事故矛盾调处中心的大门。

  调解员耐心向彭丽解释相关法律问题,告诉她赔偿金不属于遗嘱继承的范围,以及究竟如何处理最为公平。不到半个月此案就顺利办结。雨花区政法委副书记王强告诉记者,该区率全省之先,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打造“保险理赔、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四位一体的调解模式,通过立体化办公,让办事效率大大提升。

  让老百姓办事便捷高效公平公正。在雨花区,这样的故事口口相传。该区还在东塘街道设立湖南首个医疗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在侯家塘街道创立“街坊仲裁庭”,化纠纷于萌芽中,让老百姓求告有门,解难给力。

  【数读】

  记者从小康指标监测表上看到,雨花区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工作实现程度为93%。其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90.1%,排全省第三,9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实现程度为100%;人民生活实现程度91.0%,排全省第一,7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实现程度为100%;社会发展实现程度均为100%,排全省第一;民主法治实现程度为92.7%,排全省第七,7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实现程度为100%;生态文明实现程度为99.5%,排全省第三,7个分项指标中有5项指标实现程度为100%。

  邱继兴用“两个不能”生动诠释了第一背后的原动力:“‘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小康应该覆盖到雨花区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市民;‘一项都不能缺’, 不仅仅是经济的小康,而应是包含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小康。”

  如何落实“一个都不能少”?雨花区多年来践行“民生普惠化”战略,优质就医、就业、教育、养老等资源除了惠及城市常住居民外,外来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也一视同仁。据统计,雨花区流动人口数占全市总数的1/3,仅教育领域就承受着每年新增5000外来生源入学的压力。然而,雨花区不仅没有对外来生源另眼相看,而且还让外来娃们和本地孩子一样,充分沐浴了名校名师均衡教育的阳光雨露。“ 一项都不能缺”,则在雨花区激发了一个又一个“率先”。仅以民主法制的推进为例,雨花区深入推进“管理法治化”战略,在全市率先完成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精简,硬是把行政审批项目由224项精简到65项,精简比例达到71%。率全省之先,扎实开展社区减负增效,社区事项由558项核减至147项,核减率达到74%。用法治思维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创新了联合评查、联动办理、联手办结“三联”化解机制,探索了疑难信访问题听证模式,化解了一大批信访积案。构建了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型治安防控网络,连续八年保持全省平安区(县)称号。

  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雨花区像一个全能选手,“五轮驱动”夺得全省冠军。正如专家所言,小康雨花折射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全面发展,如果有哪一个方面掉了队,雨花区都不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把长沙和世界连接起来”

  产业转型支撑的全面小康

  【故事】菜地里“长”出文化创意中心

  “我屋里住的这地方过去叫红星大队,过一片田坎对面就是洞井铺。”80后的张泽算得上是土生土长的雨花区菜农户子弟,如今他如数家珍道出一些洋气的新地名:德思勤·四季汇、汇艺文创中心……如雨后春笋般从家门口菜地上冒出来。张泽说,自己从小到大,看到红星由一个农贸大市场发展成一个繁荣大商圈,现在又变成城市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数读】

  去年,雨花区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63%。其中,文化创意企业1834家,数量居内城区第一;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7亿元,占GDP比重7.3%,在内城区排名由2013年的垫底飙升至第二。

  “雨花区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央企区域性总部达32家,去年年中才招商的汇艺文创大厦,半年时间便吸引全球100多家顶尖级文化企业入驻。”雨花区小康办负责人以两大数据来形容产业雨花的魅力。记者驱车湘府东路现场感受了一把:一条东起长沙新广电中心,西至德思勤,长约2000米的湘府路文化产业“黄金走廊”呼之欲出。京、深、沪等地客人打“铁的”来长沙,走出高铁长沙南站,可沿湘府路往西,到雨花汇艺中心音乐厅,徜徉于湖南交响乐团奏响的天籁之声中;可上湖南最大的城市综合体德思勤城市广场潮店“血拼”,泡在24小时图书馆里求知不打烊,倦了去顶级国际星级酒店融城花园下榻洗尘。

  记者采访获悉,雨花区在1996年区划调整、由原来的郊区改设新区时,是典型的农业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底子薄、经济基础弱。随着高桥大市场、红星大市场等商贸大市场崛起,“湖南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一度成为雨花产业新名片。2009年,武广高铁的开通将雨花带入全新的高铁时代。今天,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蝶变为区域性经济的主导产业。

  高铁枢纽的区位优势,是怎样演变成产业优势?

  在采访中,记者数次听到对雨花产业发展路径的生动解读:以“拆”腾空间。强力实施“4+X”征拆行动,扎实推进“百万大拆违”。两年来,累计拆除违章建筑240万平方米,实现腾地1.2万亩。今年,更是自我加压,确定了3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和1.6万亩的腾地目标。以“转”立产业。紧扣打造“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战略目标,按照“一核两带四组团”的总体布局,推动和壮大现代金融、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成为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帮”优服务。从2012年开始,持续推进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抓引进落地、抓建设成长、抓提质升级的“三定三抓”活动,全体县级领导、区直部门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帮扶模式,促进了一大批项目的提速建设、达产增效。

  比亚迪汽车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湖南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雨花经济开发区,抢占先机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没有经济发展,全面小康只能是镜花水月。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两型”示范核心区和高铁枢纽区,正是雨花区决策者的主动作为,以产业的转型升级支撑起了全面小康。

  社区养老中心成了“开心乐园”

  有温度可触摸的全面小康

  【故事】智能升降椅加手机App 社区养老也很潮

  坐在智能升降椅上舒坦地从一楼“爬”到3楼,再和婆婆姥姥们搓一圈麻将,如果觉得热便喊一声,一楼的护工小惠就会打开手机App,远程控制将楼上空调打开……距家只有几百米的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是89岁的肖佩纯娭毑及老伙伴们的开心乐园。这个湖南首个智能化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运用了移动互联网结合物联网技术,让社区养老变得很潮很惬意。

  从社区养老中心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建筑工地到农民保障房小区,从学校到公园,在和谐雨花的每个角落,总能看到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数读】

  2011年以来,雨花区先后启动了15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建设规模达350万平方米,安置人口4万余人;累计投入20亿元,新、改扩建学校40所,解决了全市1/3以上外来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小康应该让居民真切感受到GDP增长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在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张能峰眼中,小康推进的过程,就是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享受更多发展成果的过程。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雨花区坚持推动“民生幸福化”战略,每年以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实事。

  “让发展从数据数字的表象变化转向老百姓的内在实惠!”在雨花区,民生普惠的步伐迈得如此坚实。仅以教育为例,该区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在2013年、2014年分别完成12所、8所相对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的提质改造,到2015年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对名校实行“捆绑式”发展,合作兴办了雅礼雨花中学、明德洞井中学、砂子塘小学,发展规划为“一校八址”,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失地农民子女共享名校名师资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获满分,农民保障房建设规模和投资总量居长沙之首,找工作有“15分钟就业圈”……将老百姓的养老、住房、环境等问题放在心上,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环境,为市民创造出好的生活环境。今天的雨花就像一个标有幸福标签的巨大磁场,吸引着人们安居乐业。在这里,有着比简单的建筑数量与路网数量叠加更加重要的城市满意度。

  两型雨花“染绿”GDP

  绿色打底的全面小康

  【故事】入城口戴上“绿围脖”外地司机直叹有面子

  “这个出入城口真正变成了长沙的‘面子’!”广东籍司机刘贤驾车从绕城高速黄谷路口驶入长沙城,姹紫嫣红的景致让他眼前一亮。他跑货运经常来湖南,京港澳高速和绕城高速是进出长沙的必经之路,过去高速路两厢绿化残缺,入城口泥土裸露,扬尘漫天,现在走绕城高速进雨花区,眼前一路风景,金灿灿的三色槿在护坡上绣出“魅力雨花”的大字,高速公路入城口仿佛花海。借鉴深圳深南大道的经验,长沙环城绿带雨花段一期南侧率先建成。

  【数读】

  近年来,雨花区相继启动了花桥污水处理厂二期、雨花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关停、搬迁“五小”企业46家,提前完成“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实施“三年造绿”大行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生态容量。

  环城绿带建设只是雨花区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雨花人重视环保,通过建设城市绿道、社区公园、绿色示范庭院等,想把城市变成森林,让雨花天更蓝、水更清,让市民生活零污染。

  圭塘河横穿雨花区,沿线分布有众多市场、单位和居民小区,由于缺乏污水收集系统,沿线的污水全部直接排入圭塘河,使得圭塘河成了“臭水沟”。为了治理好圭塘河,雨花区近年来共投资2000余万元,通过设置83个截污口,将西岸的污水全部收集进入截污干管,再汇入花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预计圭塘河截污工程整体完工后,每天将阻断16万吨污水直接排放,水质将得到较大改观。圭塘河生态优势渐显,加上高铁枢纽和中部服务业中心如磁铁一般的吸引力,吸引了喜盈门范城、中烟工业、蓝光等全国知名企业。未来圭塘河经济带不仅仅是一座绿色生态的城市公园,更是一座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谭阳洲上66家门窗企业,有30家企业进行高污染燃烧设施改造,减少了大气污染,30多家企业搬迁了;雨花环科园里的纳税大户金杯电工因污染被搬迁生产线……在严控污染的同时,2014年雨花区实施“三年造绿”大行动,开展了花侯路、长沙大道等道路绿化提质,打造了2条景观街,兴建了2个社区公园和4个小游园,新增绿地67.3公顷。

  率先设立“两型社会”专项扶持资金,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立体绿化工程,率先启动长沙环城绿带建设……家在林中住,人在林中行。一个个率先,正是全面小康征程中雨花人建设“品质城区”交出的绿色答卷。



【作者:徐辉 唐薇频 李卓】 【编辑:彭应兵】
关键词:小康 雨花 五轮驱动 产业转型 小康 雨花 五轮驱动 产业转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