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英:市校双向奔赴 深度赋能发展 更好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吴桂英在长沙市全力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市校(科研院所)合作座谈会上强调
市校双向奔赴 深度赋能发展
更好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日讯(全媒体记者 凌晴 陈登辉)1日上午,长沙市召开全力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市校(科研院所)合作座谈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出席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教育、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发挥市校(科研院所)联盟作用,巩固良好合作基础,拓展更大合作空间,共同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助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义强,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国防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科研部部长杨俊,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学益,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刘起军,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所长杨永坤,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蕃,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杨超,吉林大学·长沙汽车创新研究院院长高镇海,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院长黄忠良作交流发言,就加强市校(科研院所)合作、助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提出意见建议。
座谈交流中,吴桂英充分肯定自2021年市校(科研院所)联盟成立以来,长沙与16所重点高校和10余家科研院所通力协作,推动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变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取得的成效。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达444.43亿元,强度3.27%,新增科技研发机构622家,创新能力稳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入选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前30强。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体现了省会长沙对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不折不扣抓落实的鲜明态度,饱含着高校(科研院所)扎根星城大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情结。
吴桂英指出,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标志性工程,是举全市之力奋斗的主攻方向。我们要牢牢把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大事”,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更好发挥比较优势和独特优势,深入推进“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建设,全面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高能级产业集群、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高品质创新生态。
就下阶段工作,吴桂英强调,要在全球视野上下更大功夫,要立足全球坐标、对接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协同来谋划发展,以更优的国际教育、医疗、文化、社区等公共服务水平,抛出“橄榄枝”,打好“国际牌”,确保创新资源引得来、留得住、扎下根。在赋能产业上下更大功夫,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坚持需求导向和前瞻引领,推动关键领域突破、应用场景开放、重大项目招引,精准对接学科设置与产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在平台能级上下更大功夫,积极向上争取更高层级支持,全面加力推进省“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强化高校院所与企业的联合攻关,加快“一城一区三基地”研发集聚区建设。在成果转化上下更大功夫,紧盯瓶颈制约,加强服务保障,增强产业生态吸附力,推动更多优质研发成果就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在人才引育上下更大功夫,将产业需求融入课程设计,提升“引育留培”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持续抓好“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人才政策十条”落实兑现。
“名城孕育名校名所,名校名所成就名城。”吴桂英说,“长沙要将创新主体一件件‘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在干的事’,实现双向奔赴、相互赋能。”她强调,要完善服务机制,聚焦服务重点,用好用足各类资源,提高政策的精准度有效性,持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让广大师生和科研人员爱上长沙、留在长沙、融入长沙、扎根长沙。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智伦,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长高校、科研院所有关负责人,市领导谭勇、彭华松、罗缵吉、朱东铁、陈澎、邹特、肖正波、周志凯、彭涛参加会议。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