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回顾丨政协长沙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
观看人数:159379
本期嘉宾:

  • 掌上长沙

      开幕会议程已经全部进行完毕。感谢大家收看!

  • 掌上长沙

      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赢得开放发展主动权

      王博文委员代表市政协特邀港澳组的发言

      2017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当年7月1日在庆祝香港回归时,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见证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大湾区城市群包括广州、 深圳、 佛山、 东莞、 惠州、 中山、 珠海、 江门、 肇庆九个城市,加上澳门和香港,区内总人口约6400万人,GDP总量达139万亿美元,人均 GDP为2万美元多。

      世界最大湾区有纽约湾区 GDP总量达15万亿美元,东京湾区 GDP总量13万亿美元,旧金山湾区 GDP总量8千亿美元。粤港澳湾区按国家的预测和定下的目标,到2030年区内经济可达到4万亿美元,也就是现在的3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必将对周边省份的经济体资金、高新人才及科技企业的流向产生很大影响。长沙从区位、 产业、 成本及人文来说都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随着长沙高铁枢纽中心和空港新城的建设, 长沙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为加快融入大湾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就会赢得开放发展的主动权。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加快建立科创融合工作室发挥科创人才共享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工作已经进入实质运作,正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现代物流、高科技以及金融等领域发展, 长沙紧邻广东,又是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主要省会城市, 与港澳联系应该更加紧密,但至今长沙还没有专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方面的具体方案和举措。香港科创园是内地与香港加强科技合作的重要平台, 已在京、 津、 沪、 深、 港五地成立科创融合工作室,工作室有效地让五地科创人才互换互动,人才免费在五地的科研机构中申请办公室。 当地服务团队为人才提供导师、 人脉、市场、政策等资源,让人才马上投入当地市场,效果非常突出,为科创者全力孵化成果提供了快捷便利条件。长沙要加强同香港科创园的合作, 继 “京、 津、 沪、 深、 港” 之后, 建立科创融合工作室,形成六地科创人才互动, 降低科创成本, 高效发挥科创人才作用。

      二、加快建立港澳科技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2018年,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正式获批。长沙建设创新型城市, 应加强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在开放中深化创新, 发挥长株潭集群效应和创新优势。目前,长沙还没有专门的港澳科技园和产业园,都是分散于各个园区。 建议长沙先行先试, 设立专门的港澳科技创新产业园,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港澳科技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等。 实施科技园和六地科创融合工作室人才互换计划,以最少的资源和最短的时间,让京、津、沪、深、港以及全国的优秀人才加入长沙科创事业, 对己经具备一定优势的机械制造业、 有色金属利用、 高铁设备、 手机、新能源、生物医药、甚至农业和畜牧业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不少科技成果都可以实实在在的在不同行业领域最先得到试验和应用。

      三、加快建立港澳中心吸引更多企业来长投资有了六地科创人才互动互换工作室,有了港澳科技园对接长沙优势产业,还必须有国际标准的专业服务、 顶级市场营销、 以及世界级的融资中心,这样长沙的国际地位才能进一步凸显。 建议尽快在长沙建立港澳中心。借鉴北京中关村行政一站式服务中心的模式,让民营企业在港澳中心就能把工商、 税务、 海关等一系列过去让外商感到不适应、繁复的行政手续在这里一站办好,专人负责,一对一为企业服务。 实施 “港人港税、 澳人澳税”,减轻税负,推动资金使用便捷高效。建成后的港澳中心将是长沙对接国际市场的重要窗口,也是长沙企业通过香港融资和推广品牌的窗口,对长沙科技孵化和科技公司后期赴港上市有着重大的意义。港澳中心由省市港澳政协委员筹建, 政府有关部门配合管理。

      我们相信,抓住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 长沙必将插上腾飞的翅膀,成为中部城市的 “领头羊”。

  • 掌上长沙

      以生态农业为抓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周平勇委员代表市政协农业界的发言

      现代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发展趋向。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部署和要求,探索出一条绿色增长、 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但我市生态农业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理念认识有待提升 基层干部群众认为生态农业投入大,见效周期长, 投资风险高, 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小, 对发展生态农业不太感冒。有的把生态农业理解为原始农业, 习惯于原来 “短、平、快” 的老办法, 对那些有利于保护资源、 培肥地力、减少环境污染的技术丝毫不感兴趣。

      二是产品信用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一些非生态农产品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市民购买的信心。 我市大部分农业生产区域仍然存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零散畜禽养殖废弃物乱排放、农地膜残留等面源污染, 一些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技术措施, 如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绿色防控、生态循环农业等尚未全面普及,农产品品质难以保证。

      三是农业产业链不健全 我市生态农业的农产品以蔬菜、水果、水产等保鲜期较短的产品为主, 产品单一。 而且基本都是以初级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市场,农产品附加值很低。 生态农业仍然以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为主,规模化程度低, 销售渠道中的信息化平台、冷链仓储、物流运输等重要环节的建设力度相对滞后。贸、工、农一体化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高低不一,缺乏自身品牌,市场竞争力弱。

      四是支持保障有待加强“三农”工作队伍严重老化,同时企业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难以真正引进、 留下专业人才,管理水平难以提高。各级财政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金融部门不敢或不愿放贷,生态农业资金投入少。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加上国家对农村用地严格控制, 可供发展生态农业实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导致部分现代农业、 新业态、 基础性建设等项目无法落地。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推动我市农业转型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建议:

      一、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提升生产体系把生态农业作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导向, 推动生态农业主体、 模式、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注重培优主体, 将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纳入全市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 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 龙头企业等发展壮大,并使其逐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引导纵向拓展和横向联合, 大力推动合作组织一体化经营,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实施基地准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和 “互联网+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对 “三品一标” 认证工作的支持力度,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重点培育一批农产品品牌、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创建。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产业体系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调优、调高、调精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新产业、 新业态,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优化农业重点产业区域布局,打造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加工业。围绕湘菜食材加工这一定位发力,重点生产优质大米、 冷鲜分割肉、鲜奶、名优茶、食用菌、水果饮品、生物技术提取的保健用品、医药用品等系列产品,打造具有湖湘特色的农产品支柱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态农业与加工、休闲、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三、以典型示范为引领优化经营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鼓励发展 “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 的经营模式, 因地制宜推广机械化生产, 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 标准化、 社会化、机械化水平。 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 发展土地流转、 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建立以第三方组织为依托的评价平台,率先搭建长沙市生态农业信用评价平台,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健全技术体系加强生态技术研究,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强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生物技术、 节水农业, 综合处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与现代高效农业建设相适应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技术推广应用, 支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施耕地质量提升与促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深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大力推广稻鱼、稻鸡、稻虾、稻蛙等 “水稻+”生态高效种养结合模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五、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完善保障体系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完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出台全市统一的设施农用地备案相关政策, 明确设施农用地备案规模及退出机制, 规范设施农用地的管理,确保重大生态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用地。建立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标准体系,对纳入生态农业信用评价体系的项目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监测, 健全农业、 质监、 工商等部门食品安全联动监管执法机制,对假冒伪劣的生态农业品牌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市级财政出资设立生态农业专项建设基金, 区县 (市)财政进行配套,强化财力支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 掌上长沙

      发挥文化名人优势 提升长沙文化软实力

      长沙市政协委员 王 俏

      文化名人是一个地区特定历史阶段具有重大影响的代表性人物,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民族都是极其宝贵的人文资源,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 “屈贾之乡” “楚汉名城” “潇湘洙泗” 的美誉,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璨若星辰。远有传承千年的屈原、 贾谊、 杜甫、 欧阳询等, 近有近代史中的中流砥柱陶澍、 魏源、 曾国藩、 左宗棠等, 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在长沙留下的文化遗产以及遗迹遗存,构成了长沙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人文底蕴。目前,长沙对文化名人资源的发掘、传承和利用, 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对文化名人缺乏专门的保护和研究 政府和民间均对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情况和价值了解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和专门的保护措施。二是对文化名人的内涵挖掘不够 没有专人开展研究, 缺乏对文化名人思想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三是文化名人精神的传承发展不够文脉需要传承, 名人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未能充分释放,其精神在新时代没有发扬光大。四是新时代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名作不多当前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 “高原”缺 “高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家名作不够多。

      下面我以田汉为例, 就发挥文化名人优势、 提升长沙文化软实力提几点建议。

      一、开展名人文化保护和研究要加强名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名人遗存的保护和研究水平。 田汉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 是成就卓著的剧作家、 词作家、 诗人,为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田汉纪念馆建成,目前是全国唯一关于田汉的纪念馆, 建设规格高, 纪念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但是馆内相关史料和研究资料不全, 本地也无研究专家,应加快实施抢救性保护, 多渠道找寻与田汉相关的原始史料,对接北京人艺、中国电影公司等单位收集田汉作品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 多途径征集重要手稿等, 与高校和专业机构共同开展专门研究,通过数字技术加强传承运用,将田汉故居和纪念馆打造成全球内容最全面、最权威的田汉文化保护、研究和展示场馆。

      二、深入发掘名人文化内涵要深化文化名人的社会作用、现实影响及应用价值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内容”。2018年9月中国文联为田汉诞辰120周年举办了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学习田汉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他留下的思想艺术遗产。爱国主义是田汉精神的重要内涵,应将田汉文化园打造成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策划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品牌活动,如开展好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田汉故里” “田汉戏剧全国票友大赛” “国庆和国歌法实施周年庆” “田汉戏剧周” “田汉电影展播” 等活动,通过宣传和弘扬田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觉的时代担当,扩大田汉精神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三、以传承名人精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名人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精神的重要标志。 田汉一生创作了话剧、歌剧、电影、 戏曲剧本百余部, 他的创作极具鲜明的时代感,是文化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要传承田汉创作的时代精神,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应加强与国家级文艺家协会的对接, 组织承办高规格的研讨、采风、巡演等活动,面向全国设立专门文艺奖项, 吸引全国文艺界名人大咖来到田汉故里来到长沙,把长沙打造成现实题材创作高地,推动文艺创作从 “高原”迈向 “高峰”。

      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推动“两创”才能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田汉文化园一期已于2018年建成,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推进项目招商,打造成长沙全域旅游的重点景区, 做好周边地区规划配套,加强顶层设计, 坚持高质量发展, 防止同质化重复建设, 制定 “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通过与专业文旅公司合作, 推动文化与旅游、 科技、 城乡建设等融合发展, 打造集文艺采风、 艺术培训、 戏剧表演、 影视制作、旅游观光、 乡村民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创产业基地,设计传统元素鲜明的文化旅游衍生品, 加强与阿里、 携程等平台合作,积极使用智慧城市等互联网技术手段、 抖音等新媒体推送手段,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把田汉文化园打造成全国文化旅游新地标。

      五、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促进智慧 GDP建设要加大对文艺领军人物、创新创意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和激励力度, 通过扶持名家工作室、评选 “长沙文艺新人” 等方式, 努力建设一支创新意识强、原创水平高的专业队伍, 充分展示长沙作为一座有文化抱负和文化理想的城市的独特魅力。当前许多新文艺群体包括网络文艺群体以及民间组织发展迅速,大批青年人才活跃其中, 他们敢于创新、 勇于创造, 应不断完善引导机制,出台对新文艺群体的扶持政策,不断激活民间文化机构以及各类新文艺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使他们成为长沙建设智慧 GDP和打造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 掌上长沙

      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 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阳芬委员代表民革长沙市委的发言

      地下管网建设是城市的 “里子”,是城市安全保障的 “生命线”。目前,长沙城区各类地下管线总长约164万公里,构成一个庞大的 “地下王国”。2020年, 长沙将成为千万级人口大都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运行系统将日益复杂,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也面临一些新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统筹管理仍存 “难点”长沙市地下管线管理各个环节涉及多个权属部门,各部门之间尚存在职能界限不清、 责任主体不明、管理尺度不一、 执行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 虽然市住建局负责地下管线的统筹协调管理,实际上统筹协调管理很难到位,导致地面地下发展不同步、 重复投资建设、 重复开挖、不规范施工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信息共享仍存 “堵点” 目前已对全市管线进行了普查,初步建立了长沙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并开始提供数据服务。 但尚存在各权属单位提供的数据动态更新滞后,地下管网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其可利用率有待提升。 有些年代久远的地下管线信息档案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老旧城区仍存 “痛点”老旧城区临空架设的电力、通讯线缆 “入地” 改造和弱电管线迁改工程缺乏统一规划。 突出表现在,实施老旧管网迁建时,人为因素对原有体系造成破坏的现象亦有存在, 开发建设中对原有管网设施保护力度不够;在环保先进的消防系统选型上缺乏严格的验收标准,消防审查验收备案制度有待加强;排水管网部分主干管滞后于支管建设,排水能力有限,合流污水直排水体,下游管道承受冲击负荷大,导致大雨内涝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更为科学智能的地下管线管理体系, 优化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是推进安全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

      为此建议:

      一、规划上要合理统筹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统筹,建立地下管线高位协调机制。 遵循统一规划、 协调建设、 综合管理、分工负责、信息共享、保障安全的原则,形成分工明确、高效有力、应对快捷的规划统筹工作机制。 由住建局统一协调管线综合设计和规划许可,赋予行政审批职能, 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制定年度、季度计划,有序监管,避免重复建设。 在开展道路规划、升级改造时, 把管线纳入工程范畴, 理顺地下空间,确保管线布局合理有序。 统筹管理各类占道、 挖掘工程实施,减少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重复开挖。

      二、管理上要创新模式要从 “以检漏、维修抢修为主的被动解决型管理体制” 向 “主动预防型综合管理体制” 转变。充分利用高精尖科技创新成果, 推进智能化、 信息化管理, 提高地下管线现代化管理水平;强化审批管理, 形成自上而下的报批、建设、验收、档案管理、产权登记等环节构建 “链条式”监管;集中制定、推送和管理相关部门的项目审批信息, 出台相关标准化规范性操作流程,实现空间信息共享、 项目并联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搭建 “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申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电子申报平台,用智能化信息平台杜绝 “马路拉链”现象。按照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加强地下管线智能化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通过运行监测 “一张图”,实现信息共享、动态管理,提高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效率。

      三、建设上要提高标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文件要求,制定和出台地下管线行业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文件,提高长沙地下管网整体建设标准;开展全市地下管线技术标准审查。 严格按国标对现有排渍泵站设施逐步实施系统性提标改造,满足我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实际需求;规范统一地下综合管廊消防标准,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确保经济安全、环保节能;加大地下管线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 鼓励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研发和应用先进技术、新工艺。

      四、维护上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大老城区老旧管线改造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管线进行专项治理,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建立巡护和隐患排查制度, 明确责任单位,完善配套安全设施。 老旧管网道路管线综合时, 严格按照 “统一规划、统一开发、 统一管理” 的要求进行统筹, 以共建共享的模式降低改造成本;加强地下管线安全和应急防灾知识的宣传,构建统一的呼叫平台或地下管线服务专线,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鼓励市民参与城市地下管网及其设施的公共安全的监督管理。

  • 掌上长沙

      协同创新驱动长沙企业高质量发展

      黄逸强委员代表长沙市工商联的发言

      长沙站在 “过万亿、 再出发” 的新起点, 迫切需要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加强协同创新, 进一步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往长沙因为协同创新机制未建立, 遗憾地错失了一些发展良机,例如:“天河一号”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早在2010年落户长沙,成为继天津和深圳之后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项目筹建之初, 满载着政府和用户的满满期待。但是,长沙超算 “起了早床,却赶了晚集”,由于代建方与运营主体间协同矛盾,项目奠基一年后主体工程才开工,2013年竣工后又闲置了整整一年才启动试车。 然而后发的 “天河二号”(广州)、“神威 太湖之光”却领跑全球超算,相继名列世界超算500强榜首。

      当前,长沙市企业协同创新面临问题和困难主要在五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壁垒仍需突破 共建共享机制未建立, 长沙创新资源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 国企, 大部分为国有资产,因缺乏集中管理与统一规划,导致基础资源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高校科技人才参与协同创新积极性不高。 二是创新支持水平尚待提升 核心、 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支撑较弱, 高精尖技术的协同研发缺乏装备支撑。比如液压底盘和液压机床零器件等严重依赖进口, 长沙目前还未获批建设大科学装置三是人才队伍薄弱创新人才队伍落后于沿海地区。 例如, 截止到2017年, 深圳、 杭州两地引进海归人才分别为长沙的70倍、29倍,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分别是长沙的4.1倍、2.7倍,而创新人才总量分别是长沙的5.5倍、2倍。四是资金投入力度还应加大财政支持、 企业投入、 金融支持尚显不足。2017年,市科技创新财政支出为1891亿元, 深圳和杭州分别是长沙的9.1倍和4.9倍。长沙全社会研发经费为256亿元,而深圳、杭州该投入分别为长沙的3.5倍和1.34倍。民企融资方式较为传统,私募基金、科技支行、 创投+引导基金、 担保等的数量和体量与沿海差距较大。例如,长沙仅有私募基金300余支,深圳是长沙的34倍。五是协同创新服务仍要加强科技信息服务弱,长沙市企业获取协同创新需求的途径较单一,通过信息平台获取信息的仅为27%。市场化运营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较为稀缺,9家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民营的仅1家,22家国家级孵化器,民营的仅3家。

      为此建议:

          一、构建 “大协同”机制建立长沙市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出台 «关于促进企业协同创新的若干措施», 纳入 “1+4” 科技创新体系, 破解体制障碍。 建设“政产学研金介媒”协同创新主联盟,促进各方深度合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和长期稳定合作。

      二、优化 “大生态”环境营造协同创新氛围。 开展首席创新官评比、创办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活动日、 “民参军”产品与成果展览、军转民专家现场交流、 军工资质咨询交流、 企业考察等系列主题活动,打造长沙协同创新品牌活动。 丰富协同创新载体。建设跨行政区域的科技条件共享协作中心、 科技信息共享服务中心、科技资源共享网,支持建设一批以服务 “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重点的协同创新载体。

      三、完善 “大服务”体系完善服务体系。 支持建设科技金融孵化器,培育 “专精特新” 型科技服务机构, 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链、技术转移服务链、 投融资服务链, 构建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 支持资质较好、 功能较全、 规模较大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集技术转移、 投融资、 价值与风险评估、供需对接、知识产权等 “保姆式”“一站式”科技服务。

      四、强化 “大投入”驱动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制定与GDP增长相适应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健全支持协同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鼓励企业研发投入。 完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奖补政策, 创新担保方式, 加大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设立面向全市的创新引导、成果转化、创业投资3支基金,联合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在各大园区成立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 依托湘江金融中心和麓谷科技金融广场,大力发展民间私募基金、 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构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格局。

      五、做好 “大科城”示范发挥 “统” 的效力。 组建 “大科城”协同创新管理委员会, 集中统管、 居中协调, 形成管委会主导、各部门通力合作的协同创新组织构架。 形成 “整” 的合力。大力整合示范区内高校、 科研院所、 金融机构等资源集聚机构,构建要素齐全、 开放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 借鉴安徽加强与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高校 (“大院大所”)合作经验,支持引进大院大所,支持开展研发能力、成果转化建设等各类交流活动,给予编制和人才服务保障。 释放 “试” 的推力。 以示范区为试点,开展政策先行先试,开展军民融合知识产权服务试点建设、投贷联动试点创建,形成一套可推广复制的协同创新模式。

  • 掌上长沙

      依托智能汽车测试区平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汪晓兵委员代表民进长沙市委的发言

      从某种意义上说, 汽车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 反之汽车产业上的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突破,又能够应用到其他产业,从而带动整个制造业水平的提升。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深度融合,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各国纷纷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我国已经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 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制造2025》明确: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我们欣喜地看到,市委、市政府抢抓先机,提前布局。 就在去年11月,湘江新区智能汽车测试区获工信部授牌,跻身“国家队”,肩负了国家切实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发展的战略使命。《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落地、开放道路测试智能网联汽车号牌的发放以及智慧公交的试运行等,充分证明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初见成效。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曾强调:“产业培育要聚焦,要保持定力,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不动摇、不折腾、不变调。”为此,我们建议:

      一、提升平台战略定位打造超一流的技术平台虽然除了湘江新区智能汽车测试区之外,目前国内还有7家,分别位于上海、 重庆、 北京、 武汉、 长春、 杭州、 无锡。 但湘江新区智能汽车测试区却以 “模拟场景全国最多、 综合性能全国领先、测试服务全国最全”三大优势,下出了 “关键棋”。为此,我们要守住优势,力促测试区平台软硬件升级, 把测试区打造为我市抢占新一轮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战略平台,攻克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并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并以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突破带动其他制造业发展,辐射全省,示范全国。

      二、坚定工作理念不动摇吸引更优质的企业入驻过去我们扶持产业,主要是去扶持一个企业或者行业, 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多方的积极性,市场规律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现在发现,扶持平台反而让企业能在平台上得到更好的自由发展,不仅使政府的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 又确保财政资金的公正、公平、公益的性质,还能解决企业真正所需, 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以湘江智能汽车测试区为例, 在运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国内外80多家机构先后来考察,百度、一汽、东风、中车、中国汽车研究技术中心等20余家单位已部分或意向入驻。

      三、确保节点精准选择构造高水平的价值链条在产业链构造上,我们不是低水平重复复制,而是搭建高水平高技术的价值链。我们培植一个产业链不是全要素培植, 而必须是特而精的培植。为此我们需要精准选择, 聚焦发力, 将政策重点倾斜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培养出更多的行业技术 “隐形冠军”甚至是世界冠军,拥有自己的 “杀手锏”。

      四、强化技术应用导向提供强有力的应用市场创新技术的成功在于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修改完善。 测试区为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供了平台,为此我们在技术取得突破的同时,更要创造宽松的应用环境, 如财政扶持应用推广、 道路规划配套完善、交通法律协同制定等, 确保新技术、 新产品率先在长沙应用,通过应用市场换得产业发展, 用产业集聚来培植企业。

      五、推进跨界辐射带动构筑全覆盖的推广体系技术突破是前提,技术的应用和转化是关键。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突破不仅能提升汽车制造业整体水平,还能拉动5G、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协同推进。为此,我们在测试区攻克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基础上,还要形成多领域的技术应用推广中心,把突破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效应真正放大,以此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 为我市22条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

      六、抢抓军民融合机遇创建军民融合试点示范城市人工智能作为典型的军民两用前端性技术,在国防武器装备领域具有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在测试区平台基础上,我们既要注重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民用用途的研究,又要注重军事用途的研究,做到一个产品能够同时进入民用和军事两个市场,以此促进军事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我国军民融合战略中体现长沙担当。

      七、建立高位协调机制形成全流程的工作体系实现以智能汽车测试区为平台完成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突破,以市场应用为平台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突破,并跨界带动辐射其他制造业水平提升,推动军民融合,形成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应用的全流程工作体系, 这不是一个部门的事, 需要高位协调,建议市政府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 调动全市力量给予支持和保障才能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相信, 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将智能汽车测试区平台打造成长沙一张靓丽的名片,让我市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创新的高地。

  • 掌上长沙

      多措并举防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

      黄锋委员代表致公党长沙市委的发言

      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占政府性债务总额的70%以上,平台公司债务化解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战场。目前,我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市属平台公司层面数量相对集中,平台风险相对较低,但县级和县级以下平台公司十分分散,平台风险高。调研显示,我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许多功能类平台公司,承担公益性项目任务多, 在没有政府抵押、担保的情况下,已经较难独立完成相应融资发展任务。现有的13家市属平台公司,资源归集力度不大,县级平台公司点多面广,乡镇级平台公司遍地开花, 造成了平台公司的无序膨胀和风险累积。政企不分、资金混用现象严重。地方政府债务和平台公司债务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甄别。

      二是历史包袱沉重存量债务风险高人员、 财务等历史包袱沉重,许多平台公司的经营性收入不能覆盖人员支出。 职责不清导致许多地方存量债务巨大,本息偿还压力大, 在银行信贷紧缩、房地产调控、融资工具叠加情况下可能造成流动性断裂风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导致财务风险高企。

      三是融资渠道单一债务期限错配融资渠道以银行信贷、债券等方式为主,所融通的资金占平台公司总融资规模的81%,单一融资方式使我市平台公司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很大。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融资方式导致融资成本较高,加重了平台公司的还款负担。债务期限错配增加公司财务风险。

      四是盈利能力较弱偿债能力不强据统计,全市平台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都在2%以下,有的还不到1%。公益性建设任务重、盈利能力低导致偿债能力较弱。防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风险, 是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建议:

      一、政府主导精准施策建立防风险长效机制建立防控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领导小组,落实部门责任, 合力推进债务化解工作。抓风险防控战略部署,制定具体可操作的化解政府风险工作方案, 从平台的债务锁定、 清理项目、 筹措资金、 资产盘活、平台整合、转型优化、 长效监管等方面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建立风险处置与应急管理机制, 做好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二、综合施策化解存量多维探索防控新举措土地是盘活存量债务的主要资源,要加大调度储备土地招拍挂, 做好闲置土地清理, 增加土地收入, 盘活优质资产。 做好债券使用,加大存量债务置换力度,积极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规模, 可积极探索平台公司引入永续债务制度,把现有债务置换成永续债或股权。防范资金断链,设立市本级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周转资金池。公共预算收入落实部分偿债资金。

      三、多管齐下严控增量狠抓增量债务整改做好控增量的制度规范。研究制定《平台公司融资举债负面清单管理》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规范平台公司融资行为。积极整改PPP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抓好 “四个一批” 控制思路, 切实压减不必要的政府投资,严控平台新增债务, 科学压减可能增加政府性债务规模的投资项目。

      四、快马加鞭转换动能探索转型发展新机制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对于仅有融资职能、 无实质经营活动的平台公司,在债务合理处置后撤销。 对于既有政府融资同时也有公益性项目建设运营职能的平台, 可在合并重组后, 转型为公益性事业领域市场化运作的国有企业。对于具有相关专业资质和经营资产、竞争力较强、 规模较大、 管理规范的平台公司,在剥离其政府融资功能和妥善处置存量债务后, 转型为一般经营性企业。创新思路,探索平台公司转型后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平台公司,增强平台公司的资本实力,在发展中稳步化解存量债务。把一批具有资源优势的政府平台公司建成具有经营收入的市场经营主体,利用自身造血能力偿还平台债务。借鉴 “张江高科” 模式发展平台投资。 对于园区类平台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入股成长性好、 有市场潜力、 符合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方向的中小企业,做大平台价值。

      五、理顺 “政台”关系用市场手段规范和管理平台债务遵循市场规律, 关闭平台公司融资借用政府信用的一切通道,杜绝政府及其部门出具与平台公司融资相关的具有担保性质的协议或文件。建立平台公司内部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对平台公司经营性指标的考核,将管理层的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的经营性指标相挂钩。建议平台公司领导层中引进专业市场化经营人才,推动市场化转型。

      六、优化管控措施夯实防风险基础坚决打破平台对债务 “管借、管用、不管还” 的权责不对称制度, 建立严格的债务风险管控约束机制。落实对平台企业和负责人对其所借债务的偿还责任,形成平台债务 “借、 用、 还” 的责任闭环, 对于出现政府债务重大风险行为的,对负责人实行追责制度。 对违规举债的政府部门及平台公司责任人依法依规严格问责。

  • 掌上长沙

      让每个孩子就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长沙市政协委员 曹蕊菲

      让每个孩子就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是广大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 也是在座各位领导各位委员的现实期盼。首先我讲个案例,某公办园办学声誉良好, 学位紧张, 班额超大,去年招生季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00个学位,网上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413人,不得已采取网络抢号,点击秒峰访问值竟高达3200次,很多家庭全家出动,甚至坐镇网吧,只因一位难求。为了上个好点的公办幼儿园,要想尽办法,去7、8公里甚至10多公里外就读的现象也不少见。不少家长抱怨,“上公办幼儿园比上大学更难”。

      近几年, 在长沙市委、 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长沙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出台 «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改扩建公办园,抓好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移交和开办,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支持力度等, 有效缓解了 “入园难、入园贵” 问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公办教育资源供给仍然不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 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要达到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要达到50%。现在我市普惠性覆盖率达到80。22%,已提前两年完成目标,但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只有29。08%,与目标值还有很大差距。公办教育资源供给难以满足社会和群众的需求,还需进一步解决“入公办园难、 入民办园贵”问题。 二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普惠园的数量目标虽已达成, 但不代表家长就会满意, 有的普惠园 “价” 是惠了,但 “质”还有待提高。如何更好满足居民对 “就近便捷、 质优价惠”学前教育的期盼,需进一步努力。 三是师资力量短缺矛盾尤为突出。一方面师资来源紧张,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真正进入长沙幼儿园就业的年均不到900人。另一方面需求急剧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二孩政策放开后师资紧缺问题更为突出。加之由于压力大、 待遇低等因素, 在职幼师跳槽、 改行的现象屡见不鲜,加剧了供需矛盾。四是公共保障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 工资待遇、 职称评聘等缺乏刚性的制度化保障。编制方面: 公办园无核配编制、 非编教师多,且由于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尚不完善, 大量非编教师的工资福利社保等需从本来就不宽裕的保教经费中支出,导致非编教师工资低、增长慢, 同所园中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 而举办单位不同的园与园之间,同工不同酬更为严重, 工资相差几倍。职称方面:幼儿园教师的职称评聘一直是套用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聘体系, 标准不合理、 评聘比例远低于小学教师,很大一批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因没职数一辈子没有参评副高职称的机会。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市学前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亟需着力破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总体谋划,优化学前教育发展 “设计图”。一要加强顶层规划。一方面综合施策加快提高公办园比重, 比如创新投融资手段加快新增公办园建设,通过改造提质扩大现有公办园容量等;另一方面着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幼儿园, 推进居住密集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全覆盖,参照义务制教育探索试行划片入学等, 真正让孩子们就近享有 “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二要加大经费投入。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统筹制定财政补助和收费政策,提高对普惠园的补助标准, 合理确定分担比例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长效的资金保障。

      二、出台倾斜政策,破解学前教育发展 “教师荒”。围绕“稳存量、拓增量、提质量”的思路,着力缓解师资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一要抓培育引进。 通过加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引进、加快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加强对现有不具备从业资格的学前教育保教人员培训,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招聘非在编教师等手段,构建多层次、 多元化幼教队伍培养体系, 着力缓解师资缺口问题。二要抓待遇提升。深化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改革,切实保障公办园非编教师的 “同工同酬、 同城同酬”待遇和民办园教师的合理收入, 提高工作积极性; 加强公办园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 积极保障教师编制的合理供给。制定独立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标准体系,职数比例与小学教师标准持平。三要抓师资培训。 继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 重点突出职业道德、专业知识、 传统文化等内容, 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幼儿、业务精湛、保教融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三、各方联动共促,奏好学前教育发展 “交响乐”。政府层面在不断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评估体系建设,严禁幼儿园小学化。 学校层面应切实抓好师德师风、内部管理、教育教学等,努力把幼儿园办出高质量,还幼儿快乐童年,促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层面应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摒弃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的观念,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支持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社会层面应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幼教职业美誉度,增强幼师岗位价值感, 营造全民尊重理解支持幼教工作的浓厚氛围。

  • 掌上长沙

      政商关系要 “清” 上加 “亲”

      长沙市政协委员 刘 岳

      最近,有位企业主为办理一项行政审批,前后跑了20多趟,不得已找到中介,又跑了半个月才总算落地。我不禁纳闷, 在着力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大力推进作风整顿的大背景下,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什么还这么难?

      毋庸置疑,我市风清气正的政商关系正在形成。中国人民大学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显示,长沙的政商关系健康指数在全国285个城市中排名第十,跻身全国前列。特别是最近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深入开展 “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实打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赢得社会的一致好评。

      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少数干部身上,政商关系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政商之间 “清廉” 的风气浓了,但 “亲切”的氛围淡了;勾肩搭背的现象少见了,但退避三舍的问题抬头了;门好进了、 脸好看了,但事更难办了。我们且来为他们画画像:有的干部见了面满脸堆笑,满口说好,显现出“刻意逢迎”,办事效率却不见得 “提速”,说到底是在作风整顿的重压下,担心接待不热情被企业投诉。其实,油多也坏菜,礼多人更怪。有的干部 “表面客气”,但心里隔着鸿沟,骨子里透着冷漠,不吃饭不收礼也不办事,企业家对办事结果没底,好像隔着 “天花板”,看得到又担心办不成。有位老板的医疗美容项目和周边业主产生纠纷,协调会开了好几个,接待他的同志也十分热情,但虽然符合审批条件,还是被要求找到领导批字, 投资近1个亿的项目,至今没能领到 “准生证”。有的干部 “谨小慎微”,防备心理太重,一讲到关键处,要么语焉不详,能少说的绝不多说一句,要么顾左右而言他,打破砂锅也问不到底,总以为人人都拿着录音机,随时在调查取证。有的干部 “中规中矩”,答复和办理的流程让人挑不出毛病,虽说能办的一定办得好,但对暂时办不好的,绝不会创造条件帮人办成,这让企业家感到刻板, 是在与答录机、与机器人打交道。最可气的是 “避而不见” 型,“背靠着背”,让你根本看不到他的脸。有的干部与企业家相处,为显示所谓的 “清白”,长期不到岗、不批文件、不接电话、不办事,总是把开会、出差、学习这三件事挂在嘴边,偶尔碰到了,也是三言两语打发,让企业碰 “软钉子”。

      以上假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种种表现,表面看是作风问题,往里看是思想问题, 但根源上是个人第一的利己主义、高高在上的官本位观念。这样的懒政怠政,不仅危害政商关系,也阻碍长沙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去年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总书记的讲话为构建新时代 “清”“亲”政商关系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建议:

      一、着力提升企业家客户体验企业家经商安不安全,办事方不方便,项目赚不赚钱,干部清不清廉,这是评价我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各级党委政府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构建清亲政商关系作为重要任务,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引导党员干部换位思考,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放下 “官念”,敢和企业打交道,善为企业搞服务,像对待上帝那样,让企业家获得更好的客户体验。比如,在全市“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舍得割肉舍得痛, 放权让权,依法履职,让企业家以最低的成本换取幸福的最高指数。

      二、精准制定政商交往具体行为正负清单。2017年6月,长沙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长沙市构建 “亲”“清”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对于推动全市营造 “亲”“清”政商关系,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建议制定政商交往具体行为守则和正负清单,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怎么做,划定 “红线”、标出 “底线”,即使是挨板子、打屁股,也要让大家放心消费,痛得明明白白,从而打消服务企业的顾虑,不再缩手缩脚,营造敢于亲商近商的氛围。比如,规定各级领导要带头联系走访企业,为党员干部树立榜样,比如,规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经批准后参加企业年会等活动,这样就能使大家对民营企业能 “亲”、敢 “亲”、会 “亲”,融洽双方情感。

      三、坚决对 清廉而不 亲切者亮 黄牌”。必须在制度中明确,“清廉”而不 “亲切”也是违规,对其种种表现,都应看做是不作为、慢作为和假作为,一一为他们列出行为 “禁区”,建立起操作性强的违规行为认定和责任追究机制,坚决“拉黑” 那些 “无过便是功”、“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 的“庸官”。同时,把甘愿冒风险,担责任,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扶上马,拉进 “朋友圈”,对思想动机纯正,没有违纪后果的失误应免责容错,树立起好政风,为担当者担当。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就是吸引“金凤凰” 的 “梧桐树”。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沙政商一定能做到既清白干净,又亲切紧密,“清”上加 “亲”。长沙一定能够形成干部清廉、企业规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