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要闻(02)

要闻(03)

返回版面

延续从沈从文到周立波的乡土书写

王跃文最新长篇小说《家山》面世,以湖南一村之隅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

  •   王跃文  资料图片   王跃文 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1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能)近日,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最新长篇小说《家山》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王跃文和李敬泽、刘琼等文艺评论家、学者展开对谈,分享创作、阅读体会,为广大读者带来一次生动的“导读”。

      《家山》入选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系王跃文苦心经营多年的力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作者立足“史笔为文”,以湖南沙湾一村之隅,呈现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世纪八十多年间的历史变迁。

      1 以一个乡村展示民族的生生不息

      龚自珍诗云:“踏遍中华窥两戎,无双毕竟是家山。”对中国人来说,故乡往往是内心最深处的眷念。

      王跃文出生在湖南省溆浦县的一个乡村,20多岁就踏上了写作之路,虽然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但40岁之前,他的写作很少触及乡村。后来,他对生活的理解发生了重要变化,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在乡村,故乡的生活经历是他的一种福报。在阅读老家的家谱时,王跃文被历史风云中发生在先辈身上的一系列故事深深震撼,联系到从小就从祖辈身上听到的故事,他萌生了创作《家山》的想法。

      创作之初,王跃文就力求写作一部具有史诗品格的作品,如此才能不负故土对他的馈赠。“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基本态度是‘史笔为文’,为了创作这部小说,研读了大量的史料,包括对当时中国乡村研究的专著,里面很多细节都是有出处的,当然跟我的生活经验也有很大关系。”

      基于对乡村的研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王跃文萃取地域风土之精华,化为纷繁鲜活的文学形象和语言,以近54万字的篇幅对中国乡村社会形态、宗族文化、经济关系、伦理秩序、生活方式、风物人情的嬗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

      在王跃文看来,“乡村中国是最大的中国、最真实的中国”,他力图用文学的手法表现这一点。在《家山》中他主动抛弃了对生活和历史概念化的定义,他认为一切认知都有历史时空的局限性,都是会过时的,只有事实本身才是永恒的。“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我刻意回到原生态、回到日常、回到真实的生活本身,呈现我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民众繁衍史,也是社会的变迁史,以一个乡村展示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

      2 深描细述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

      “我在创作过程中,不遵循单一的叙事逻辑,与其说是我在创作写法上的一个选择,不如说是我对生活状态本身的把握。”王跃文介绍,真实的生活并不是时刻遵循“因为所以”的逻辑,日常生活场景就像纷繁复杂的万花筒。

      《家山》并不注重简单的外在冲突,因为在王跃文看来,真实的生活并不依照某个高明的编剧的剧本去上演,他作为一个作家也不愿意充当这样的编剧,“我只用心用情地深描细述寻常百姓的烟火人生,同小说中的人物同悲欢、共呼吸。我以为文学的第一要义就在一个‘情’字,我爱我的家山厚土,我爱我的父老乡亲,我写作的时候可以说用心安放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王跃文说,《家山》虽然没有那么多情节曲折的故事,但仍然很生动。

      带着对故土的深深眷念,王跃文在创作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如果用标准的普通话来写没法表达乡村人物的那种情感。于是,他在《家山》中大胆使用湖南的方言土语,贴切表达小说人物看待世界的方式,“因为语言在这里传达的是血肉和土地的关系。”

      王跃文透露,他在创作《家山》的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有时还哭好几次。连自己都感到奇怪,快退休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眼泪?后来想到刘鹗的《老残游记》序言,又感到安慰。刘鹗写道:“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王跃文由此庆幸至今在写作的时候还能葆有“灵性”,也希望今后保持下去。

      3 丰富现代文学的乡土叙事方式

      发布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表示,现代文学诞生以来,写湖南乡土的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作家,一个是沈从文,一个是周立波,他们都是通过鲜明的参照系来书写家乡的变与不变,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在工业文明来临后与原有乡村形成对峙的前提下书写,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则是放在20世纪中国革命的背景下。作为一个21世纪的作家,王跃文必然有新的参照系,当他重新建构他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时,一定包含着我们这个时代新的关切、认识和眼光。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跃文的《家山》是在20世纪以来从沈从文到周立波这样一个漫长的谱系上,作出的新的乡土书写,本身非常有意义。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家山》是一部内涵丰富、具有宏大交响效果的鸿篇巨制,符合美学的和历史的审美标准,既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政治的灵魂,又让我们看到了艺术的美学的灵魂。小说内容丰富,涉及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大书”,很多章节让人联想到《红楼梦》。尤其让她稀奇的是,小说有一种“雌雄同体”的叙事风格:既有一种宏阔、阳刚的书写特点,又有一种细致、隽永的叙事气息,刚和柔结合得非常好。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说,阅读《家山》最直观的印象是地方性,延续了从沈从文到周立波的湖南乡土小说传统。更深一层的是,小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乡村的宗法制度以及在此制度上形成的人情风俗,更新了我们对近代中国的很多认知,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乡土叙事方式。不同于《白鹿原》寓言式的书写,《家山》具有一种世情小说的细腻,王跃文笔下的宗法制度和人情风俗非常生动、具体和丰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