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府英才小学校园记者站2108班 丁彦钧 指导老师:徐笑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跟着长沙晚报校园记者俱乐部邀请的老师感受唇齿间的艺术——口技。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技的历史十分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们,常常利用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驱赶野兽或者是引诱猎物上钩。那时,口技是一门生存技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更多表达方式,生活设施也日益完善,于是,它渐渐变成了一种艺术。
回家后,为了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口技的魅力,妈妈带我看了一些关于口技表演的视频,有口技泰斗牛玉亮爷爷的《百鸟争鸣》,有洛桑叔叔的《洛桑学艺》相声系列等。
无论是牛玉亮爷爷模仿的各种鸟叫声,还是洛桑叔叔模仿的不同的人和不同乐器的声音,又或是《口技》中表演者用自己嘴巴模仿的狗吠声、婴儿啼哭声、幼儿梦呓声、风声等,无一不惟妙惟肖,令人惊叹不已!
羡慕之余,我忍不住好奇地试了试,结果发现除了可以模仿狗叫声和猫叫声以外,其他的根本模仿不了。妈妈说,口技可不只是动动嘴而已,还需要表演者用到牙齿、嘴唇、舌头、喉咙和鼻子等各种器官,这样才能去模仿各种声音。我不禁感叹: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呢!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口技的练习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还需要忍耐和毅力。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除了向这些传统文化守护者、传承者们致敬之外,更要学习他们的坚韧品质。希望更多人一起将这些珍贵的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让它们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