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污水变清水 望城白箬铺镇创新举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9日讯(记者 朱华)池边杨柳依依,池中再力花和狐尾灌清新点缀,一池碧潭被红花绿草装扮得格外清秀,数米远处围绕着用平坦柏油路连贯起的几户农宅,好一副静谧和谐的农家美景,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某个高档花园楼盘!漫步在光明村,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引得访客流连忘返。

  据悉,望城区白箬铺镇创新举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升级成美丽的花园居所,特别是在光明村开展的散户污水处理项目大“PK”,多种先进技术各放异彩,为农村环境治理探索有效模式。

污水池变小公园。照片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小刘军 摄

  缘由:四种全新处理技术挑战农村污水

  农村污水治理一直是个大难题,在全国尚未有统一标准和成熟模式。

  “村里过去的样子?‘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屋里简单化、屋外脏乱差’!”光明村党总支副书记陈志伟谈起村里变化,感触良多,“像这种小池塘,村里有很多个,过去都是村民们用来洗衣洗拖把的,各家的污水和垃圾都往里面倒,一到热天就是臭气四溢、蚊虫乱飞。”

  2017年,在上级支持下,光明村率先启动农村散户污水处理试点项目建设,采用了四种较为先进的技术路径进行“PK”,探索技术好、成本低、易推广的模式。

  一年过去,四种技术的实施效果得到持续发力,村里已然旧貌换新颜,污水治理排放均达到了国家一级B类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模块。

  见证1:环境好了 村民要开农家乐

  “冒得臭水臭气,你看我们这蚊子都要比别的地方少些!”光明村村民刘安定近距离体会到了新技术带来的改变。

  和普通农家不同,他家前坪一角有三四个平方米的地方被白色木栅栏围起来,里面除了一丛美人蕉,还有数个标识了“调节区”“生物处理区”“出水区”的井盖,这里就是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生物模块处理技术的试验点了。

  该技术是采用“生物处理+生态过滤”处理工艺,污水先经格栅井去除漂浮物及悬浮物,然后进集成式生物处理模块,通过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再进入生态过滤模块进一步净化后可直接排放到池塘、水渠中。据悉,当地有21户建设了同类试验点,每户设备投资约为0.61万元。

  “现在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家也要搞民宿了。”刘安定家已经着手装修,前坪搭建起了木栏亭,准备供游客喝茶聊天。

  见证2:污水化净水 清了一条渠

  除了这种单独安装的污水处理模块,还有一种太阳能新型复合人工湿地技术可以惠及周边数户居民。在陈志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光明村虎形民宿区路边,两大丛美人蕉在太阳能设备衬托下开得正艳。

  “看,排放的水也很清澈。”陈志伟指着边上一条小水渠告诉记者,这里采用了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的技术,周边9户农家的生活污水经过初步处理后都通过地下管道流入该地接受净化处理。

  该技术是将水平潜流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竖向叠加布置,并利用腐殖填料优良的水动力学特性、物理化学性以及丰富的生物相和生物量开发的新型人工湿地技术。设备总投资约为7.06万元,折合每户0.78万元。

  再来到蝶谷蝶梦山谷大门边,一个占地面积更小的金属小箱子默默矗立在路旁,“这里是中车华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净化槽技术,也是专门用来处理生活污水的。”

  据悉,经过“PK”后,无人值守或者维护成本、运行成本不高,并且能够达标排放的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

  背后:从源头抓起 垃圾减量85%

  污水处理模块PK的背后,还有更多人居环境整治举措在支撑。

  “厕所、厨房、洗衣洗澡的水在居民家里进行了预处理,比如厕所的排泄物须经过三级化粪池,厨房的油污垃圾必须经过三格隔油池,余下的污水才进一步净化处理。”白箬铺镇副镇长曾洪波介绍,白箬铺镇对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做到了从源头抓起,“目前,沃恩在光明大观园片区新建三级隔油池200多个,对所有农家乐、民宿的厨房污水进行油污分离处理,下一步将在全镇推广。”

  据悉,白箬铺镇自2017年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减量以来,共拆除敞口垃圾池1800余座,清除陈年垃圾500多吨,日垃圾量由原来40吨减少至10吨左右,减量85%以上,整治经验在全省得到推荐。

  目前,全镇按照“一户三桶、一村多点、一镇一站”的农村环卫配套设施,向全镇1万户农户发放密封式垃圾桶,全镇已建设1300余个干湿分离池, 134个村(社区)垃圾分拣点和1个镇级垃圾分拣回收总站,成立1个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日处理餐厨垃圾约3吨。完成三级化粪池改造建设1.1万户,建立14个大型人工湿地,170个分散式人工湿地,有效促进了污水处理和资源节约。

【作者:记者 朱华】 【编辑:谭伟】
关键词:望城 环境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