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城 创新“大脑”丨湘江奔流⑥

  湘江早报5月25日讯(通讯员 刘旭晖)岳麓山下,湘江之滨,一片土地千百年来不停篆刻湖湘文脉,书写古今渊源。

  如今,朱张会讲的盛况早已留存于史书,成为美谈,但自那时起,每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这里都会聚集一个时代智慧与先见,为湖湘乃至整个世界带来让人瞩目的改变。

  如果你曾经来过麓山脚下,今天再徜徉于此,一定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曾经这里以岳麓书院闻名,现在发展成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从前这里沉淀人文的力量,如今更闪耀着科技的光辉,创业之城、活力之城、青年之城雏形已现。

  完成麓山南路综合整治、后湖有机更新等十大工程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智力资源汇聚更让这里成为创新创业热土,各类双创主体如雨后春笋,去年以来这里新增科创企业1351家,总数达3457家。

  从容中孕育巨变,安静里澎湃伟力。今天,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以人文为基石,将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湖南创新创业的“打卡”去处、朝圣之地,更是中部崛起的智慧地标。

时代赋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御风而行

  为湖湘之崛起,这片土地已千年积淀,时代拨转它的齿轮,带来新的使命。

  2015年4月,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在此汇聚。

  2017年5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调研时,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不久后,首个项目——中南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

  时来天地皆同力。在湖南省委省政府、长沙市委市政府眼中,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是湖南科技创新最有活力的区域,所获关注与支持也非比寻常。不仅湘江新区提供了诸多的保障和支持,省市也多次出台政策,加快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建设。

  几年之间,利好纷至沓来。湖南省、长沙市分别出台了《关于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加快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新区先后制定了《关于支持双创平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含金量高的政策;园区、区(市)和高校也出台了《长沙市岳麓区促进创客空间(社区)发展实施办法》《中南大学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企业入驻扶持的暂行办法》等多项政策文件,涉及双创示范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发展、人才补助奖励等众多方面。

  在多维度政策加持之下,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可谓御风而行。2019年底,岳麓山大科城聚集科技型企业超过3000家,今年有望突破4000家,预计到2021年底将超过5000家。

  除了省市政策“浇灌”,还有各平台公司的利好服务“滴灌”。疫情发生以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在充分利用好省市政策的同时,通过多方协同解决企业具体难题。

  在中南大学科技园平台公司副总经理曾欣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张政策梳理申报清单。清单上,列出了今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等各级政府发布的各项相关惠企政策,每项政策后,申报企业的名称、适用条款、申请金额等一清二楚。

  “我们平台的每名员工都是联络员,对口服务园区的每一家企业。”曾欣介绍,联络员认真研究中央和省、市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并及时走访企业,指导企业申报享受政策优惠,通过“包企到人”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南大学科技园对接华融湘江银行、农商行、招商银行、三湘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助企业申请贴息支持。如教育科技企业——逸夫图情就是在园区协助下获得了农商行的1000万元贷款。园区还给予入驻企业租金、物业、能耗等费用减免,已累计为企业减免费用425万元。到3月底,这里的企业复工率达到100%。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崛起,是湘江新区全情投入的重要成果之一。2016年至2018年,湘江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分别为4.68%、4.85%和5.15%,年均占比为4.89%,呈逐年上升趋势,R&D经费投入强度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

  在创新创业的驱动下,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全国各地“创客”不断涌入,2015年至2018年均新增注册企业超2.2万个,2019年新增注册主体3.6万个,其中新增注册企业2.5万个,比占达69.4%。

  与此同时,国家级平台加速汇聚。目前,湘江新区集聚各类创新创业平台近600个,其中国家级双创平台40余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50多个,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16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国家级创业基地2个。

  每一家入驻的企业,每一行增长的数据,每一个平台的落地,都印证了湘江新区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骄人成绩。

校企云集,创业之城活力之城青年之城热力迸发

  政策利好不断出、企业加速汇聚的大势之下,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如一块吸铁石,营造着不断强大的磁场。

  因周边聚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是中国科教资源、创新人才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让这片沃土孕育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多方合作,促成化学反应。一方面,学校走“强强联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发展谋篇布局。

  在西湖文化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科创服务中心这样的平台,正在着力打造湖南湘江新区科创服务平台,为科创合作“牵线搭桥”。

  “目前,湖南湘江新区科创服务平台主打人才测评、技术服务、成果发布3大功能。” 湘江集团大科城公司董事、总经理欧阳湘江表示,科创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搭建高校和企业间的沟通与供需桥梁,解决成果拥有方、企业需求方的对接需求。

  为了充分整合资源,把优势转化为成果,湘江新区、区(市)、高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探索建立区校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的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2019年收集发布科技成果302项、专利4381项。

  高校云集,资源丰厚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无法复制的禀赋,除此之外,也有许多人颇为在意它的另一面。

  “这里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环境,是极具吸引力的创业佳地。”58小镇、58众创CEO吴阔说,58小镇将打造成具有多元、创新办公空间和商业、服务配套的新型产业园,这里将发展成为市民体验各种新奇产品、服务和技术的“湖湘硅谷”。

  “环境确实好,又在城市中心,几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和我们非常对口,人才也不用担心。” 北京天创集建总经理熊韧苗介绍,公司正打算在湖南发展,当他看到改造后的后湖和黄鹤村时,一下子就相中其中一栋。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如今拥有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桃子湖文化创意园、西湖58互联网小镇、后湖文化艺术园、科技创意园等25家科创园区平台,有基因健康大数据、互联网岳麓峰会、高端智能制造、湘沪相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各种高端科创路演活动常年驻演,已成为全国最具活力、最为美丽的大学城、科技城、创业城之一。

人才兴城为中部崛起贡献智慧新引擎

  对于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而言,如果说省市高屋建瓴擘画的发展蓝图和政策支持是天时,科研院校、创新平台云集是地利,那群集岳麓山下的科研院士、学者专家、莘莘学子就是“人和”。

  今天,湘江新区范围内拥有两院院士31位,长江学者70人,海归创新创业人才5000余名,博士后等高端人才140余名,由北上广深地区赴湘人才2500余名,应届大学生就地创业就业人数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其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人才密度最为凸显。

  除了高端人才,湖南湘江新区大兴尊重人才之风,为人才聚集、人才培育创造最优越的条件。4月23日,完成电子合同的签订后,湖南大学毕业生周东杰搬进了位于长沙市岳麓区丰顺大道惟盛园小区16栋的人才公寓,这里是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首个配套人才公寓项目,整个公寓采取智能化管理,入住、退租以及住房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均可通过手机APP完成。这里有着一应俱全的家具家电、功能多样的公共空间、智能化的监控与门锁……他计划至少住到半年以上,安心准备考研。

  在此基础上,湘江新区人才引进培养仍在不断强化,包括高端人才团队导入,严格执行和落实长沙市人才政策22条,针对性实施人才政策和引才方式,发放各种补贴资金等,促进人才加快集聚,这里已然形成人才集聚区。

  为了自身造血能力,湘江新区与湖南工商大学(原湖南商学院)合作创办创业就业学院,成功举办二期,招收实训湖南大学等11所高校学生180余名。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以及百度、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等企业共同创办湖南湘江人工智能学院,通过“政校企”三方聚力探索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联动平台,2019年首期暑期实训成功开班,为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备用储备了一批实用型人才。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不断地集聚创新型人才,并引导广大师生从“象牙塔”走向企业,实现院校办学和产业发展的对接。

  产学研的融合是手段,企业与科技发展才是目的。在中南大学科技园,企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间良性互动,使得科技成果的“源头活水”汩汩涌动,汇聚成“产学研”奔流不息的“江河”,湖南瑞翼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政深有体会。

  “现在和中南大学能源学院合作,相比自主研发,与能源学院合作,我们只需要转化,效益高多了,18年营业额不足2000万元,去年营业额将近5000万元。”为了与中南大学联系更加紧密,杨政还报考了中南大学的博士。

  因为看好中南大学张尧学院士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透明计算”项目,在北京扎根30年的企业家杨建国回到湖南,任职新云网副总经理。“透明计算”胶片打印机5秒钟可自助打印出CT片。杨建国介绍,“我们与中南大学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我们将‘透明计算’从实验室搬到应用层面,再搬到市场。学校有技术优势,学校负责做前沿的研究,侧重于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研究,我们侧重于应用,将理论变成产品,可以共享学校科研资源,更加缩短了公司产品的研发时间和与专家的交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和基础信息化设备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

  作为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坐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既是优势,更是责任和使命。换言之,只有发挥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的智力优势,推动众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科创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势互促相融,才能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世界上以产业而兴的城市有盛有衰,唯有以教育而兴的城市永不衰落。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江、山、湖、城交汇集结,人文与科技相伴而生,教育和产业合奏共鸣,一批高端人才在这里集聚,一批优秀企业在这里成长,一批新兴产业在这里壮大……

  尊重规律,科学规划,这座不设围墙的大学科技城,正孕育不可预估的未来,有望为中部崛起贡献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新引擎。

【作者:】 【编辑:刘洋】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