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勇走前列特稿 | 奔向高地(视频)

相链区块链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文波 胡益虎

2020年金秋,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深入长沙考察调研,为湖南、为长沙、为湘江新 区赋予了“三个高地”战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

今又金秋,一年来,湖南湘江新区在争做“三高四新”战略排头兵、勇当长株潭一体化主力军的征程上,一马当先。

排头兵,主力军,铁肩道义,誓言铮铮!

进入新时代,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湘江新区发展大潮奔涌向前。

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蹄急步稳,湘江新区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先进制造,“智”高点上谱新篇

大江东去,海上风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一周年之际,在近日举行的长沙市推进“三高四新”战略暨投资环境(上海)推介会上,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湖南湘江新区。

这是继今年5月长沙投资环境北京推介会后,湖南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向全国、向世界展示跨越式发展底气和信心的又一次亮相。

国家级新区,身系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与质量的大局和大盘,快与慢,优与劣,兴与衰,成与败,世人瞩目。

环顾全球,经济发展,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放眼全国,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的粗放型高速增长,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的高质量发展。

审视湖南,湘江新区在湖南经济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登高望远,不是为了被世界看到,而是为了看到整个世界!

湘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授牌时,其发展战略定位便是“三区一高地”。

“加快打造承接高端产业发展的新平台、新载体,使湘江新区成为高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带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新引擎,新动力,领跑者……这既是国家和省、市的殷切期望,也是角色定位与前进方向。

精准定位,湘江新区改革创新、建设发展步伐奔涌向前。

迈向新征程,如何实现进一步的高质量发展?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深入长沙考察调研。

“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

总书记亲自擘画,“三个高地”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也是新区“三区一高地”的内在要求。

旗帜引领方向,实干决定未来。

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明确,湖南将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作为省会,长沙怎么干?湘江新区怎么干?”这是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出的考题。

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在湘江新区调研时强调:创新为要、人才为先,奋力打造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主战场。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寄语新区:在“三高四新”战略落实、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上,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大地彰显主力军作为。

“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中站在最高处、走在最前列,当好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排头兵!”长沙市委常委、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钟钢的回应,彰显的是新区的决心与担当。

加快构建“三智一芯”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体带两翼”开放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一城五基地”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五区五小镇”城市发展格局,其中“一城五基地,五区五小镇”,即: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江科创基地、中南大学科技转化基地、湖南大学创新转化基地、湖南师大文创基地等;梅溪湖国际社区、洋湖总部经济区、高铁西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湘江融城科技小镇、通航小镇、基金小镇、体育小镇、海归小镇。

湘江融城科技小镇效果示意图。

宏图再展, 抬高坐标再出发!

动起来,干起来,严起来。

在湘江新区,先进制造正历经由大变强、技术融合、生态构建的历史性嬗变。

这注定是要载入新区产业发展辉煌史册的日子。

2021年5月18日,《智能网联与工程机械智能驾驶融合技术研发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在湘江新区正式签订,这是湖南湘江新区推动智能网联赋能工程机械,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重要举措,也是长沙、湘江新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务实行动。

今年2月,湘江新区与三一重工已展开融合。此番联手中联重科,推动两大产业进一步“合体”,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智能网联工程机械产业群在湘江新区呼之欲出。

智慧赋能,此举壮哉!

智慧之光,激情闪烁!

继去年底湖南首台中大挖机成功下线后,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又迎来决定性进展,拉开了世界级黑灯工厂的序幕。

所谓“黑灯工厂”是智能制造的形象比喻。

“目前中联的挖机和泵车已可实现跨洋远程操控,在高速低延时的5G技术加持下,操作者坐在位于北美洲的模拟仓里可操纵长沙的设备进行挖土、甩料等实操。”在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的描述中,这里将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智造基地。园区共建4大主机板块,打造7个全球领先的智造工厂,配备3000余台机器人,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千亿元。

新兴智能网联产业带动传统制造转型升级好戏连台 。

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在上海车展全球自动驾驶创新峰会上正式发布基于公司自动驾驶软件系统打造的新一代纯电无人矿卡,为湘江新区智能网联赋能工程机械再添新军。

4年前,湘籍创业导师李泽湘邀到英国萨里大学博士、拥有超20年海外技术及运营管理经验的马潍,到湘江新区联合创办了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有限公司,他们的目标是将企业打造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

智能网联,这一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发展的新兴技术和长沙、新区最具世界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群正发生能量巨大的化学反应。

把“工程机械之都”和“智能驾驶之城”两张城市名片深度融合。

新区今年新成立了车路协同联合创新实验室,整合了多家网络企业,引导他们将最新的“车路云”协同技术注入工程机械等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网联化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长沙实施的“火炬计划”和“头羊计划”,以湘江新区为重点,打造“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融合发展长沙模式”。

如今,湘江新区已吸引华为、百度、舍弗勒等2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巨头、34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全方位构建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集群。

“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投资潜力城市百强榜研究》白皮书中,长沙名列全国城市百强榜第3名,仅次于北京和深圳,智能网联汽车“起步北上广、落地看长沙”渐成共识。

目前,长沙已先后获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为中国唯一一座拥有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三块国家级牌照,并入选首批“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国家试点的城市。

新视野,新天地。

构建产业生态,成为了湘江新区先进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盘大棋。

“鲲鹏”入湘,新区紧抓机遇。

攻坚克难,120天就建成了鲲鹏生产线,第一台“新区造”湘江鲲鹏服务器顺利下线。

“没有人能熄灭漫天的星光,也没有人能够逆转万流归海。”新区企业拓维信息董事长李新宇踌躇满志,携手华为创立湘江鲲鹏。

“长沙拥有良好的计算产业生态,鲲鹏布局新区正当时。”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坦言。

华为与长沙、新区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全国首个“软+硬”生态基地落地新区,160多家生态企业聚集,基于华为鲲鹏主板研发和生产的“湘江鲲鹏”自主品牌服务器、PC机产品已有80%的省产率,形成了包括国科微、景嘉微等新区企业在内,全国最完整的鲲鹏计算产业链。

产业链思维融入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

链链起舞,步步登高。

长沙22条优势产业链中,湘江新区占了9条。在新区的战略性新兴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近四成,实现的产值占到六成。

紧扣“三区一高地”战略定位,湘江新区统筹3区市和5园区,把握“三智一芯”主攻方向,从国产大客机C919刹车系统新区制造,到华为、比亚迪、湖南新视电子、德赛电池等龙头企业在新区打造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从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与新能源循环材料全球产业链供应商中伟新能源,到全球锂电新能源领袖企业杉杉新能源,新区范围内获批国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509家。

今年,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标志着国内首条、全球第三条碳化硅全产业链生产线在新区建成,助力湖南抢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前沿阵地。

今年,天际新能源汽车长沙工厂正式投产,长沙工厂量产主力车型天际ME5同步启动预售。新区以天际新能源汽车等项目为发力点,持续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今年, “航升一号”卫星成功升空并入轨,新区的卫星与北斗导航产业正在迈向千亿级产业目标。

围绕“三智一芯”,着力打造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智造赋能,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基地。目前,中联智慧产业园、华为软硬件产业、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已落户新区,为新区培育壮大智能机械、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等千亿级产业,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腾讯云智慧总部、智能网联运控平台、智能汽车检测总部、开放道路智慧化改造、人工智能科技城等重大项目,助力新区打造引领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和产业化高地。

一路奔跑,湘江新区已成为湖南、长沙经济发展领跑者,重要增长极。 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160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511亿元,居19个国家级新区第7位, 经济功能区经济发展排头兵示范作用精彩彰显。

今年上半年,湘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市场活力不断恢复;区县发展势头良好,在“十四五”开局之际,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科技创新,智慧旋律诠释“国之大者”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门口的这副对联名闻遐迩,千年学府文脉悠远,经世致用的思想传承千年。这里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在岳麓书院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对新时期党的理论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如今,这副豪气干云的对联格外契合现实。

在风景宜人的岳麓山下及周边,拥有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众多高校,得天独厚的湘江新区集聚人才总数超过50万人,其中两院院士31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14人、长江学者70人、“百人计划”人选42人、在校大学生30余万人。

岳麓山下、湘江边,后湖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这里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毗邻。

曾经,后湖是一处黑臭水体,违法建筑遍地、垃圾成堆、污水横流。

现在,这里已蝶变为一片风光旖旎、创意无限的科创文创产业园。

在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画家朱训德看来,后湖发生的变化,要归功于打造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创举。

长沙《关于支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大科城建设“两中心一高地”,即打造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原始创新中心、国际国内科技领军人才汇聚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高地。

省、市、新区和相关高校步调一致,把岳麓山下及周边打造成“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校区、园区、城区、景区”四区联动发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成为打造科创高地的重要支撑。

记者行走在串联起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麓山南路,路面整洁,门店招牌整齐划一,建筑物墙面多是赏心悦目的“大学红”,从前道路上空那凌乱的“蜘蛛网”再也不见踪影。

长沙市、湘江新区、岳麓区对大科城有机更新、美化绿化的总体投入已近100亿元,大科城实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阶段建设目标任务。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中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作为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如何诠释好“创新”这个国之大者?

用最好的地段做科创。

4月20日,吴桂英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调研时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把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科研人员和高校师生走出象牙塔,在产学研的道路上奋勇求索。

作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新区一方面统筹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抓好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湘江智谷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着力引进、发展高端研发机构,加快将湘江新区打造成创新引领的示范区和排头兵。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基金+基地”建设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科技金融,积极争取普惠金融试点,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互促共赢发展,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事业成才,建设“人才特区”。

去年以来,新区大力推动一城五基地建设。从大科城的建设到一城五基地的构建,到互联网产业的培育,新区围绕“创”字做文章,在打造科创高地的道路上一路疾驰。

每年安排资金5.5亿元,连续支持三年,由大学科技城推进委员会统筹用于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去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发展的若干意见》。据大科城管委会透露,截至2020年底,大科城共有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科创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330个,4年前,这个数字是113个。2021年,大科城管委会的目标是新增80个创新平台。

“一城五基地”是5A级景区中的科创园,湘江科创基地、中南大学科技转化基地、湖南大学创新转化基地、湖南师大文创基地等依山环绕,从科研端到孵化端、到产业端的全生命周期科创链傍山而成,2020年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2020年12月,18家企业(项目)集中入驻湘江科创基地。其中,既有创瑾科技全球总部等院士项目,也有汇思科技、酷陆科技等海归项目,还有海图科技、佑湘智能等一批明星科创企业。湘江科创基地作为新区“一城五基地”中最大的科创基地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运、当年满园。湘江科创基地完全建成后,可聚集科创型企业50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0万余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创税收10亿元。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是大科城的首开项目,自运营以来,累计孵化科技企业435家,100余项专利就近转化,园区企业与学校合作形成了15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累计缴纳全口径税收1.42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成功获批省级大学科技园、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已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答辩。3年间,这个校地合办的创新平台乘风破浪,成效喜人。

今年以来,“一城五基地”全面落地,“一校一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近1200项专利就近转化,完成技术交易合同683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0亿元;新增科创企业1431家,科创企业总数达5485家;申报40家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创新平台建设,新增中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稀有金属国家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平台,积极推动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未来交通及新材料研究院已经启动。

2020年,湘江新区R&D(研究与试验发展)强度达4.85%,高出“十三五”规划目标2.2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4.1%,

2020年,湘江新区专利授权量13779件,同比增长47.62%,截至2020年12月底,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7353件。其中,岳麓山大科城完成技术交易合同1486件,成交额23.25亿元,同比实现翻番,攻关“卡脖子”项目成为大科城科技创新的新使命。

科创激发先进制造的新活力。

为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近日,在大科城举办的全国数字液压技术生态标准体系研讨会上,大科城管委会广发英雄帖,面向全国首次发布3个关于工程机械方面的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每个项目补助研发经费1000万元,同时还在后续成果孵化、产业化及人才引进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一年来,华为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腾讯智慧总部、华为研究院、鲲鹏产业基地、中国电信大数据、树图区块链等新型产业创新载体纷纷落户湘江新区,为发展以数字信息经济为代表的科技产业提供核心动力源。

湖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两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新区)两山(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三中心(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工程,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高校院所,布局大型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建设世界顶级国际科学城。

为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湘江新区印发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将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该政策在创新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建设、重大技术攻关、支持产权服务、科技人才交流等五个方面对新区全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平台及其他单位和个人给予政策支持,全方位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双创工作。

金融科技,金融创新,湘江新区正在补齐湖南的短板。

作为湖南省委、省政府激发金融创新活力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湖南金融中心启动建设。

2018年7月,湘江新区提出将科技普惠定位为湖南金融中心战略核心产业,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各类技术手段武装金融,赋能传统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湖南“陆家嘴”征途如虹,作为湖南省唯一一个省级基金小镇,湘江基金小镇应运而生。

成立湖南首批科技银行,在全省首推纯信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初步形成,以湘江金融科技双创平台为载体,成立金融科技湘江生态联盟,湘江基金小镇荣获全国“2020年度最受欢迎基金小镇”。

3月1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支持湘江基金小镇发展的若干意见》,小镇发展动力强劲。

服务“三高四新”,产融共生共促。

刚刚过去的8月,新区产业基金投资的长远锂科、格科微有限公司一周内登陆科创板,湘江新区产业发展基金投资项目累计已上市22家,包括理想汽车、先惠科技、远大住工、圣湘生物、捷安高科、格科微等,其中,远大住工、圣湘生物、长远锂科等3家企业为湘江新区本地企业。

打造染色体智能分析平台的自兴人工智能、农牧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瑞和科技、3D视觉应用引导者小钴科技、基础设施领域数字化服务商变化率、海外安全数字化服务商刺猬安全、网络物流货运平台先行者争渡网络等六家公司同台比武……这是“智汇湘江·科创新区”2021人工智能专场路演上的一幕。

金融创新不断赋能制造创新,“智汇湘江·科创新区”路演成为湘江基金小镇的品牌。

2年来,成功举办26场系列活动,重点挖掘先进技术、科研项目、优秀创业团队,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活动累计发布项目183个,参加活动的投资机构数量超1000家,促成伊鸿健康、兴威新材料、沙邦农服、中晟全肽、李群自动化等多个项目获得机构投资,实现将基金送进园区,将资本送到企业。

湘江新区登高望远,以最好的资源赋能科创,形成强大磁场效应。

58小镇等700余个双创平台聚集,作为全国首批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湘江新区不仅建成众多创新创业平台,同时集聚人才总数超过50万人,累计市场主体达30万家,上市挂牌企业55家,高新技术企业1801家。

“十四五”,以大科城为核心,湘江新区正奋力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高地,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敢闯敢试海纳百川

在新区洋湖片区,长沙智能制造海归小镇先行区“一基地三中心一公寓”项目正加紧建设,将在明年完工。

海归小镇核心区的建设也快马加鞭。从洋湖片区沿湘江北上,月亮岛片区北侧,海归小镇(长沙·智能制造)核心区位于滨水新城大泽湖,其中南片区为核心区(产业聚集区),中片区坐拥3000亩大泽湖湿地,为生态功能涵养区,北片区为拓展区,国家级望城经开区为产业厂房落地区。今年,大泽湖·海归小镇共计铺排实施项目34个,总投资148.7亿元。

今年,欧美同学会总会正式批复同意长沙海归小镇申建启动,成为全国第三个获批的海归小镇。作为湖南湘江新区“五区五小镇”建设的重要一环,海归小镇是新区争做“三高四新”战略排头兵,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新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建设成对外开放重要平台。《意见》的出台是湘江新区推进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为新区下一步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以“湘江”命名的湘江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个支点,承载的是改革、创新、发展的国家使命。

全局,大势;方向,机遇;现在,未来。

筹划大战略,构建大平台,推进大开放。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湘江新区正从产业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格局等层面进行构建,重点在“一城五基地、五区五小镇”上发力。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敢闯敢试,先行先试。

无改革,不新区;无开放,不新区。

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更是湘江新区发展的要务。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央的重要部署,湖南省出台的《关于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加快改革发展若干意见》,明确了17条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开放必须有营商环境的自我革新。

近年来,湖南湘江新区不断创新政务服务,打造“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审批过程最透明”国家级新区,构建起一种更为清新的“亲”“清”政商关系,成了创新创业者投资兴业的乐土。

新区已先后推行6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办事效率最高、行政运行成本最低、行政审批过程最透明的新区,流程不断优化,审批时效不断提高。

——通过实施“沟通面对面、服务零距离”服务企业机制,搭建服务企业新平台,现场解答、处理企业提出的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

——推进“全程帮代办”,安排服务小分队走访企业827家,收集解决各类问题1536个,推动高端制造、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等惠企政策落实落地,通过直接支持、项目补贴、向上争取等方式累计下达产业支持资金近1亿元,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政企联席会开到了项目工地上,变“请企业来”为“到企业去”,现场“接单”,为企业解难题。

——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出台了《湖南湘江新区“营商环境优化年”实施方案》《湖南湘江新区审批服务便民化方案》,并确定了“首次信息共享”等优化营商环境十件实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

——开通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在线监管平台、“多规合一”平台,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100%,78个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目标。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以三集中、三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新区承接的所有审批事项在线平台办理,打造“互联网+行政审批”的“湖南样本”。

“我要投标”“我要办事”“我要投资”。

新编制的《湘江新区办事指南》,将政务服务流程详尽图示化,所有信息全部公开透明。“我为群众办实事”,利民、便民、惠民。

2020年11月2日,全新的湖南湘江新区政务服务大厅正式启用,新区47项审批事项、68个子项全部进驻大厅受理,真正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 

营商环境带来了赢商效应。

湘江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构建开放格局,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构建高效开放通道,联动融入开放平台,提升发展开放型经济。 

“我们为什么把项目落户长沙、落户新区,是因为这里的各项政策好、产业集群效应明显,综合比较优势较大。”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柳泉如是说。

去年第三个生产基地落子新区正式开建,此前该公司在湖南湘江新区已建有麓谷和铜官生产基地。

“不管是在项目建设还是业务推进上,新区都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让我们对以后的发展和经营更有信心了。”长沙宜家购物中心瑞典籍高管点赞。

业兴则城兴。

入夜,湘江西岸,华灯初上,滨江新城流光溢彩,写字楼群高耸入云,这个被誉为长沙“陆家嘴”的金融商务区已初具雏形,滨江新城逐渐发展成为长沙河西地区的“城市封面”。

从岳麓山下到梅溪湖畔,从湘江西岸到洋湖之滨,以智能汽车与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现代金融、文化旅游、高技术服务业(含总部经济)为代表的“2 3”特色产业链发展正高歌猛进,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总部经济区、滨江新城、大王山、月亮岛片区崛起现代化新城区,新区“五区五小镇”成为助力长沙现代化城市建设新引擎,打造着现代化新城标杆。

海纳百川,携手发展。

国家 “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湘江新区勇当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主力军。

南延北拓,湘江新区九华新片区、湘阴新片区纳入规划,新区正在再造一个山水洲城。

今年上半年,新区与湘潭正式签署《关于九华片区综合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深化“一共推七共建”。大王山片区湘江融城科技小镇项目和湘潭九华新片区兴隆湖项目将长沙与湘潭实现真正的无缝链接,由湘江发展集团和湘潭九华共同开发的兴隆湖将建设“科创+服务”先行试验区和智慧科创新城。

按照“一体化、高质量、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推进与湘阴新片区合作,全面推进港城联动、园区合作、产业融合、路网配套等前期工作,为湘阴导入中化学、铜锣湾、中青旅资等优质产业项目。

开放的新区正在成为连接东西部的高铁新枢纽。

长沙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近日开建,新区将以高铁西站的建设促进轨道上的长株潭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强化长株潭新经济发展轴交通支撑。

新区正树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以高铁西站为核心,打造汇集多种交通方式一体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并带动约30平方公里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建设,打造一座庞大城市综合体。

高铁西站产业新城整体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示范区约12.52平方公里(核心区约5.81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湖南的对外新门户。示范区由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牵头统筹,望城区政府与长沙城发集团共同参与开发建设。长沙高铁西站产业新城将依托长沙高铁西站,联动长沙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和宁乡经开区三大国家级产业园区,打造立足中部、具有湖湘特色的协创智汇谷、活力未来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谋大局,求实效,靠实干。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要求湘江新区,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创造新经验,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排头兵,以最强执行力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十四五”开局之年已过半程,越是形势向好,越要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

在交出上半年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的同时,新区人意识到,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头脑必须十分清醒,研判必须十分客观,措施必须十分有力,行动必须十分迅速。必须对照年度目标找准差距和短板,强化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目标已定——湘江新区“ 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奋力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到2035年,经济总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成为中部崛起强劲引擎。

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系统思维、系统运作,统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战略与战术、供给与需求、质量与规模、政府与市场、发展与安全、抓项目与抓环境、重点与全面、全局与一域的关系,湘江新区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奔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作者:文波 胡益虎】 【编辑:陶惠卿】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