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在创新中“新生” 来湖南大学看侗锦挑花作品展
2018-08-29 16:45 观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9日讯  (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刘畅)   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手工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侗锦和挑花这两门充满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女红技艺也逐渐濒危。近日,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举办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创新人才培养》作品成果汇报展,通过创新,侗锦、挑花技艺在展览上“化身”成各类用品,涵盖生活实用至艺术创作各个层面。

  展览上共有20件作品,分为装置类、家居用品类、服装类、配饰类四类,由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学员完成。其中既有原汁原味地展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美和高超织锦刺绣技术的作品,也有结合了现代先进技术,让传统工艺“活”起来的作品。

  例如作品《离》,每块绣片上都使用了挑花的技法,还将数字媒体与纤维艺术相结合,打破了传统纤维艺术静态的展览形式,光影变化之间,颇具美感。并且通过声音、视觉、触觉让观众体验到离别的复杂情绪。

  “上面的图案是侗族的哆耶纹,一个一个小人牵在一起,而且这个灯罩是3D打印出来的。” 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王宝升老师向记者介绍作品《哆耶灯》,“更有意思的是,你看灯的支架像不像火把堆,整个灯就像很多人在围着篝火跳舞。”

  在侗族传统服装的传承过程中出现了款式“曲衣式”西方化、装饰现代化的倾向,削弱了原始服装的民族魅力,而《侗族盛装—芦笙衣》是对侗族传统盛装的复原性设计,再现了侗族的原始服装。

  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大湘西少数民族织锦刺绣工艺创新人才培养》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承担,旨在培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两类女红技艺——通道侗锦和隆回花瑶族挑花的当代传承和创新人才,促进侗锦和挑花从“遗产”到“资源”的应用价值转换。

举报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徐媛 刘畅
编辑:徐媛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