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邓文慧:富在深山的远亲(有声)

  01

  前几日,86岁的父亲对我说,难得你从长沙开车回来,我和你妈都年纪大了,不想出门的,但有些地方还是想再去走走看看,今天你就带我们上南岭山走走亲戚吧!

  父亲说的南岭山是指横亘在永州市蓝山、宁远两县和郴州市嘉禾县交界处的都庞岭余脉,最高峰尖峰岭,其海拔913米,跑一圈80多公里。

  过去,嘉禾又叫做晋屏山,那里住有我祖辈、父辈的好友。

  小的时候,我记得来村里要饭的大多是来自南岭山附近的。村民称山上边的人为南岭山古,带了点轻视的口气。

  我对来自那边的亲戚的眼神也有点怪怪的,生怕小朋友看见我家有南岭山的客人而被他们瞧不起!

  我少小离家30年了,一直再未去过南岭山。恭敬不如从命,我欣然驱车前往,既可以游山玩水,又可以孝敬老人,何乐而不为?

  我们沿嘉宁公路前行攀升不过十来分钟,就来到白花庙村。这里是蓝、宁、嘉三县交界处的南岭山脚。原来是穷乡僻壤,“三不管”地带,现在是嘉禾的西大门,建有边贸市场和民生广场,还有几家饭店,看上去十分繁华。

  记得30多年前,爷爷就跟我说过,这里会成为我们嘉禾第二个塘村墟(号称“湘南第一墟”,电影《芙蓉镇》的原景地),因为塘村墟处在嘉禾、蓝山、临武三县交界处,而白花庙则是蓝山、宁远、嘉禾三县交界处。

  父亲滔滔不绝地说:“我和白花庙的张伯伯交往40多年了。张伯伯是一个好人,身体棒,92岁了还自己种田、种菜,养鸡、养鹅。以前张伯伯羡慕我住城里,相反,现在我好羡慕他。张伯伯经常搭公交车进城送果蔬到我们家。上个月你回来吃的西瓜就是他送来的,那个应该是你吃过的最‘老’的西瓜了……”

  见了面,我发现张伯伯说话走路的样子不过70岁。他平静地对我们说:

  “白花庙从一个死角角,变成了‘小香港’,我两个崽都在广场附近开了超市,赶墟日搞手脚不赢。原来不少村民一辈子难进城,现在公交车随便坐。我是‘经常走走路,吃用不算数。免费坐公交,进城当散步’。”

  听完张伯伯“摆谱”,吃过他种的最“老”的花生,我们赶往下一站小里毛。

  小里毛是原嘉禾国营林场的一个工区,处在深山老林。父亲的好友老庚一家以前在这里种树、砍树、护林多年,但庚爷夫妇前几年均已过世。

  父亲说:“我有31年没来了,以前走小路要走一天,没碰到船,要游过盘江水库。今天虽然老庚不在了,但来看看这地方也好。”

  我们驱车穿村过坳,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古民居、梯田、水库、瀑布、悬崖、花海、雕像、观景台……一一呈现。

  父亲看到这些,不时向我介绍说,这里就是我们嘉禾在三县交界处正在打造的宅侯贡米乡村旅游区,要在这里举办嘉禾首个农民丰收节。

  前不久,电影《芙蓉渡》就在这里拍摄呢!其实,不用父亲介绍,我早就从老家朋友的微信中得知了这些消息,但身临其境,还是感到震惊:林场变森林公园,农田变秀美景区,农村变美丽乡村。父亲有些动情,说:

  “这里真的是‘昔日贫穷地,今开富贵花’。”

  中餐后,我们继续向南岭山腹地,即蓝山县楠市镇甘溪村梓木坪挺进。

  父亲说:“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再来梓木坪一次。我和你妈刚生下你二哥时来过,现在你二哥都快退休了,整整过去54年了……这个穷山沟就住了杨师傅一家,杨师傅是你爷爷的师傅,若还活着,有110岁了,我们两家交往有80多年了。杨师傅是昔日从郴州转到新田,最后到此定居、开基创业。那次来,杨家苦呀!一家九口人住茅草房,竹片为墙,树皮为顶,木桩为篱。但杨师傅自己刀耕火种开梯田,小的一丘也能收几十斤谷。”

  见面后,半个多世纪未曾握手的杨邓两家人都十分激动。杨师傅的两个儿子杨老三和杨老四握住我父亲的手不放。杨家杀鸡杀鸭捞鱼,满满摆了一大桌“土”家伙,红薯酒加土蜂蜜,两家人觥筹交错,又醉又甜。

  杨叔向我们介绍说:“现在杨家有40多口人了,四兄弟都在县城买了房子;下一辈中有几个当上干部了,有一个还是正处级咧;若侄辈都回来,小车都没地方摆了。我们两兄弟回到老家是为了守住祖业,目前开发了100多亩果园,养了几十只山羊。现在来梓木坪旅游的人络绎不绝,都讲我们这里是山外有山、世外桃源!”

  父亲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你们杨家几十年从小变大、从艰苦创业到安居乐业再到对外发展的见证人。我希望多活几年,能看到杨家有更大的变化。”

  黄昏,我们辞别南岭山,喝了一天南岭碧水,看了一天南岭青山,访了一天南岭远亲,跑了两市三县。父亲说:

  “南岭山的客人生活在这么漂亮的地方,可以讲富得流油了。以前走这么多地方,想都不敢想,起码要准备一个礼拜,没想到现在一天就搞定了!这么方便,这么富有,以后年年得来走走!”

  南岭山变了,变得越来越富裕。父亲也变了,变得越来越精神……


【作者:邓文慧】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