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灯影(有声)

  夜幕降临,五光十色的灯光点亮了星城长沙。

  望着闪烁的灯光,出于职业的习惯,我的思绪立刻闪回到童年时代。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乡村,记忆中最初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煤油灯制作很简单,找一个墨水瓶或医用小药瓶,先剪一个圆形的薄铁片做成灯盖,再剪块长条形状的铁皮卷成圆筒做成灯杆。在灯盖中间凿一个大小适宜的洞,使灯杆嵌入灯盖,穿上棉线做灯芯。然后在瓶里灌入几毛钱一斤的煤油,一盏能够照亮农家生活和农村孩子人生的灯就算做好了。说实在的,煤油灯比萤火虫的亮度好不了多少,火苗在微风中忽暗忽明,淡淡的灯光只能照亮屋里小小的一角。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白天是没有空的,除了上学读书之外,还要下地割草去喂牛换工分。我看书都是在全家吃完晚饭之后,其他人都到大门外和左邻右舍一起闲谈的时候,点上那盏自制的煤油灯,借着昏黄而温暖的煤油灯的光亮,贪婪地咀嚼着当时能够找得到的《爱迪生》《高玉宝》等小说或图书。

  记得有一次买回了一本《爱迪生》,在吃过晚饭后,没等母亲洗刷完餐具,我就急忙点上了那盏小油灯读了起来,一直读到了后半夜。等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一家人都看着我笑,我急忙走到镜子前一照,哈哈,原来我额头上的一小缕头发都被烧卷了,两个鼻孔让煤油灯的烟全熏黑了。后来,有首歌,叫《星星点灯》,描述煤油灯时代,太精准了,那个时候的煤油灯就如同遥远而微弱的星光,点点映着纱窗。

  上世纪70年代中期,电线架到了我们村,我家也请电工师傅安装了电灯。试灯那天,屋子里挤满了看稀奇的人,电灯就像正月十五的焰火突然照亮夜空,院内顿时一片欢腾。乡亲们也纷纷抛弃煤油灯,用上了电灯。虽然灯泡只有15瓦或25瓦,来电也不十分正常,但是我看书再也不会熏黑鼻孔了。

  1980年我参加了工作,刚开始在一家商店的南杂柜卖日用百货。卖出去的东西都是用纸包装的,我却包不好这些商品。师傅便分配了我一份“好差事”,要我只负责打煤油。一铁桶煤油有两三百斤,装煤油均是农药瓶子,要用一个提子从大铁桶里提上来,再用漏斗倒到瓶子里,由于不小心,常常弄得一身煤油味,因此我总心烦地想:何时不用煤油照明就好了……

  因为爱好无线电,我后来被分配到五金文具柜卖货。当时五金柜只卖些铝线、灯泡等简单的产品,记得长沙灯泡厂生产的“星”字灯泡,还有上海的“沪”字灯泡,均是带卡口的。当时农村中,线路老化、接触不良,或者停电,是家常便饭,于是蜡烛也成了我们生活中必备的用品。在闪烁的的烛光中,我读舒婷、北岛等诗人的诗作,练习当时流行的“庞中华钢笔字帖”和广东陈景舒的“隶书书写门径”等,看《读者》《电子报》《电子世界》《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我到广州、深圳打工多年,从事电气配套工程工作。再后来,我回到长沙成为了一个“光明的使者”,我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当年销售的拉线开关、瓷插、保险丝等产品基本上被淘汰了,家用空气开关、铜线、各式插座已很普及,经过两次大规模的电网改造之后,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又实施了“电力彩虹工程”,洗衣机、冰箱、空调等也每家必备,用电再也不用“小里小气”了。特别是近年来装上了智能电表,手机下载就可以网上支付,买上几百元钱的电,大可放心地用电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原本想,用上电灯已经很幸福了,没想到现在灯也有了万般奇巧,除了白炽灯,又有了日光灯、节能灯、彩灯、卤素灯、激光灯、气体放电灯等等,城乡上下更是用上LED灯了。按照不同用途,灯又分为景观灯、庭院灯、路灯、轮廓灯、草地灯、照树灯、喷泉灯、射灯……数不胜数。更不用说千姿百态的室内灯饰,各样吊灯、顶灯、灯带、壁灯、台灯、落地灯、夜灯,欧美风格、时尚风格、民族风格、简约风格、地中海式风格,令人眼花缭乱。

  每当夜幕降临,都市便成了灯的海洋,曾经煤油灯照亮的时光,已完全隐到了岁月的深处,街市美轮美奂的光影描绘着人们丰富而美好的生活。每一栋楼里、每一间房里,不同的灯、不同的光,更是人们生活真实状态的体现,带着每个人的心绪和畅想,点亮每个人的日子。

  灯越来越亮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亮了,我们的时代也越来越亮了。

【作者:罗正坤】 【编辑:罗亚坤】
关键词:夜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