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红 | 母亲的“小锅饭菜”

  王 红

  “父母在,人生有去处。”是啊!比起一些同龄朋友来说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能去已近90岁高龄的老母亲那里,享受着娘亲自下厨掌勺为子孙们精心烹制的“小锅饭菜”。

  为了这餐中饭,我那曾不慎跌倒左脚植入七尺钢板,心脏动过二次大手术的老娘,每天都要辛苦地忙上好一阵子。清早,和保姆去菜市场买菜,回家后也要自己择菜,开火的时候,只要觉得自己身体还好,娘就一定要坚持亲自炒菜,娘总是说:“我咯个崽,就是最喜欢呷我做的饭菜,我的其他子孙们,也都喜欢我饭菜的味道。”

  每当我回到家,喊一声“娘老子,我回来了”,来到厨房,看着娘老子那满鬓白发、挂满皱纹的笑容时,心中的感激总是荡起深深涟渏……

  母亲出生在长沙县大鱼塘镇洞田乡粟树霸镇,在她三岁时,就因母亲的娘小产而成了“没娘崽”,母亲在五岁时,又没有了爹:还只有15岁时,母亲就进城做起了小保姆……后来娘与父亲结婚,即使到了1953年有了正式工作,但母亲和父亲一起50元的工资,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娘会在工作之余,接洗衣服和带着我晚上出去捡废品来补贴家用……苦尽甘来,当我们五兄妹相继工作成家立业后,母亲为了支持我们安心工作,又开始带孙子外孙女,一直到他们上小学……

  退休后,母亲本应好好地享清福,但每天为了我和子孙的“口福”,仍是乐此不疲地忙碌着。娘每天做的小锅饭菜:丰盛、可口、美味。有时中午其他兄弟姊妹也会回家,娘准备的一定是四荤五素一汤十个菜,有时只有娘、我和保姆三人,娘端出来的也至少是热气腾腾的二荤三素一汤。辣椒炒肉、清蒸排骨、香煎刁子鱼、莴苣片炒莴苣叶、清炒小白菜、干辣椒炒酸菜、韭菜炒蛋、芋头炖骨头汤,菜里分别加上大蒜、豆豉、姜片(丝)、红椒丝、萝卜条、干辣椒粉、葱花等作料,每道菜都是正宗地道“母爱小锅菜”的特殊口味,好吃极了!

  我每天回母亲家吃中饭,只要一进门,娘就要从我手上接过保温杯把水倒满,饭后半小时,就会催我抓紧去休息,二点多一点就会准时把我叫醒:“上班去!”有时忙起来12点到不了家,娘就会一直站到屋子外的大树前翘首等候,每次离开,娘一定要送到车门口;车开时,总忘不了要嘱咐一句“慢点开,路上注意安全”。

  每每在享受和感怀母亲浓浓的慈爱时,我总会不由想起早逝的父亲。

  父亲同样出身贫寒。父亲的爹是“北二马路”的一个小裁缝,父亲的娘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父亲正式参加工作前,只是一位卖菜的小贩和挑土的土夫子。我父亲于2007年12月因病离开了我们。父亲生前,曾在长达四年时间里,利用晚上为我钉制小木盒和缝制小布袋……

  我1978年参加工作,由于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并牢记父母的家训,工作做得还不错,并获得了各种荣誉。我当时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业余时间为一些顾客邮寄为他们代买的化妆品。那时,每天晚上下班回家,总能看见慈祥的父亲,一只脚踩在压着木板的凳子上,两只衣袖高高地卷起,一只手拉着家里的那把铁皮小锯子,一画、一锯、一拼、一钉,几个小木盒就做出来了;或者把家里的废布料剪成几大块,坐在灯下一针一线地缝补着,当做完这些,父亲会向我笑着说道:“明天要用的应该够了。”

  简单、普通和平凡!这就是我的父亲和母亲。

【作者:王 红】 【编辑:谭伟】
关键词:橘洲 母亲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