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的荷花池

   在长沙城北荷花池一个院子里,住了近二十年,搬离荷花池十年了,偶尔转到蔡锷北路、湘春路或是芙蓉中路,就总要到荷花池巷子去转转。

  巷子里有一块碑刻,“荷花池故址”,简要记载荷花池为长沙古游憩胜地。荷花池古名莲花池,宋绍兴元年(1131),荆湖南路总管孔彦舟,“于州城莲花池得玉一片,堪篆刻御宝,诏却之。” (《宋史·五行志》)

  清乾隆初年,荷花池上建了远香亭,额题“纳凉”,池中种满荷花。池的深处还建有台榭,额题“有君子风”,有对联描述当时的园林景观:

  亭前皆净植,更绕竹雨松涛,疑是引来仙境;

  池外接闲园,无数豆棚瓜架,宛然绘出豳风。

  到清朝,荷花池仍然是古木蓊然,清幽绝尘。清代学者罗汝怀曾在此建私家园林,名荷花池精舍,闭门专事辑录《湖南文征》。晚清史学家王先谦的葵园也建在荷花池,石刻林立,瓜果成畦,异卉名花,绿荫连幄。直至民国后期,荷花池的荷塘胜景荡然无存,只空余一条街道的名字。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荷花池到处长满了房子,参差不齐的样式,整条巷子是一个马路菜市。狭长的巷子两边,是密密麻麻的简易棚屋,一步一店,肉食水产,蔬菜水果,南杂日杂,谷酒甜酒,充斥着复杂的气味,出入其间讨价还价的市民,水泄不通。

  至九十年代中后期,荷花池菜市搬迁至几百米外的蔡锷北路,荷花池巷子清爽了起来,只剩下两边整齐的门面房。

  前些日子,沿着荷花池巷子自东向西穿过。巷子被一幢幢摩天大楼包围,巷子里停靠的轿车犹如一条长龙。樟树绿荫连幄,覆盖出一方宁静,仿若有种竹雨松涛、清幽绝尘的意境。

  巷子口围墙里修皮鞋整伞的小摊还在,只是换了一个年轻的面孔,那个邵阳老师傅到哪里去了呢?我猜想,这该是老师傅的下一代了吧。

  院子后门相邻的小超市、水果店老板,开店有二十多年了。那家水果店的老板夫妻,二十多年前在巷子里摆水果摊时,还有乡村的生涩,如今已两鬓生霜,浑身都市的气息,门面也升级换代了。那家小超市的老板,也是中年大叔模样,肚大腰圆,有老板的气势,店铺的货随着时尚在更新。

  “奶油玉米、炒蚕豆、原味瓜子……”荷花池与茅亭子巷交叉处的“翁不倒炒货”,可以说长沙本土人尽皆知。那个小门面曾经火热得要排队,门口驾着几个大铁锅,现炒现卖,一下就断货,就像现在的网红店一般。如今两个门面,早鸟枪换炮,原木装饰,产销分开,品种眼花缭乱,精美的袋装,销售的方式也与现代网络微信挂钩。

  文具店、理发店、粉面馆、蒸菜店、南杂铺……那些留存着过去生活印记的小门店,老板换了几茬,装修换了好多次。我想到蔡锷北路荷花池菜场去看看,当然是想念那家糖油粑粑老店了。

  蔡锷北路粮店在荷花池菜场北面,长沙师范幼儿园隔壁。只是,粮店的招牌早已经没了,糖油粑粑的大油锅也没有影子,变身成一个南杂店。粮店是这路上的一个旧标识,从凭购粮证定量买米面的时候,一直延续到几年前。糖油粑粑的大锅出现在粮店里的具体年份,我也说不清楚。

  别小看这个方寸的糖油粑粑摊子,曾经每每路过,总见那个油锅旁排着队伍,婆婆姥姥与时尚男女,常有十来个等候。据说,这摊子炸的糖油粑粑很正宗,好吃。

  糖油粑粑是长沙的特色小吃。走在长沙的大街小巷上,随时能闻到沁甜的糖油粑粑香味,可见三三两两的衣着时髦长沙妹子,一边逛街,一边咬食着糖油粑粑。顺着香甜的味道,就可追寻到炸糖油粑粑的小摊,刚出锅的糖油粑粑金黄脆嫩,油亮亮地诱惑路人的眼睛。

  早些年,据说,在黄兴北路顺着一股桂花味就可以寻到李公庙金爹的糖油粑粑。金爹炸的糖油粑粑很好吃,也是太“拽”了:每天只下午卖三四个小时,定时定量供应,食客队伍总是排到大马路上去了,口水流了几里长。

  在长沙热闹的商业街道上,随处都可以闻到糖油粑粑的香味,随时可以满足口舌之欲,只是当年的那种口舌滋味,随着时间流逝而翻台。怀旧,莫非就是味蕾的记忆!

【作者:奉荣梅】 【编辑:王智勇】
关键词:开福区 征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