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专栏10 | 心者,身之主也

  ■青山闲人

  心者,身之主也;而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

  ——《王阳明全集·语录二·答顾东桥书》

  今译:心,是身体的主人。人心中那种原始的、浑沌的、真切的直觉,就是所谓的本来就有的良知。

  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核心概念。

  当然,这个核心概念也许并不是他自己原创的,但一定是经过了他的加工改造而铸炼、充实和丰富了的。

  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道”;

  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

  孟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义”;

  周敦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无极而太极”;

  程颢程颐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天理”;

  张载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气”;

  朱熹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存天理、灭人欲”;

  陆九渊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明本心”;

  阳明先生心学的核心概念是“致良知”。

  “良知”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 尽心上》中,原话是“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阳明先生在丰富和发展了孟子心学的基础上,采用旧瓶装新水的方式,将“良知”这一概念化作了自己心学的内核!

  良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阳明先生在这里给出的第一个参考答案是:良知是心中的一种“虚灵明觉”。这种虚灵明觉,其实就是人心中的那种原始的、朦胧的、浑沌的,而又往往比较真实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先天赋予的!

  阳明心学之所以能具有强大的实践效用,阳明先生之所以能达到“天下无难事”的胜境,与其对这种直觉的深度挖掘、大力提升和精熟运用有很大的关系。

  这方面,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阳明先生于公元 1517 年初到达赣州后,其剿匪工作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官匪勾结,尤其是自己的巡抚衙门中藏有匪贼的内线,衙门里的一举一动都被匪贼掌握得清清楚楚,以至于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怎样才能发现和抓住衙门里的内奸呢?阳明先生一边不动声色地盘算,一边暗中观察衙门里的每一个人。

  一天上午,正在装作看书假寐的阳明先生,突然看到一个正在做勤杂的老衙役在偷偷地四处张望,特别是对自己书案上的文件时不时想凑近瞄瞄。此等情状,让阳明先生瞬间警醒,直觉告诉他:这个老衙役不正常!对于一个在衙门里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早该对这个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物一件都熟悉了,而且是熟悉得麻木了,又何必张张惶惶地四处瞄望呢?

  尤其是他的眼睛瞥向自己案台时流露出的贪婪之色,更证明其心中有鬼……

  到了晚上 , 阳明先生把老衙役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昏黄的灯光下,老衙役忐忑不安地站在那儿,阳明先生对其不闻不问,只是一脸严肃地端坐在太师椅上,居高临下的威视着他。慢慢的,他发现老衙役的额头上冒汗了,手指在微微地抖动。大约熬了一炷香的功夫,阳明先生见时机已成熟,便猛地一拍惊堂木,厉声喝斥老衙役:“你是想寻死路还是想走活路?”本已虚弱的老衙役被惊慑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连声哭叫着说:“老爷饶命,老爷饶命,我给山上的土匪递情报,也是不得已啊!我家里人多,收入又太少,给他们送情报信息,也就是图点银子补贴家用。”阳明先生见状,知道自己的直觉是正确的了。他严厉地扫视了老衙役一眼,说:“朝廷有法度,通匪是要杀头抄家的,你认为我该怎样处决你呢?”此时的老衙役,心理防线已彻底崩溃,只是一个劲地磕头,请求饶命……

  过了好一会儿,阳明先生才慢条斯理地说:“本抚是一个仁慈之人,尽管你已是将死之人,但我还是忍不住要给你指一条活路,现在,有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要?”老衙役一听这话, 就像一个挂在悬崖边上的人突然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绳子,咚、咚、咚,一边把头磕在地砖上,一边哭泣着说:“只要能给活路,一定照大人的意思办!如再有二心,天打雷劈,甘受任何刑罚。”就这样,阳明先生成功地把土匪埋在自己身边的内线变成了自己的眼线。而老衙役呢,也很快由单面间谍变成了双面间谍,只不过,他送给土匪的情报从此都变成了假的,送给阳明先生的情报都是真的了。

  就这样,一场前所未有的剿匪战争就从阳明先生心中的一缕良知之光和直觉之神中拉开了胜利的序幕!

【作者:青山闲人】 【编辑:黄能】
关键词:致良知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