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江南素描》:绘江南之美

相链区块链

  

  文 | 孙德喜

  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的王慧骐先生的《江南素描》,以“素描”方式深入展现江南文化中的日常生活美学。

  文学素描是在感性与形象的呈现中,展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形态,尤其是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最能体现文化丰富的内涵。王慧骐深谙素描之道,他的这本《江南素描》植根于现实生活,从人们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发现情趣、诗意、风俗,特别是生活于这个区域的普通民众的精神风貌。

  对于吃食的描写和叙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可以见到。王慧骐书写的主要是江南的吃食,而且是普通人日常的吃食。《忙年》所写的春节期间忙碌的景象在各地都很普遍,虽然那是差不多半个世纪前的事了,彼时的物资供应十分紧张,但中国人的心目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都要想方设法改善一下生活,而且“忙年”渗透着浓浓的民俗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时也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兴化的早茶》既写出了兴化的地方特色——吃早茶,也写出了兴化人的文化性情与讲究的生活。面食主要流行于北方,但是也为江南区域的人们所接受,不过江南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对其作了改造,从南京的大碗皮肚面到苏州的鳝丝面,再到扬州的阳春面,既各有特色,又各具风味,显示出江南人生活的精致。扬州酱菜是地地道道的扬州及周边地区人们非常日常的菜食。《爷爷的煎豆腐》在对吃食的叙述中渗透着亲情和情趣。王慧骐的这些吃食文字所表现的显然是凡俗生活的美学,体现了生活在江南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精细而适意的生活方式、恬淡怡然的生活态度。王慧骐在《读施亮的<吃的风度>》一文中写道:“写美食的文章似更应充满情趣,让所写之物摇曳生姿,活色生香。”这是王慧骐读北京作家施亮一本著作的感受,也是他自己的写作追求。

  友情文自古以来就是散文的一个重要类别,既抒发作家对亲友的深情厚谊,又体现了作家交友的品位和意趣。在许多作家那里,友情文往往写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显示自己的高雅。王慧骐这类文章所写的既有像高洪波、冯亦同、洪烛这样的著名作家或诗人,也有像陶文瑜、金实秋、董宁文这样比较有趣的文化人或出版人,还有像花善祥、张学诗、蒋坤元等一大批基层作家。王慧骐的这些朋友大都在江南各地或人在京城而有着江南生活的背景,他们在文学创作或生活之中透出儒雅之气,在各自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特色和个性,一定程度地体现出江南的时代精神。人们常说的“江南多才子”,从王慧骐的散文中,我看到了许多江南才子,尽管他们的年龄不同,职业有别,性格各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但大多具有才气、豪气,对文学,对生活,都充满激情,即使不搞文学创作,其生活也都浸润着诗。

  王慧骐所写的江南吃食与江南各色人等都很富有江南味,他的文笔同样也很江南化。文笔的江南化,一方面表现在文章的语言,另一方面表现为文章所营造的诗境。江南文化以水为魂。水不仅给江南带来了富饶的物产,造就了鱼米之乡,而且给江南的山水带来了灵秀之气,因而“小家碧玉”和“小桥流水”成为了江南文化的标签。那么,在江南文化的濡染之下,王慧骐的散文则以娓娓道来的曼妙言语书写江南的家长里短,以平近温和的语言写出江南人生活的韵味,以朴实无华的词语直抵江南人的文化精神。

  王慧骐的散文善于从江南人的日常生活中,以他极其敏锐的艺术感觉捕捉到蕴藏在生活中的诗意,进而营造出富有江南特色的诗境。在《乡人三则》中,王慧骐对“刘姐”作了这样的描写:“早先这里曾是一座山,山不高,山上有成片的林子。后来通了公路,大小车辆便能一直开到家门口了。那天我们途经她门前时,她正弯着腰在竹匾上摊晒那用开水烫过了的秋扁豆,门前蛮大的一方晒坪上,还码着几堆叫日头已晒得有点软塌的红红绿绿的尖辣椒。半米高的院墙外,菜地有好几畦,种着韭菜、萝卜、上海青等不同的菜蔬。”这里的描写由远及近,三言两语写出了农家的日常生活,透出的是生活的悠闲和恬淡,颇有世外桃源的诗情画意,洋溢着田园牧歌的情调。


【作者:孙德喜】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