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项目铸就长沙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日前,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旗下的赛迪顾问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对全国293个地级市(不含直辖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和排名,长沙位列第8。
  相较于这一榜单2021年第10的成绩,2022年,长沙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前进了2个名次,成为中西部先进制造业第一强市。取得逆势上扬的出色成绩,离不开长沙坚定不移树立“项目为王”的产业发展理念,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2022年初,长沙发布《长沙市2022年推进“五个十大”工程工作方案》,规划了蓝思科技扩产项目、中联智慧产业城项目、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项目、三一智能网联重卡项目、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三安半导体产业园项目、长远锂科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德赛电池储能电芯及电芯封装项目、邦盛集团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项目等13个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
  纵观这13个重大项目,其中既有代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传统产业项目,也有巩固发展优势的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也包含了超前布局的未来产业项目。
  强省会,兴产业!三一智联重卡产业园内,一台台新能源重卡“摩肩接踵”下线。据统计,三一新能源重卡全年累计销量达3000台,全国累计市占率为18.6%,排名国内第一;楚天科技四期五期项目现场,1200平方米的思优特一期工厂已抢先开工,每年将有20万只一次性细胞培养袋从这里发往全世界,实现年产值2亿元;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现场,边长约14米的“硅立方”已进入最后的装修调试阶段,建成后可为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共享”超算服务……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正成长为长沙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转型升级 激活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
  长沙拥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星邦智能等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程机械之都”。近年来,长沙积极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数字技术同产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位于湖南湘江新区的中联智慧产业城集聚了中联重科在长沙市内五大园区的成熟装备制造产业,同时新增了战略新兴产业和关键零部件产业。中联重科通过全面的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升级,形成以4大主机园区、4大关键零部件中心和6大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
  “项目规划布局了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20条黑灯产线、300条智能产线和2000多台工业机器人。”中联智慧产业城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依托150项行业领先技术,可实现全面的数字化管理,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
  这里的设备有多智能?在工业互联网系统的调度和管控下,工厂的自动化机加工设备在红宝石工件探针等系统的协助下,以丝米级和亚毫米级的加工精度,消除着工件最后的缺陷与误差,整个工艺流程通过瞬时采集关键工艺信息,实现实时优化、全流程追溯,确保产品质量。
  涂装车间内,85%的涂装工作由机器人完成,电泳、喷粉和喷漆等涂装技术交叉运用,首创智能在线检测漆面厚度,保证工件防腐耐蚀,同时,车间配备了自动换色系统,可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通过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全流程智能物流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流程的深度融合,这里可实现每6分钟下线一台挖掘机,每7.5分钟生产一台高空作业机械,每17分钟制造一辆汽车起重机,每20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项目有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00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年收入超500亿元。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体现在工程机械产业。今年9月底,位于浏阳经开区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简称“雅士林茧业”)正式投产,以数字化技术结合智能制造让传统桑蚕养殖焕发新的生机。
  过去,养蚕是个靠天吃饭的工作,因为蚕属于寡食性动物,它只吃桑叶,桑树生长又受季节性影响,桑叶的质量、桑蚕上簇时的气候等均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因此传统育殖方式下每年只能养3至4批次。
  而在“雅士林茧业”,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走进蚕桑产业园的一号养蚕厂房内,机械手将白色塑料蚕框固定到特定位置,铺上饲料,电子设备在蚕框中放入蚕种,再用传送带送进恒温、恒湿的“一龄区”蚕室等待孵化。孵化后的“蚕宝宝”将陆续“入住”到五个不同“龄区”的蚕室,这些蚕宝宝在恒温、恒湿、无菌的蚕室,做到了365天都可以生长、吐丝、产茧。
  在高度自动化的厂房内,仅配备了20名操作工人,“我们代表了世界蚕茧生产最先进的生产方式,日产蚕茧高达25吨。”雅士林茧业党支部书记刘丽说,传统蚕茧的生产模式下,70%都是劳动力的投入,工业化养蚕模式下,“蚕宝宝”吃得好、吃得香,效能提高了1000倍。
  据悉,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计划分三期建设,在2024年全面建成投产,建成后将集智能化蚕桑丝绸制造、科普科教文旅、丝绸博物馆等为一体,全面融合一、二、三产业。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0亿元,年创外汇超5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蚕茧生产基地。
  抢制高点 夯实新兴产业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端的优秀表现,动力电池材料产业进入发展窗口期,长沙紧抓发展机遇,顺势布局储能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市13个重大产业项目中,有3个项目就属于先进储能材料行业,且投资完成率均超出预期。
  “一家储能电芯厂从规划到投产一般需要15至18个月,而我们仅需11个月便可实现达产。”德赛电池执行副总裁孔祥鹏表示,德赛电池储能电芯及电芯封装项目明年3月可实现投产,再一次刷新了“年内规划、年内动工、年内投产”建设进度。
  作为德赛集团落地望城经开区的第二个产业项目,德赛电芯项目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总规划产能20GWh,共分两期建设,全面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产线设计充分融入了智能制造技术,150道工序的自动化程度近100%。
  “同别的行业不同,储能电芯产业的客户测试周期较长,为保证项目投产进度,园区为我们在智能终端配件产业园提前安排了厂房,让我们提前布置实验产线,如今产品已调试完毕,待到明年项目竣工即可全速生产。”孔祥鹏说。
  “一方面喜欢望城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是对长沙产业环境的信赖。”孔祥鹏说,德赛电芯项目规划初期,望城经开区负责人在查看项目设计图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从而为项目建设方节约了近5000万元的成本。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丰。先进储能材料产业拥有一个显著特点,即产业聚集效应格外明显,德赛储能电芯项目的成功落地,既填补了全市储能电池产业空白,实现产业链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电池比翼双飞的格局,又有利于长沙先进储能产业向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吸引一大批优质研发设计企业、电力设备企业、光伏企业等向长沙聚集,构建良好产业生态,进一步增强长沙储能产业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位于望城经开区铜官工业园的金驰能源项目是长远锂科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在长沙布局的三大基地之一。今年以来,得益于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订单饱和,产线满负荷运行,截至目前产能已近3万吨,产值超百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近一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样位于铜官工业园的永杉锂业是一家先进储能材料链上游的龙头企业,其一期项目达产后,产品供不应求,据介绍,永杉锂业将于明年初启动项目二期建设,实现产能翻番。
  比亚迪电池项目70天投产,中信戴卡二期项目93天投产,德赛电芯项目60余天主体建筑封顶……在望城,项目建设速度频频被刷新。“因为我们已让‘地等项目’成为常态。”望城经开区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周卓表示,早在招商前期,园区管委会就开始对项目用地进行规整,待签约后,施工团队可第一时间进场施工,无需另花时间筹备生产要素。
  位于宁乡经开区的楚天科技四期、五期项目则刷新了全球生物医药项目建设的新速度,今年5月,楚天思优特开始动工,从土建到洁净化装修,仅耗时45天便完成了4000平方米厂房的建设。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磨材、软管、注塑……一系列工序后,一只只一次性细胞培养袋顺利下线。
  “产品可应用于生物医药实验、运输等多个领域。”楚天思优特总经理陈鑫表示,凭借公司在一次性耗材材料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已实现多层生物复合膜等技术的突破,不仅性能媲美全球一流,且成本大幅低于同类进口产品。
  “材料端的突破,为公司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我们将在应用产品的设计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推进产品功能、性能、质量的提升,开发属于自己的一流产品。”陈鑫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目前,长沙产业项目建设动能强劲,来势喜人。截至11月底,全市13个重大产业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109%,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成立工作专班,由局领导担任组长联点包片,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项目建设正常有序运行。
  提前布局 擘画未来产业发展新蓝图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圆。这是数学家们用来形容数学魅力的表述,同时也可以用来诠释今天先进计算产业的张力。近年来,长沙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抢抓工业发展先机。以先进计算产业为例,计算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计算产业则是未来产业的基础支撑。今年11月,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成为全市第二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目前,长沙拥有先进计算骨干企业超1400家,形成了“央企+龙头企业+中小企业”的梯队布局,以及“超算引领六机云集,七芯汇聚软硬齐全,特色应用畅销全球”的产业格局。作为长沙重点布局的产业,重大项目必然少不了计算产业的位置。
  沿着岳麓西大道向西行驶,临近汇智路,向南望,便可看到一处塔吊林立的建筑工地,这便是占地913亩,建筑面积约27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0亿元的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项目最多时有1500名工人同时施工,动用80台挖机共同作业。”长沙软件园智谷事业部项目负责人王娟表示,目前项目高新数字科研中心建设已基本完成,正进行验收和展陈装修工作;首开区E12地块全面进入主体施工,第二、三区已经启动土方施工,第四区EPC总承包已完成招标,建设已全面开花,预计2025年整体建设完成。
  作为长沙计算产业标志性重点项目,世界计算·长沙智谷聚焦先进计算领域算力、算法、算据、AIOT四大核心要素。以算力为例,智谷依托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引进了华为和中科曙光这两家算力领域的龙头企业共建,同时也带动其生态企业入驻;在AIOT方面,智谷规划了海量场景,已发布园区18大类、超600个智慧场景,与生态企业共建共赢,计划通过海量场景带动20000家生态企业聚集。
  “目前我们已同136家企业进行洽谈,共有75家龙头企业意向入驻,中软国际、朗源电子等12家企业已签订协议。”王娟说,除了吸引企业进驻,项目还将引入北大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湘江实验室、湖南省先进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超算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6大产业平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悉,最终这里将聚集20家龙头企业、50家总部企业、1500家中小企业,产业从业人员达8万人,实现千亿营收规模、带动万亿产业生态,成为一座“产城融合、智慧低碳、生态友好、青年向往、宜居宜业”的先进计算之城。
  而在天心经开区,规划面积约300亩,总投资120亿元的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正同长沙智谷遥相辉映。
  “我们自2021年4月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后,在园区管委会和天心区政府的帮助下迅速完成了绿心准入、立项备案、土地出让、用地规划、施工许可等前期工作。”中国电信湖南公司云网基建办高级总监王伟表示,目前项目一标段的5栋厂房均已完成封顶,计划明年8月投入使用。
  “我们将把长沙天翼云项目打造成国家级区域数据中心,建成湖南省网络层级最高、出口宽带最大、云计算能力最强的超大型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王伟介绍,项目可容纳3.3万个机架,45万台服务器,网络出口宽带达4000G,天翼云算力达800万核VCPU,存储大500PB,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中的中南区域级节点,立足长沙,辐射湖北、江西、广西、安徽等5省。
  除了先进计算产业,长沙还在多个未来领域协同发力:位于金霞经开区的中国商飞长沙航空产业及研发基地项目是世界第二大、国内唯一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研究平台,填补了我国在飞机地面动力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空白;日前,总投资108亿元的10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户浏阳经开区,将建设湖南最大光伏产业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填补我省光伏行业空白;德赛电芯项目投产后,项目还将开展半固态电池、钠电等新型能源电池的研发与制造……
  狠抓大项目,铺就产业路。2022年,星城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工业厂房正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灯塔工厂正闪耀智造之光。一个个传统、新兴产业在长沙实现接续发展,一个个重大产业项目正推动长沙工业经济勇毅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作者:朱泽寰】 【编辑:刘琼萍】
关键词: 产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