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判断

  向 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和目标的精准定位。只有正确解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其深刻内涵,才能准确把握我们党的各项工作的新挑战和新要求。

  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判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佳诠释。近年来,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特点,不但期盼有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更高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安全的社会环境、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还期盼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平正义与民主法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让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判断,深刻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过去近40年间迅速发展,社会生产总量在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但发展的质量、效益与深度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表现为创新能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平衡、社会公共服务相对短缺、健康绿色发展存在短板等。一是发展尚不充分,仍难以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民主、法治及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加深。二是发展仍然不平衡,总体经济结构不平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平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平衡、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等,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期望。

  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性判断,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坚持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离开发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期望就无从谈起。我们必须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协调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

  要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红线。我们要自觉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促进均衡发展、平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篇章。(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聘研究员)

【作者:向辉】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十九大 社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