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领域创新理念技术,湖南举办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研讨会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通讯员 刘超超)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作为推动生命科学发展、攻克人类重大疾病、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生物资源,实验动物模型的科研和产业在近些年得到了蓬勃发展。今日,湖南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研讨会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办。

  研讨会邀请了国内一流院校、科研单位的实验动物模型领域知名专家到会交流指导。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所所长李亮平教授,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家大教授,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刘胡丹教授,中山大学黄冰研究员等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分享动物模型领域的创新理念技术。

湖南实验动物模型研究研讨会今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举办。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摄

  湖南省实验动物学会秘书长刘建高介绍,近几年来,我省在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颁布和实施了《湖南省实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办法》,建立了近百人的实验动物领域科研专家团队,湖南省实验动物产业影响显著,本省企业生产的产品已经辐射到21个省、市、自治区,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实验动物学会主办,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和湖南昭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承办。与会专家还将参观湖南昭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及免疫缺陷小鼠生产车间。据了解,该公司位于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建有面积超1000m²的洁净动物实验室,年生产多种免疫缺陷小鼠和人源化小鼠20万只以上。

  “实验动物模型是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是疾病研究、新药发现与新药评价的关键资源。我国不断增长的科研需要,对免疫缺陷小鼠和人源化肝脏小鼠同类产品的需求增加。”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昭泰集团首席科学家李鹏介绍说,他在2011年回国时,国内当时根本购买不到重度免疫缺陷小鼠品系,“后来,我们的实验室在相关小鼠品系的基础上,敲除了IL2RG基因,从而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SI品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一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NSIF品系小鼠,可用于构建肝脏人源化小鼠模型,广泛应用于毒性评估和人肝脏疾病研究。”


  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界意识到动物来源和品质(遗传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对科学实验的一致性十分重要,美国、英国、德国等纷纷建立了专门生产实验动物的中心或研究所,提供遗传背景和微生物背景得到一定控制的专门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称为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s)。

  从19世纪开始培育不同毛色的小鼠,科学家在不断积累实验动物的物种和品系。目前,全球实验动物已扩展到线虫、果蝇、蟾蜍、斑马鱼、小鼠、大鼠、豚鼠、兔、犬、猪、猴等不同进化地位的物种。在大、小鼠等常用物种中,又培育出3000余种不同生理特点的品系。随着基因修饰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转基因、基因敲除大小鼠品系已经超过20000个,基因修饰兔、猪、犬、猴等也相继出现,成为开展生命现象研究、疾病机制研究、药物评价等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源。

  中国实验动物科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晚于西方科学发达国家100多年,但很快完成了主要由引进到研发的历程。中国在实验动物资源总量、质保体系、实验动物质量方面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现在中国实验动物年使用量接近2000万只,成为国际第二大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的国家。中国在基因编辑动物研究方面已经国际领先,实验动物模型对中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 通讯员 刘超超】 【编辑:李广军】
关键词:雨花经开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