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丨浮夸型“喜鹊”越少越好

  文峰

  最近,人民网刊发了一组文章,批判了网络舆论场里的乱象。文章认为:当前,在网络上,诸如“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爆款”奇文,污染舆论生态,误导国民认识,不利于凝聚人心,不利于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这些“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标题浮夸自大,内文却了无意义。

  这组文章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其实,文章矛头所指的问题不是新问题,而是老问题。这次只是把沉在舆论场里时日已久的这类问题梳理出来,剖析其病,指陈其害,发人警醒。在我看来,如果将时下的“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浮夸文风视为写作病,那其病人可一分为二。 一种是不懂装懂却又喜欢表现者。明明只有小学水平,他却要写万字论文;明明只能谈家长里短,他却偏爱在大庭广众下高谈国家大事,哗众取宠。另一种是故意犯错者。这些始作俑者既有装糊涂的写手,也有标题党的小编。“标题就要一惊一乍,事实就要似是而非”,这是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手艺”。这些人甚至打着爱国的旗号,利用人们朴素的爱国心理,做着肮脏的生意。他们只会刷新下限,而从来没有什么底线。这些浮夸型“喜鹊”,推送自己的“大作”,往往是以获取点击量和打赏为目的。这次,人民网就点名批评了《别怕,中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等文章。这类文章任意拔高、贻人口实,其后果是误导国人产生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的群体心态,丝毫不利于创新发展。

  文风问题折射心态问题。如果装糊涂、说假话能得到好处,那有人就会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了一次又一次。其牵涉的是一个导向大问题。如果监管不力,或者评价标准不能激浊扬清、不够旗帜鲜明,那逐利者就会趋之若鹜,浮夸型“喜鹊”就会成群结队,漫天飞舞。

  古人写文章,讲究辞之待骨、情之含风。我以为,浮夸文章的病症就在无视逻辑。在围观时代,没有逻辑意识就是没有传播意识,好话也会产生负面效果。但凡观点类文章,其首要特征不在文笔辞藻,而在真实而客观基础上的逻辑。无论褒扬还是批评,有严谨的逻辑意识应是写作原则。无限拔高,逻辑紊乱,就会缺乏说服力。古代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的典故。这说明,说话是具有效力的艺术 ,而其效力是由逻辑产生的。在名缰利锁下,如果说假话、戴高帽不会被批判反而会被欢迎,那说假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若越来越多的人忽视逻辑和客观,那其它很多原则和传统就会被突破。

  写文章这种事,就怕糊涂人装明白,而明白人装糊涂。要知道,言语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人品的影子。花言巧语者,往往厚颜无耻;信口雌黄者,往往善于狡辩;挨风缉缝者,往往心理阴暗。而心灵和人品是可变的。这取决于监管对文风和话风的态度,取决于能否将“实事求是”扩变成一种稳定的社会思潮。

  历史也早已雄辩地证明:真话、真情、真理能使我们脱离乌托邦式的险境,让我们找到一往直前的改革药方。成绩在那,不说,跑不了;问题在那,不改,则是大隐患。如果无视问题,那改革就没有意义。可以说,因爱国而敢言真话的作风,是改革的动力,不仅值得我们推崇,而且值得我们呵护。我们要更加重视那些居安思危、视野半径随着中国改革而动的智者;要更加尊重那些在万众欢腾时总能冷静思考,在一片寂静中又总能说出忧虑的贤者。讲真话的氛围越浓厚,监管导向的旗帜越鲜明,那浮夸的文风必然越式微。如此,中国巨轮必能劈波斩浪,势不可挡。

【作者:文峰】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舆论 文章 浮夸 监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