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决定改革开放的历史命运

  编者按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诗篇。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顾和深入总结宏阔历史进程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成果,是对改革开放应有的纪念和庆祝,有助于激励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征程中,迈出更铿锵有力的步伐。为此,本报今起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家谈”专栏,敬请垂注。

  周小毛

  历史注定2018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抽象和枯燥的数字标示的却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改革开放阔步前行,使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诗篇。回首马克思主义170年的发展历史,回眸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我们深深地感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决定着改革开放的历史命运。

  一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共运的永恒话题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人类社会的思想领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问世而产生了巨大的裂变,颠覆了以往意识形态代表少数人根本利益的历史。从此,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主心骨,自发的工人运动转变为自觉的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领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生水起、汹涌澎湃。值得注意的是,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交锋和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出现了怀疑、否定、非议甚至取消和照抄照搬、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要么叫嚣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终结论、消亡论,要么把马克思主义神秘化、神圣化、教条化,总是游离于真实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刚刚诞生,由于马克思在国际共运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和超人的魅力,出现了一股恭维、盲从乃至制造对马克思个人崇拜的思潮,受到了马克思的强烈抨击。法国蒲鲁东吹捧马克思为天才,马克思明确地说,哲学家与马车夫在智力上的差别远比猎犬与家犬的差别小得多。到了第三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成为苏联共产党左右共产国际和各国共产党的思维方法,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苏联共产党指挥国际共运的尚方宝剑。与此相反的是,第二国际时期的伯恩斯坦推行修正主义和苏东剧变时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都采取了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和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虽然我们一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并不断结合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但是怀疑、否定马克思主义以及机械教条执行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也反复出现。考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包括中共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全盘否定和照抄照搬这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态度相伴相随,严重影响人们科学理性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因此,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共运的永恒话题。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

  “十年文革”结束以后,中国处在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开了中国人思想与思维的闸门,从在书本里找答案到在实践中找标准,廓清了长期以来领袖的话语不能改、本本和语录不能变的思维定势,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质上就是否定了以本本来衡量真理,就是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是方法而不是教义,只是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善于以发展的、运动的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观察世界,她从来不静止自我,从来不封闭自我,从来不孤立自我,总是在实践中丰富、完善、补充和发展,动态性、开放性、人民性、实践性、非至上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是穷尽了全部认识的绝对真理、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钥匙,历史和思维的局限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永远处在变化和发展之中,个别结论和论断甚至一些重大的判断和分析与时过境迁的现实有偏差都是规律性的体现,丝毫不减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可是,在“十年文革”期间,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逐渐被歪曲和阉割了。活生生的“香的马克思主义”被死气沉沉的“臭的马克思主义”所取代,出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常识性的错误,不是以实践丰富理论,而是以理论裁决现实,颠倒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以致我们党犯了思想路线的错误。须臾不离开本本,不敢越雷池一步,这种封闭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几乎葬送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姓社姓资、要苗去草的陈旧观念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的生机与活力。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犹如一道智慧的闪电照亮了人们的思想与灵魂,一当人们以理性的态度认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回归到了其自身,恢复了科学理论的本来面目,成为了人民群众行动的指南。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就没有改革开放,而真理标准的科学确定,要以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为前提,所以,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

  三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胜利的定海神针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表明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他说,马克思既是顶天立地的伟人,又是有血有肉的常人。既具有人格的魅力又具有真理的魅力,始终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指引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然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他所创立的科学理论是至今为止人类思想史上最科学的理论,这一理论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内在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我们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点上是毫不含糊的。我们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改革开放的题中应有之义。改旗易帜会缺失灵魂,丧失根本,步苏东剧变的后尘,最终窒息改革开放的生命。既然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那么马克思和正常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也有喜怒哀乐,他的理论和认识也会受到自己所处时代的制约,他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高度必然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时代变了,思想认识也必须变化。马克思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了帝国主义时期,他的许多理论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乎列宁主义应运而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遇到的国情与俄国的国情大不相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回答不了中国革命的许多问题,毛泽东思想便在中国瓜熟蒂落;中国人民站起来之后,如何解决温饱走向富裕,邓小平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的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水到渠成,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渐行渐近。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永葆了马克思主义的美丽青春,是改革开放不断开花结果的定海神针。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作者:】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改革开放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