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谁来为任性“求大”买单?

沐刃

不可否认,若要在“大”与“小”之间做选择题,不少人会选择“大”。这也许是一种下意识,又或是一种难以抑制的心理冲动。但是,一味地求大不一定都是好事,这不,问题来了,因为建设大型塑像等项目,“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自然景观风貌)”,荆州市巨型关公雕像项目和贵州省独山县水司楼项目日前被住建部通报(据人民网)。

通报提到,“要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坚决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湖北、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配合有关部门跟踪指导做好项目整改。”

说实话,类似的新闻进入民众的视野时,当然有令人拍手称快的解气,可是,更多的也许是惋惜:又一大笔纳税人的钱要被浪费了。

对于类似“前赴后继”、背离社会的基本认知和审美习惯的奇葩项目,笔者至少有两个疑问——

首先,这些明显“体型”超大、耗资不菲,而且相关程序并不合法的项目(工程),为何总是能够顺利建成?

这两个被点名的项目都很“高大”,荆州的巨型关公雕像高达57.3米,曾号称是“全球最大关公像,耗资15亿元”;独山县的水司楼“建筑高达99.9米,投资2.56亿元”。

据报道,后者已停工2年多,不仅沦为一座超大型烂尾楼,更成为独山县巨额债务堆砌起来的形象工程的代表。好奇的民众不禁要问,如果对于地方财政的监督落到实处,该有的决策程序被严格遵循,这样劳民伤财、破坏自然风貌的形象工程,能够如此轻易出现吗?

至于巨型关公雕像,今年7月有媒体报道,其并未得到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规划许可;2019年8月还被荆州市城管委下发整改函件,称其为“违法建设”。据此而言,关公雕像很可能是违规上马的。

只要一追溯就大致能判定,这两个项目的建设都突破(或事实上绕开)了既有的程序和相关规定。据此可以假设,若当初相应决策、讨论及公示等程序能够发挥应有的把关作用,它们不至于走到如今这一步。

其次,当初的建设和如今难以避免的整改甚至是拆除,尽管能够分别为GDP“贡献若干力量”,但这种实际上造成的浪费,总得要有人买单吧?至少这不菲的成本,不该成为一笔糊涂账。

像独山县水司楼项目的疑似违规上马,又是贷款上项目,到底是谁拍板的,其背后又涉及哪些程序和规则的失守,这些都应该有一本明白帐。同样,耗资15亿元的关公雕像,资金来源如何构成,当初是哪些人“冲动”规划与设计,以及任性拍板上马的?

       对这类事件的整改,不应该仅仅止于对问题建筑的处理,也更应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民众也在期待着,一个及时又令人信服的结果。


【作者:梁瑞平】 【编辑:朱秉山】
关键词:求大 城市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