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总有一种“向上”让我们泪流满面

沐刃

  这两天,一篇博士论文在朋友圈刷屏,也在多个网络平台走红。走红的是这篇论文的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或跟评,说该文“直抵人心”“读完已是泪流满面”……

  18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披露这篇论文题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究与实现》,作者是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学博士黄国平。19日,黄国平发文回应网友留言和关心并表达谢意,“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据深圳商报)

  读毕这个故事,笔者想起了那句著名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不过,这力量,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奋力向上。

  这“向上”,首先是一种强烈而坚定的信念。

  这位博士无疑从小就坚信,惟有知识方能改变命运。所以,再难再苦,也要读书,“二十二载求学路……从炬光乡小学、大寅镇中学、仪陇县中学、绵阳市南山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这信念,也得到不少网友的赞许与力挺,“人生之路如果有捷径,读书就是最好的一条。”

  这“向上”,也因为诸多共情的细节而充满感染力。

  有人说,“他就像一面镜子,在这个急躁而纷繁复杂的世界,让人驻足停留,审视自己。”的确,读到这些朴实的文字,譬如“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笔者记忆里那些年少时放牛、扯竹笋、双抢等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其实,黄国平的成长之路,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化过程中,不少从小山村走向大都市的人所共有的无法言说的经历,以及看不见的内心挣扎——或许,这正是此文引致强烈共鸣的理由吧。

  更重要的是,这“向上”体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坚韧。

  据报道,黄国平生于1987年,这位深山里走出的“80后”,并没有个别“80后”所表露出的娇弱、任性甚至自我沉沦,而是一直怀揣对梦想的追求,用比他人更多的付出去拼搏——无论家庭变故还是生活上的贫困,以及脆弱的尊严、精神上的刺激,都没有令他屈服。绵阳南山中学数学老师蔡晓军回忆,“他不爱说话,但是学习特别刻苦努力,可以用拼命来形容他。”

  笔者以为,这种坚韧才是最令人钦佩的。是的,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美好生活不是免费午餐,更不是一夜暴富、不劳而获,只有持续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论文致谢刷屏后,黄国平给网友回信:也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直抵人心!中科院一博士论文致谢走红,网友:值得热搜!

【作者:梁瑞平】 【编辑:郑湘平】
关键词:博士论文 致谢 走红 奋斗 信念 致谢 走红 知识 命运 奋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