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忙碌、随时应对危险 长沙产科护士的工作你无法想象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8日讯(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朱文青)希望与焦虑相伴,痛苦与喜悦相随,一声婴儿的啼哭冲淡所有的不安与疲惫。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长沙迎来生育高峰,仅2017年全市就迎来了12.75万名新生宝宝,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18.75%,多年来第一次出现下降。

  在医院产科,每一位孕育新生命的妈妈都需要经历门诊、产房和病房“三重门”。为母子平安保驾护航的“白衣天使”有着怎样的职业体验?连日来,记者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产科探访守护新生命的“三重门”。在这里,“白衣战士”们对上战场般的紧张忙碌已经习以为常,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母子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张湘玲为刚出生的宝宝剪脐带。照片均为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颖 摄

产科门诊:孕期监护

每天步行万步,分享喜悦分担伤痛

  彭卫,一名有着22年工作经验的产科护士。市中心医院产科门诊平均每天接诊150余人次,最多的时候超过220人。面对络绎不绝的待检孕妇,彭卫总是步履匆匆,脸上带着亲和的微笑。

  “宝宝耳聋基因筛查什么时候可以做?”“抽血需要空腹吗?”“最近胎动特别多,正不正常?”……7时45分,彭卫和同事们在开诊前15分钟全部到岗。此时,孕妈妈已经排起了长队。彭卫在忙着量血压、测体重、计算孕周、安排预约超声检查排队的同时,还要不停回答孕妈妈和家属的“十万个为什么”。不到1个小时,彭卫的嗓子就有些沙哑,可她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下班时,她习惯地看看手机计步器,显示15688步。“每天都在万步以上,干我们这一行从来不用刻意减肥。”彭卫笑着说。

  “产科门诊看上去波澜不惊,但也常常出现紧急情况,需要我们快速反应、果断处理。”前不久,彭卫给孕妈妈进行胎心监测,监护室内数十台仪器传出胎心音欢快的律动,她忽然留意到6号床仪器里传出的声音频率特别缓慢,躺在床上的孕妈妈已接近足月。她赶紧用多谱勒胎心听诊仪复听,确定胎心音减慢。“6号床胎儿宫内窘迫!”彭卫立刻向医生汇报,通知住院部准备手术,并迅速用平车将孕妇送到住院部。由于处理及时,从发现异常到剖宫产手术,整个过程不到30分钟。“第二天6号床的丈夫特意来报喜,说妻子平安生下一个漂亮的小公主。”说起这些,彭卫特别开心。

  然而,并不是每一位孕妈妈都能在美好的期盼中迎来宝宝的平安出生。“个别胎儿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或严重畸形,妈妈伤心痛哭甚至情绪崩溃,这时我觉得一切语言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默默守护陪伴,引导她们把坏情绪宣泄出来,然后指导她们该怎么做。”彭卫回忆,曾经有几名经历过伤痛的孕妈妈,在她的帮助下再次怀孕,后来生下健康宝宝,还特意带着宝宝到门诊让她抱一抱。

张湘玲为刚出生的宝宝按脚印

产房:迎接生命

跪上平车托举15分钟,成功抢救脐带脱垂胎儿

  产房,是一个见证无上喜悦,也暗藏致命危险的地方。今年32岁的张湘玲在这里工作了9年,从青涩的助产士成长为临危不乱的副护士长。

  7时25分,张湘玲提前35分钟来到病房,她先查看了待产产妇,一一了解产程进展,细致询问她们饮食、排便、心理情况。

  7时45分,开始检查夜班工作和晨间护理工作落实情况。

  8时,参加晨交班,然后与医生一起查房,并为一天的分娩和手术做准备工作。

  10时,一名身体各方面条件正常的产妇即将分娩,产程进展顺利,胎心正常,宫口开全后上了产床。张湘玲在产床边指导、鼓励产妇用力,突然发现监护仪上胎心音从140次/分迅速减慢到60次/分,经检查,她发现产妇发生了凶险的脐带脱垂,宝宝的头压住了脐带,发生宫内缺氧。“马上联系手术室,准备剖宫产!”发生脐带脱垂必须马上娩出胎儿,以防宝宝缺氧过久造成脑损伤,甚至在宫内窒息。在把产妇送往手术室的途中,张湘玲一直跪在平车上,右手伸进产道,用手指将胎儿头部往上托举,减轻对脐带的压迫。直到产妇上手术台打好麻醉、医生取出胎儿,她保持这个姿势长达15分钟,膝盖和右手都已麻木。当听到孩子啼哭的刹那,张湘玲的泪水夺眶而出。

  市中心医院是长沙产科危急重症救治定点医院,产房护士随时需要应对各种突发险情。今年“五一”前夕,张湘玲就参与了两例从外院紧急送来的胎盘早剥产妇的抢救,最终两名产妇都脱离了危险,并保住了子宫。为了随叫随到,张湘玲上班时间独自住在医院旁边,轮休日才和丈夫、女儿团聚。“产房里的宝宝都是我的孩子,自己的女儿却是她爸爸一手带大的。”说这话时,张湘玲的眼里闪出泪花,她低下头去,看看自己的双手又笑起来:“这双手数不清迎接过多少宝宝,已经带着生命的光芒。”

产科病房:呵护生命

哺乳期护士每天在值班室给女儿喂奶

  分娩后,产妇会转回病房。在这里,产后护理、新生儿监护和喂养都至关重要。30岁的邓良玉到产科病房工作两年了,现在她也在哺乳期。

  7时30分,邓良玉早早来到病房,很多妈妈和宝宝还在甜甜的睡梦中。她和同事们轻手轻脚进行晨间护理。

  8时开始交接班。邓良玉仔细记录下交接要点:8床刚回病房,4小时内要督促其排小便,以免发生产后尿潴留;9床生了个女孩,婆婆有些不高兴,产妇情绪低落,要进行心理疏导;12床宝宝出生6个小时还不会吸奶,要指导母乳喂养……

  上治疗、会阴清洗、伤口护理、术前准备、母乳喂养指导……不知不觉就忙到了12时30分。在值班室,邓良玉刚扒了几口盒饭,看到丈夫抱着女儿来了,她赶紧迎上去,接过女儿,一脸的疲惫都融化在笑容里。“工作太忙,我中午经常来不及回家给宝宝喂奶,丈夫只好每天把女儿抱到医院来吃奶。”说起这些,邓良玉满是对女儿怜爱和对丈夫的歉意。

  邓良玉告诉记者,比起产房的高强度工作,产科病房的工作显得琐碎了很多,但对新生命的呵护同样让她们收获了很多满足。最让她记忆犹新的是来自邵阳的一对残疾夫妇,产妇王燕(化名)下肢瘫痪,产后奶水不足,宝宝饿得嗷嗷直哭,她的丈夫双目失明,站在一旁干着急。邓良玉帮王燕催奶,手把手教她母乳喂养、坐月子的知识,带宝宝打疫苗、洗澡、办出生证。“今年4月,王燕的宝宝满两周岁,他们夫妻辗转300多公里来医院送锦旗,见到淳朴的一家人幸福的样子,我们特别感动和满足。”邓良玉说。

【作者:记者 彭放 通讯员 朱文青】 【编辑:谭伟】
关键词:护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