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节·双城记(张家界→长沙):看长沙智 懂中国造(视频)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泽勇 尹明 向欣

  “外学华为,内学长沙。”这是今年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长沙的评价。

  面对外部压力,华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越战越勇,成为民族骄傲。长沙呢?

  思路对头,干部能干,以打造“智造之城”为核心目标,精细谋划、精准发力,一份高“智”量发展的长沙样本已然呈现。

三一重工厂房外景。图片均为张家界日报记者 庹兴亮 摄

  从路径选择看长沙“智”在必得

  说起长沙制造,不得不提三一重工。提起三一重工,人们很自然就会联想到它的“18号(智能)厂房”。

  这些年,业界也不断复制着“18号厂房”的经验,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把“18号厂房”与“长沙智造”画了等号。

  “‘18号厂房’面临再升级改造,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操作工人将减少到原来的几十分之一,最多也就四五个人。” 三一重工流程信息化总部总裁助理沈军武告诉记者,三一将在增加研发人员数量的同时,继续缩减工人数量,“我们的目标是最终保有30000名研发人员和300名工人。”

  从侧重生产到侧重研发,“18号厂房”面临的革新,预示着长沙各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不能摹画出长沙智造最前沿的轮廓。取而代之的,将是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智能制造革命式转变。

  这就好比人类进化史中优先进化大脑的路径。当三一把作为身体的“18号厂房”自动化能力提升到一个阈值,剩余的资源将被作为大脑的研发平台所吸收。而三一打造的第一个“大脑”,叫树根互联。

  “在长沙,中小企业的智能制造转型,面对的是定制化生产、小批量生产、个性化消费的细分市场。任何生产成本上的‘剧烈波动’都会让它们无法承受。而树根互联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与智能制造实现了一步对接,实现了1+1>2。”树根互联高级总监郭向博告诉记者,树根互联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三一重工甚至是全国机械工业最重要的“大脑”之一。

  当然,如果仅从上述例子分析,长沙智造似乎走了一条纯粹由企业自我选择的进化之路,但另一个事例则证明,这场进化选择背后,其实有更多的战略考量。

  “长沙正在构建一种智能制造生态。对所有引进的重大项目,要求只有一个——生产方式必须是智能的方式。其他条件都可以谈,这个条件不能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回忆起长沙在引进格力电器时,他和董明珠谈了很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格力一定要把最智能、最先进的生产线放在长沙,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愿。

  非“智”勿扰。胡衡华与格力的对话,代表了长沙“智”在必得的战略选择。

广汽菲克的总装车间里全面采用智能生产线,大部分劳动力从生产一线得到解放。

  从产业铸链看长沙“智”高一筹

  “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这句话套用到智造可以说:“不是有条自动化生产线就能叫‘智造’。”

  长沙工厂作为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广汽菲克)重要的生产基地,具备了世界级的制造水平,该工厂(包括发动机工厂)总投资达到了100亿元,主要生产JEEP大指挥官和自由光等车型,年产整车16.4万辆,发动机48.8万台。巨大的产能导致零配件的采购需求十分巨大,但采访中广汽菲克并未对此表示担忧。

  与广汽菲克隔门对望的,是由广汽江森、艾托奥、长沙中新、长沙卡马斯马、长沙广汽东阳、马瑞利等多家企业组成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产品从汽车内饰到部品组装应有尽有。

  “一出大门就是配件园,广汽产品一半的零部件‘出门’就能买到。”广汽菲克周边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垂直产业协同发展,抱团构建生态圈这种便利,在长沙并非仅广汽菲克拥有。这种(产业)生态链,也并不是靠市场化运作自然生长而成,而是与长沙的招商策略紧密相关。

  “要把产业链建设当作振兴实体经济、推进‘中国制造2025’长沙实践的重要抓手,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和意识,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建设和产业招商。” 2018年5月4日至6日,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胡忠雄到广州、珠海、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考察实体经济发展,点对点进行产业链招商。

  再往前半年,2017年11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将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作为推进智能制造的突破口,胡衡华、胡忠雄定期调度,20名长沙市级领导在“链长”的岗位上,高位统筹,强力推进,2018年累计举办和参与产销对接会129场,开展交流活动154次。

  而事实上,在产业链的完善与延展上,长沙所做的,要比上述数据展示的更多。

  “这里的员工素质非常棒,平均学历是我们全球各国分厂中最高的。”墨西哥人Oscar Barradas是广汽菲克副总经理、长沙工厂的副厂长,在与记者交流时,拥有丰富全球履历的他对长沙的人力资源赞不绝口。

  在中国通号产业园,跨机械、电力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企业的主力军。

  与两家企业同城相望的湖南大学,围绕“中国制造”和“制造强省”战略,于2016年成立机器人学院,在校内进行二次招生,集合电气与自动化、计算机、机械等专业学生一起从事研究和创新,培养跨领域复合型人才。

  “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实现跨界创新。” 为了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留住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长沙出台了“人才政策22条”“科技1+4”等含金量高、受惠人才多、支持体系全的人才政策体系,让两年来新落户的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依托高校建立的科技城、科技园区林立,城市高新区发展蓬勃,一步一个脚印将长沙打造成为“智造之城”。

中国通号产业园,张家界日报采访组体验城市轻轨的便捷与舒适。

  从顶层设计看长沙“智”勇双全

  无论是“智”在必得的路径选择,还是敢为人先的大胆实践,都没有前人成功的样本可以遵循。

  2015年,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始高歌猛进地推出产品体系中的桂冠——适合所有行业通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Predix。在这个缔造平台上,GE认为,量变可以引发质变,各行各业的设备线大量联接,产生大量数据,然后基于数据可以衍生出可挖潜的价值。

  三年后,Predix寿终正寝,GE折戟智造业。

  业内普遍认为,智能制造革命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主导权之争。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到底是怎样一个构造,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出台后,长沙在落地国家政策上,步伐很快,务实也勇于创新。”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海波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智能制造代表新一轮工业革命,首先要做的是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事半功倍。2015年10月,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友好协商共建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简称“长智院”),专门为长沙智造产业发展做顶层设计。

  “我们院刚成立,就为长沙打造了‘13510’智能制造业务体系。” 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副院长袁振告诉记者。长智院汇集了一批海内外研究机构,以及政策、法律、产业和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可以发挥平台优势,承担政府智库职能,为长沙发展智能制造制定规划献计献策。袁振表示,长智院构筑了一个集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知识提炼于一体的开放、聚合平台,形成政策、产业、资本、科研等聚集的生态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产业指数等公共产品,并引导公共资金,让公共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推动财政资金的效益扩大化,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从长智院的模式看,长沙智造的愿景与思路,已然清晰:智能制造涉及面广泛,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必然不够,而政府与央企共建的研究总院成立后,必将会牵引更多的国际国内顶级资源进入长沙,这样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国际化合作,助推长沙智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1+1+N”的长沙速度,打造“中国制造2025”长沙模式。

中国通号产业园,新型城市轻轨列车组装完毕,等待下线。

  政府主动服务 企业自主创新

  ——“长沙智造”给张家界工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张家界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泽勇 向欣 尹明

  10月23日至26日,张家界日报“长沙智造”采访组借由与长沙晚报同仁开展“双城记”交流采访的机会,充分领略了长沙之“智”。

  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里每五分钟下线1台挖掘机;广汽菲克的焊装车间里,18个机械臂五十秒内完成150个焊点,智能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大显身手。201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总产值达到1639亿元,全国占比28%。通过采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长沙传统产业的华丽变身。

  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生机勃发。“天河二号”6次夺得世界冠军,“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世界领先,全球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中国第一台高端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长沙拥有“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专项项目数量达到27个,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四天的采访中,我们先后走进了三一重工、广汽菲克高度智能化的厂房车间,登上了中国通号产业园里“长沙造”的有轨电车,所到之处无不让人感叹企业科技含量的浓度、智能化的密度和创新性的高度。

  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为城市精神的长沙,对智能制造有着敏锐嗅觉。“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后,长沙在对接国家政策上迅速反应,《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业30条》等政策文件若被依次排开,能铺满一张长桌。以《行动计划》为工作纲领打造的政府智库——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简称“长智院”),则为长沙智能制造制定顶层规划,打造政府、央企、国际合作联合的创新模式,承担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任务。这双“看不见的手”,有力推动着长沙智能制造的发展,实现了以机制创新推动服务模式创新,以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生态。

  政府在变,企业也在变。

  在这场“新工业革命”中,企业是另一个主角,它们主动求新求变求发展。采访中,我们听到了这样两个故事。从三一重工内部孵化裂变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云”,诞生仅三年,已成为三一甚至全国机械工业最重要的“大脑”之一,覆盖了61个工业细分行业,能为企业在设备后市场服务、资产管理、能耗管理、融资租赁等方面提供深度服务。这是“老牌劲旅”的自我革新。依托长智院打造的长沙工业云平台,已有超过4万注册用户,大量中小企业从不懂技术、不想创新变成主动改造、自主升级,这是它们的“自我救赎”。

  这份主动服务的意识、自主创新的勇气,张家界并不缺。

  建市31年,我们在推进工业发展的探索中,也做了很多规划和尝试。与长沙相比,张家界虽然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仍有资源依赖性强,产业覆盖面窄,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高技术服务和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企业严重偏低等问题,但我们坚持以“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年”为抓手,实施五大对接行动,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在向“凸显比较优势”转变中优化工业产业布局,发挥旅游、生态和特色资源的比较优势,以“一区三园”为平台,致力打造了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旅游商品加工、信息与旅游装备制造“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构建了具有张家界特色的工业体系。

  他山之石,借以攻玉。希望这组报道,能为张家界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启发。

  记者手记

  他们被“长沙智造”魅力迷住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相比张家界的青峰直上、绿水如碧,长沙这座古老城市的“新风景”隐藏在生产车间。

  10月24日的“双城记”采访有两个目的地:一个是长沙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一个是长沙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广汽菲克。

  采访前,张家界日报采访组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这两个企业的相关资料和报道,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

  张家界日报记者尹明是第二次来到三一重工。此前,他曾跟随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来长沙考察,三一重工是考察中重要的一站。

  对比上次,此行更具针对性。

  随着三一重工流程信息化总部总裁助理沈军武的到来,三一重工18号厂房的神秘面纱也慢慢掀开:最快一小时可生产一台泵车,一条生产线可生产五到十款产品,拥有智能AGV小车20台。

  张家界日报摄影记者庹兴亮被18号厂房花园式的车间设计、智能化的生产线吸引,不时抬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火热的生产场面。

  采访团跟随沈军武边走边看,边看边问,前期查阅资料留存在心中的疑问,在这里一一得到解答。

  在工程机械领域,18号厂房的智能化程度已是首屈一指。而广汽菲克的生产车间,智能化水平更是堪称行业标杆。

  冲压车间、焊接车间、喷涂车间、总装车间,一个个生产车间看下来,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张家界日报记者张林海在参观焊接车间时,见数百台焊接机器人行云流水般作业,将一个个钣金件焊接成一辆辆汽车骨架,兴奋不已,他扛着摄像机,或在车间里疾走,或登上空中平台,只为捕捉焊接时火花飞溅的画面。

  参观结束后,在广汽菲克会议室里,广汽菲克副总经理、长沙工厂的副厂长Oscar Barradas接受采访团专访,回答了关于广汽菲克品质保障、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不知不觉,在广汽菲克采访的时间已超过90分钟,超出了计划时间,Oscar Barradas面对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回答的内容和精彩度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对于张家界日报采访团来说,这是一次重新认识长沙的机会。很显然,他们也认识了真正的“新长沙”。

  >>记者节·双城记(长沙→张家界):惜山惜水如惜命(视频)

【作者:张家界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泽勇 尹明 向】 【编辑:易隽】
关键词:双城记 智造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