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抗美援朝英烈故事: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程放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兄弟的朝鲜人民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当中国的安全受到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之际,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打响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与人类正义的枪声。

  岁月流逝,抗美援朝的战火依然历历在目,永不忘怀。历时3年的战争,志愿军战士死伤36万余人。据9月21日《中国国防报》报道,2014年10月29日,经民政部、解放军原总政治部确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共有197653名志愿军官兵献出宝贵生命。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今年9月19日重新开放,英烈的名字一一刻录在百米纪念墙上。

  这里有湖湘子弟兵的担当。有数据显示,湖南省当时有67000多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加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广大湖湘子弟兵骁勇善战,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捐躯抗美援朝战场;新化籍战士罗盛教冒严寒跳冰窟为救朝鲜落水少年光荣牺牲;耒阳籍战士罗连成“盘肠”炸敌碉;新邵籍战士曾南生和一战友坚守阵地5小时,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浏阳籍女战士黄金菱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弹片,掩护受伤战友,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长沙籍战士刘正煌在运送弹药途中中弹后,拼了最后一口气把弹药送到……他们用信仰和生命捍卫世界和平,把胜利写在鲜血染红的战旗上,把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留在朝鲜的山山水水间。

  烈士遗骸化作他乡泥土,英雄精神永驻人民心间。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今天是第七个烈士纪念日,长沙晚报推出“铁血雄心——湖南抗美援朝英烈故事”专版报道,特采写了部分湖南抗美援朝英烈的故事,彰显铁血雄心之无畏精神,铭记英烈。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因为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因为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文学巨匠巴金在抗美援朝期间两次奔赴朝鲜前线采访,“每天我都感觉到有一种力量在推动我,有一种感情在激励我,有一种爱在我心中燃烧。”一曲《英雄赞歌》从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唱到民富国强的新时代,传承着荡气回肠的英雄精神、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催人奋进。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要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每一个挺身而出的时刻,在每一个出生入死的地方,英雄们的存在是城市岁月静好的坚强底座。只要有英雄的无畏牺牲精神在,我们就一定能够踏平任何坎坷,阔步向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麓山快评 | 坚定的信仰,大写的忠诚

  黄金菱

  趴在伤员身上,抵挡敌机轰炸弹片

  英烈名片

  黄金菱,女,祖籍今浏阳市淳口镇,1950年9月入伍。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5军29师文书。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真荣洞为掩护伤员、用身体抵挡敌机轰炸时牺牲,年仅18岁。

  战斗故事

  救护伤员两次立功

  “黄金菱就像一朵绽放在异国的红杜鹃。”近日,79岁的原浏阳市党史办工作人员刘芳向记者讲述了志愿军女英雄黄金菱烈士的事迹。

  16岁时,黄金菱代父参军。1951年1月,她所在部队作为志愿军预备队受命北上,于3月25日下午6时跨过了鸭绿江。4月22日,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打响,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两个师,向27号高地发动了疯狂进攻。29师全体指战员勇猛战斗,第一天就吃掉敌人一个团又两个连,打退了敌人的12次进攻。黄金菱参与抢救了40多位战友,这是她第一次经受实战的洗礼。

  随后,黄金菱随部队到达上九里。当地一位姓金的阿妈妮病了,其女儿刚在战斗中牺牲,病忧交加。部队成立医疗小组救护阿妈妮,黄金菱自告奋勇搬到了她家早晚护理她。一天晚上,阿妈妮被浓痰卡住喉咙,在场的人慌了手脚。黄金菱嘴对嘴使劲一吸将浓痰吸了出来,救了阿妈妮一命。

  1952年10月上旬,美军向上甘岭一带阵地发动猛攻。黄金菱和战友突破敌人的火力封锁,一进入8号坑道,便立即为伤员清洗伤口进行包扎。两天后,黄金菱又冒着危险回救护队领取药物。中途,志愿军一部与敌遭遇,留下了几位伤员。当时没有担架,黄金菱和战友一人背一个。她动作快,抢了个个头大的。这时,敌人又开始朝她们射击。她只好背着伤员爬着走,最终将伤员送到了包扎所。师部得知这些情况,给黄金菱记了三等功。

  10月20日,黄金菱参加真荣洞的救护,刚为重伤员换了药,准备为另一位伤员做手术时,多架敌机突然袭来。抢救部队到达后发现,黄金菱趴在一名伤员身上牺牲了,伤员的手还在摆动……

  光照后人

  “花木兰”的故事和精神在传承

  “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叫黄广利的男子找到我。”刘芳告诉记者,当时从他手中接过那些发黄的书信,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位代父上前线杀敌的女英雄的气概。

  后来,刘芳和丈夫一起几经考证发现,黄金菱的父亲黄宗佑是黄埔军校毕业生。1944年,他在陕西潼关与日军搏斗时身负重伤,右肢被截,忍痛解甲暂住西安。黄金菱从小受父亲爱国思想影响,她曾抚着父亲的残肢说:“爹放心,我长大了一定要像花木兰一样,代您去保卫祖国。”刘芳说,黄金菱的英雄事迹鲜有人知晓,但她常常跟她的孙女、外孙女们讲述,晚辈们深受教育和激励,纷纷表示要向烈士学习,把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

  罗盛教

  纵身一跃,忠魂照千秋

  英烈名片

  罗盛教,1931年出生于新化县,生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文书。1952年1月,罗盛教为营救掉入冰窟的朝鲜少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21岁。

  战斗故事

  “扑通”一声跳入冰窟,勇救落水朝鲜少年

  罗盛教这个名字,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提起他,很多人都会想起语文课本中,那个冒着严寒跳入冰窟、勇救落水朝鲜少年的年轻战士。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罗盛教纪念馆讲解员介绍,18岁的罗盛教参军,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近日,纪念馆讲解员为记者还原了罗盛教纵身跃入冰窟中救人的场景。1952年1月2日,朝鲜石田里村,零下20℃,北风凛冽,刺人心骨。4个孩子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崔莹掉下去了!”一声喊叫划破天空,河面出现一个冰窟窿,周围躁动起来。正和战友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的罗盛教听到呼救,一个箭步冲到冰面上,“扑通”一声,跳入冰窟。他两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他用尽最后的气力,再次把崔莹顶出水面。最终在河下游,乡亲们找到了罗盛教的遗体,他的青春永远定格在这个清晨。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光照后人

  罗盛教纪念馆已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

  在罗盛教的故乡新化县,罗盛教纪念馆静静矗立着。在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的园林式建筑内,一件件珍贵文物再现了罗盛教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馆长张树全告诉记者,自1985年4月开馆以来,罗盛教纪念馆已接待国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团体、党支部不计其数。近年来,“罗盛教家乡人学罗盛教”“我讲英雄的故事”等各类活动时常举办。尽管罗盛教早已远去,但他的精神在故乡一代代传承。

  罗连成

  肠子被打出来,盘起来飞身炸碉堡

  英烈名片

  罗连成,今耒阳市亮源乡积明村人。1949年11月参军,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6军133师397团2营5连3班班长。1952年9月,随部队开赴抗美援朝前线,次年5月在下勿闲北山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

  战斗故事

  “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

  “爷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后,他盘肠炸碉堡的英勇事迹人人传颂,被尊称为‘盘肠英雄’!他是我们永远的骄傲!”提起爷爷罗连成,罗林炽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脸上写满了自豪。据他介绍,罗连成参军前就是村里的名人。当年,罗连成在耒阳一中读初中时,成绩特别拔尖,加上一米八的个头,帅气逼人的他人气相当高。

  1952年9月,罗连成跟随部队开赴抗美援朝前线。他把湖南人霸得蛮、敢为人先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英勇作战,连队任命他为3班班长。

  1953年5月,罗连成所在的5连接受反击下勿闲北山美军的任务,罗连成代表全班战士多次恳求担任突击班,得到批准。5月2日晚10时左右,5连到达冲锋出发地。为能迅速逼近敌人,罗连成摸到铁丝网前侦察突破口。

  当晚11时,战斗一打响,罗连成就与爆破手李少林分别扑向挡在正面的两座敌碉堡。碉堡炸毁了,罗连成的左臂负了伤。当看到敌军另一暗堡的强大火力把我冲锋部队压在山腰时,他顾不得包扎伤口,立即向暗堡冲去,但不幸被美军从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罗连成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随着爆炸声响起,暗堡塌了,他也晕倒了。

  三班战士见班长罗连成躺在血泊中,肠子从小腹流出来,便把他轻轻扶起,正要背下前线治疗时,罗连成苏醒过来,严肃命令战士们:“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罗连成忍着剧痛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争取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应声向美军勇猛冲杀过去。

  忽然,美军在另一个暗堡里用机枪猛烈射击,战友们暴露在美军火力之下,进攻受阻。罗连成心一横,把流出的肠子盘了起来,从伤口塞进腹腔,咬紧牙关,夹起一包炸药,拼命地向美军暗堡爬去。接近暗堡后,他纵身一跃,将炸药填进暗堡枪眼。暗堡被炸毁,罗连成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光照后人

  一场战斗因他命名为“盘肠大战”

  罗连成牺牲后,下勿闲北山战斗被命名为“盘肠大战”,罗连成被授予“盘肠大战英雄”称号。“罗连成精神”在部队官兵中一代代传承,他所在的连队后来被命名为“卫国英雄连”。每年清明节,连队都会到他墓前祭奠。今年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前往,他们就给罗连成写了一封信,“请您谅解”。

  “罗连成生前未婚。父亲罗元明是他的侄子,一出生就过继给了罗连成。”罗林炽告诉记者,爷爷只有罗元明这个儿子,为了革命后继有人才这么做的。两代人经过多年寻找,在衡阳日报记者帮助下,于2017年找到了爷爷的安息之处——朝鲜开城志愿军烈士陵园8号墓碑。

  “这么多年来,无论工作多么辛苦,只要想起爷爷的英雄故事,心中总是充满了力量!”罗林炽说。

  曾南生

  “我绝不会给祖国丢脸!”

  英烈名片

  曾南生,1932年出生于新邵县,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0军118师354团4连2排排长。1949年秋参军,参加了解放粤桂边战役和海南岛战役。1952年10月,在朝鲜项洞里西山阵地遭敌弹袭击光荣牺牲,年仅20岁。

  战斗故事

  两个人坚守5小时,打退敌人数次进攻

  “我绝不会给祖国丢脸!”近日,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李海园告诉记者,他曾主笔“红色邵阳”专栏,对曾南生这句话的印象最深刻。

  1950年10月,曾南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首批入朝作战。1951年3月17日中午,他所在的连在洪川江吾野坪北山胜利完成阻击美军的任务后撤离。副班长于廷起带领他和李克先掩护部队撤离。指导员走时看着曾南生那张童稚的脸,说:“小伙子有志气,记着要用脑子、用技巧消灭敌人。”曾南生激动地应答:“我绝不会给祖国丢脸!”

  他们三人发起猛攻,一举夺回三个山头。于廷起负伤被抬下战场,阵地上只剩下曾南生、李克先二人。于是,他们找了个有利地形隐蔽起来,两个钟头没有开一枪。

  “好时机!”曾南生和李克先把冲锋枪压满子弹,手上挂上两颗手榴弹,匍匐前进,迅速、隐蔽地接近敌人。“轰隆”一声,5颗手榴弹在敌群里开了花,紧接着又一阵猛烈地扫射。敌人立刻开炮轰击,还飞来四架喷气式飞机扫射投弹。曾南生和李克先隐蔽在一边,看着敌人把自己一个排的力量消灭干净。随后,曾南生两人趁着炮火烟雾的掩护,又消灭了30多个敌人。

  炮火袭击之后,美军又出动两个排。曾南生对准敌人投了两颗手榴弹。敌人也立刻集中火力向他扫射还击。两位勇士与敌人打麻雀战,又纠缠了3个小时。正想转移时,李克先腿部受了重伤。曾南生给他包扎了伤口,背着他转移。敌人发现阵地上只有他们两个人,集中火力扫射。李克先扳着树木不肯走,曾南生去找担架,走出不远,便听到李克先拉响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手榴弹。

  1952年10月8日,在攻占松隅里高地的战斗中,曾南生排攻占了项洞里西山阵地。黎明时分,在抢筑工事时遇敌弹袭击,曾南生光荣牺牲。

  光照后人

  以曾南生的名字命名一个排

  曾南生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生前所在的2排被命名为“曾南生排”。一直以来,驻守辽西的曾南生排每人都有一件白色短袖衫,胸前印着“曾南生排”四个鲜红大字。历任排长都要到曾南生墓前与“老排长”说说话,“永记前辈的英名,永远保卫祖国安全。”

  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内陈列着曾南生等烈士的遗像。近日,记者联系曾南生在长沙的侄儿曾昭建,得知他已去世,他的儿子曾伟说:“父亲生前常带家人来到这里,祭奠他的叔叔曾南生和其他牺牲的烈士。虽然父亲走了,但先烈的精神我们会世代传承!”

  刘正煌

  拼了最后一口气,将弹药运到目的地

  英烈名片

  刘正煌,长沙籍战士,1922年8月出生,生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后勤部汽2队汽车驾驶员。1952年5月5日在朝鲜新城川长六区壮烈牺牲。

  战斗故事

  “我们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一本巴掌大的发黄驾驶证,是刘正煌留给女儿刘祥林最珍贵的物件。“证上有父亲仅留的照片,每次端详我都会掉泪。”近日,记者在位于雨花区砂子塘街道一小区的刘祥林家中看到,她父亲的驾驶证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父亲入伍即上前线。”刘祥林记得很清楚,1951年部队来长沙征兵,那时到处都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标语,志愿军更是急需有驾驶证的年轻人。“父亲那时正给人当司机,满怀一腔热血应征入伍。”刘祥林至今都忘不了,在停靠天心阁旁的军车前,母亲牵着年幼的她,与父亲拥抱告别。

  赴朝后刘正煌为前线运送物资和弹药。“每次收到父亲的家书,奶奶会反复看好几回。”刘祥林说。

  为了避开敌人的飞机轰炸,刘正煌和战友们常会选择太阳快下山或是天快亮的时候出车。朝鲜的山路弯曲狭窄,稍不留意就会掉入深谷,但为抢时间,他们都是发车后猛跑,因为担心被发现,开车时还不能开灯,就在车头上插一根香火导航。“战事吃紧,我们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在家书里,刘正煌不止一次这样写。

  1952年5月5日,刘正煌运送一车弹药至朝鲜新城川长六区。途中遭遇敌机突袭,投弹后飞起的弹片击中了他的后脑勺,鲜血从脑部、颈部流下。他来不及包扎伤口,使劲加大油门往前开。当模糊的视线里出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身影时,刘正煌拼了最后一口气停稳了车,自己却倒在了方向盘上……

  光照后人

  “奉献”二字是父亲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我是原长沙公共汽车公司退休职工,现在我的两个儿子都在龙骧巴士工作。”刘祥林感慨道,一家三代都和汽车打交道,正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刘正煌牺牲后,国家为其家人发放了每月4元的生活补助,刘家主动提出放弃这笔补助,“父亲在世时常叮嘱我们宽厚待人,我们也希望这笔钱能帮助更需要的人。”

  在公共汽车公司工作时,刘祥林当过售票员,也干过仓库保管员。退休后的她更是小区里的热心肠,日常巡逻,为邻居解难题,忙得不亦乐乎。“我当了20多年的楼栋长,每天打扫我家所在楼道的卫生。”刘祥林说,“奉献”二字是父亲留下的最宝贵财富,作为晚辈一定要传承下去。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刘琦 刘俊 刘树源 胡媛媛 实习生 何佩瑶 采访报道

【作者:】 【编辑:谭伟】
关键词:湖南抗美援朝英烈故事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