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礼》今起公映 揭秘湘绣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往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实习生 章淑祺) 走进长沙党史馆,一台老旧的电报机总会引人长久驻足,旁边的一行文字更是激起人们好奇:“1949年4月,中央社会部派周竹安在长沙县桥驿镇(今属望城区)设立秘密电台,负责与中共中央联系。”

为何要在这里设立秘密电台,这个电台为何又能直通中共中央?原来,这部电台与湖南和平解放密切相关,也与一段中俄交往史密切相关。今起在全国公映的电影《国礼》,就再现了这一段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历史。长沙党史馆陈列的电报机。

秘密电台背后的湘绣故事

电影《国礼》讲述的是1949年初夏,中国人民解放军正挟三大战役余威,以破竹之势迅速南下,国民党败局已定。毛泽东决定访问苏联,并用湖南湘绣绣制出一幅斯大林大元帅像,以此作为国礼。剧中主人公周乐安以“湘绣针谱”为密电码,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査,在绣制国礼的过程中成功地传递了对湖南和平起义有着重要作用的电文,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乐安的原型就是周竹安,电影所取材的正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时的湘绣产地湖南还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礼办起来颇费周折。最终,位于长沙铜官的绣庄接受了这项任务——刺绣《斯大林》画像。但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当时,湖南地下党没有电台,无法及时向党中央汇报相关重要情况,也不能及时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并且没有斯大林照片,怎么绣?于是,秘密电台和斯大林照片同时秘密入湘。

1949年5月7日,身为中共党员的周竹安由中共中央社会部派遣,带着无线电报务员赵翰林、工作人员章林专程从上海飞抵长沙。1950年8月,由长沙市刺绣同业公会筹备组出版的《湘绣专辑》这样记载:“1949年5月,铜官陶工周生茂介绍上海刺绣买家周竹安在裕丰绣庄秘密定绣斯大林画像。”他们有两个任务:一是带来斯大林照片定绣其像,作为毛泽东访苏的礼品;二是以从事湘绣生意作身份掩护,建立秘密电台和长沙和平解放策反秘密情报站。

情报站帮绣庄带来了斯大林照片,绣庄也以业务掩护了情报站。后来,《斯大林》画像绣成,长沙也和平解放。绣像完成后,派人专程送往北京。1949年12月中旬,毛泽东带着湘绣《斯大林》画像等礼品踏上了访苏的旅程。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湘绣,就这样充当了新中国外交“使者”。电影《国礼》剧照。

红色文化和谍战文化的结合

今日,“《国礼》品鉴场暨国防教育进高校”活动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行。现场,不少年轻观众看完电影之后非常激动,深深沉浸在主人公周乐安、田如玉等人坚守信仰初心、为革命奉献一切的爱国情怀当中。

影片以谍战的形式展开强烈的戏剧冲突,引人入胜。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从毛泽东、任弼时、夏明翰,到很多地下工作者、湘绣艺人;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从铜官、长沙城、绣庄……呈现了一段鲜活的历史。

今年7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国礼》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这部电影给予了肯定:认为它体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的结合,体现了红色文化和谍战文化的结合,体现了红色教育和艺术感染力的完美结合。

电影《国礼》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国家电影局、中国电影基金会评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国防万映”展映优秀国产影片,也是2018年度拍摄的电影中,唯一一部被“国防万映”评选推荐进入影院放映的新影片之一。

 电影出品人、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曾应明表示,《国礼》选择在9月20日国庆前公映,具有特殊意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湖南和平解放70周年,也是中俄建交70周年,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时,走进《国礼》,我们会汲取更多精神的力量。

电影《国礼》海报。

【作者:胡兆红】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 《国礼》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