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汇集湘雅,聚焦科技创新和精准医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6日讯(通讯员 罗闻 曹璇绚)“健康中国与科技创新院士论坛”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国际学术报告厅召开。大会邀请了1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围绕精准医学、医学教育、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蛋白质组学等当今医学焦点领域热点话题作主题报告,展现了我国医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谋划了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致力于实现国际科学思想的本土化,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使全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桂英指出,湖南省委省政府历来注重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将“健康湖南”建设融入“创新引领、开创崛起”战略。此次论坛为健康事业发展把脉,为“健康湖南”建设传经送宝。希望以此为契机,大家一定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工作规律,瞄准世界医疗科技前沿,实现医疗卫生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催生更多的医疗卫生科技成果,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和更先进的医疗服务。

  学术盛宴:聚焦医学前沿热点话题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司长杨青表示,我国目前面临着三大卫生问题:一是慢病已成为我国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二是新老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三是老年疾病的诊疗和护理面临巨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科技创新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本次学术盛宴由湖南省药学会、湖南省药理学会主办,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承办,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协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院士介绍,会议内容紧扣健康中国建设,涵盖了精准医学、医学教育、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蛋白质组学等当今医学焦点领域,邀请了8位在我国享有盛誉的科学大师作大会主题报告,分享相关领域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成果。

  湘雅医院院长雷光华表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发展的核动力,建设“健康中国”离不开科技创新。此次会议学术规格之高可谓“盛况空前”,这是湘雅学术发展的幸事,必将对湘雅未来的发展产生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院士指出,中南大学一直以来大力促进医工深度融合,面向未来将进一步整合国内外资源,推动医疗工作再上新台阶,争取让湘雅医学整体实力早日达到世界一流,让百年湘雅焕发新的活力。

  大师荟萃:共探生命医学四大核心议题

  周宏灏院士以《个体化医学的回顾与展望》为题详细介绍了“个体化医学”的前世今生,指出不同的病人应当根据其遗传和环境的不同,实施以基因组为基础的个体化治疗。

  发展中国家世界科学院贺林院士介绍了“老医学”与“新医学”的区别,指出新医学的定义是“老医学”+“基因组学”+“遗传咨询”。“新医学”是带有革命性的一场医学理念变换,新一轮生命线的延长。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贺福初院士讲述了从“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到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的进化,全景展示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院士描述了新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医学卫生行业的影响,指出医药卫生行业从业企业要抓住机遇,从理念转型、能力转型、管理转型、生态转型四方面入手进行企业转型。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刘德培院士总结了衰老对各种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四层因素,包括生理功能下降;系统性免疫、内分泌或代谢功能紊乱;细胞衰老的阶段性表现;生物分子损伤。他指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适量运动对衰老进程进行有效的干预。

  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凯先院士介绍了全球新药研发现状及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和挑战,指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药研发创新体系,制定创新策略,提倡新药研发多种模式,以全面推进新药研发工作。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以《精准肿瘤学新实践》为题,从宏观角度全面阐述了精准肿瘤学的新进展,介绍了肿瘤精确放疗及其实践,指出目前的肿瘤精准治疗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推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辰院士总结了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对我国现行医学教育模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指出医学界要加强人文教育,教会医生关注人,而不仅是技术。

  传承创新:立德树人勇攀医学高峰

  26日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举行“陈炳顺教育与科研基金”颁奖典礼,对本年度取得突出成绩的优秀学生及教师进行表彰。

  陈炳顺教育与科研基金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陈恩强教授与夫人廖燕云女士以父亲陈炳顺的名义捐资,在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设立“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陈炳顺先生教育与科研基金会”,以帮助在所就读的品学兼优的低收入家庭子女研究生和鼓励勤奋学习、有良好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与教师。同时,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也特意拿出一笔资金,对在学习期间热心社会服务的优秀研究生给予重点支持。

  呼晓雷、肖飞燕、陈露露、朱涛、陈蔓云、刘勇斌、曾文静、周杰灿8名同学获得表彰,他们中有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多篇SCI论文的出色学者,也有品学兼优、乐于助人的热心所务积极分子,都是优秀湘雅学子的代表。陈恩强教授获得陈炳顺先生教育与科研基金湘雅医学人才培养特别贡献奖;张伟教授获得管理执行奖。周宏灏院士充分肯定了老师和同学们在研究所发展历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工作和累累硕果,也提出了研究所向更高层次学术平台发展的目标。

  会上,150名海内外湘雅学子共同交流工作学习经验,回顾了在湘雅的求学经历,继承“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湘雅精神,发扬“科学、严谨、诚信、尽责”的所训,在科研的道路上勇于不断挑战自我,攻坚克难,积极推进个体化医学的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

  个体化医学

  个体化医学旨在根据病人个体遗传、所处环境和生活方式方面的特异性而制定个体化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方案,涵盖疾病预防、预测、个体化治疗和预测预后等健康保健的全程,是具有颠覆性的医学新模式。所有的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涉及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外界环境、个体生活习惯和遗传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疾病的防治应从人体遗传背景和外界环境多角度考虑,必须以个体,而不是以群体为基础来制定诊疗方案。个体化医疗将从根本上解决因粗糙的治疗方案导致的患者损害及医疗资源浪费,降低社会整体医疗成本,提高用药安全,缓解日益尖锐的医患矛盾。个体化医学发展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我国疾病诊治的核心竞争力;以临床为导向的个体化健康医学研究,将是促进百姓健康给与有力支撑。

  周宏灏院士自上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药物反应性存在种族差异,对中华民族人群药物反应性个体差异的机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在内的医学科学刊物上发表了SCI论文300多篇,建立了有我国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的基础,引领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临床药理研究所在周院士的引导下,始终不忘初心,坚守临床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这一研究方向与核心,砥砺前行,探寻属于中国人的精准医学之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是我国首家集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科研单位。现为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和“985工程”I-III期建设单位,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是我国首家提出和施行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动个体化医学的单位,在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罗闻 曹璇绚】 【编辑:彭放】
关键词: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