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15个月,他们与非洲人民并肩抗疫
2020-10-11 20:26 观看:

  长沙晚报10月11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今日19时26分,在非洲工作近15个月的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乘机抵达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至此,该批队员已圆满完成援外医疗任务,平安返湘。当日晚,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全省各派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及家属早早聚集在机场,等候队员凯旋归来。

10月11日晚,援塞医疗队员的家属手拿自制的欢迎牌,早早等候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出站口。

  阔别一年余,亲人见面喜相拥热泪盈眶

  “从他们集训到今天为止,有一年多没见到儿子了,想念啊!”队员郑从军的母亲王桂英激动地说,同来的郑从军的妻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的医务人员王敏抱着3岁多的儿子果果,急切切等候在机场出口。“我们一大早坐车赶到黄花机场来迎接同事、援非队员李书萍。”长沙市第四医院副院长戴朝晖对记者说,站在一旁的李书萍的丈夫、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超声影像科科医务人员王书初激动地说:“回家就好啦!”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摄

  “超级爸爸出来啦!”8时30分,随着人群中家属的一声欢呼,医疗队员穿着印有国徽的队服、排着长队从出站口精神抖擞地走出来。阔别一年余,特别是经历中塞携手抗疫的艰难时段,此时亲人喜相拥,激动的泪水喷涌而出……

  在现场,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祝益民介绍:“我省于1973年首次向塞拉利昂派遣医疗队,我省共派出长期援外医疗队员40批499人次,其中派出援塞拉利昂医疗队22批322人。”祝益民表示,湖南卫生援外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为中国医疗外交事业、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今年帮助非洲人民英勇抗疫,真正体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据了解,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医疗队,共20名队员,其中有19名医护人员,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骨科、中医科、放射科、超声科、麻醉科、检验科、护理等,分别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长沙市第四医院等。

援塞医疗队员、湖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奕(左)一家三口喜相拥,女儿向妈妈献上最美的花朵。

援塞医疗队员、湖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奕(左)一家三口用深情的眼光交流相聚的心悦。

  中国医疗队与非洲人民共同抗疫,赢得高度赞扬

  “自2019年6月抵塞以来,全体医疗队员克服本土自然条件恶劣、设备药品短缺等困难,开展了当地大量难以实施的诊疗活动,一年来累计诊治患者21740人次,完成复杂手术近300台,进行多种检验34781人次、临床培训带教医疗护理人员374人次。”中国(湖南)第21批援塞医疗队队长江海波向媒体介绍,3月31日塞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塞友好医院作为塞主要定点收治医院,全体医疗队员延迟回国,坚守抗疫一线,分批进入中塞友好医院隔离病房,同非洲人民携手并肩抗疫,在床旁诊疗患者。在开展医疗救治、加强院内感染防控、分享防控知识、防护物资捐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借鉴国内抗疫治疗经验,为19名重症或特殊患者提供治疗技术支持,使14名患者的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截至8月31日,中塞友好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77人,治愈72人。

援塞队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主治医师赵孟文(中)的妻子和儿子为他点赞。

  队员赵孟文是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他最难忘的是成功救治了当地3名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儿,其中9个月的欧拉(Ola)入院时生命垂危,呼吸困难,重度营养不良,因颅内高压在外院进行了穿刺引流手术,伤口不愈,还合并头部压疮,生命危在旦夕!全队经过多次、多学科会诊,经过20多天的积极治疗,患儿最终体温恢复正常,核酸转阴,营养、呼吸困难状态好转,并出现主动吸吮反射了。队员刘华、罗开忠介绍,医疗队还救治了当地一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合并中风偏瘫压疮、疟疾等症,经队员们奋力抢救,最终这名患者康复出院。

  “塞疫情刚发生时,很多国家开始从塞撤离,塞方担心中国医疗队也会走,但全体队员坚守非洲,像当年与非洲人民一起战胜埃博拉疫情一样,我们用生命护佑生命!”队员赵孟文自豪地说。

  “同时,医疗队还积极协助驻塞大使馆做好 ‘双稳’工作,多次向驻塞中资企业、华人华侨传授如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科普知识,为他们送医送药,帮助2名华人孕妇顺利分娩。”负责宣传的队员曹燕娜说,医疗队援非一年多的工作,得到了塞政府及卫生部、中国驻塞大使馆的高度肯定和塞拉利昂人民的高度赞扬。

举报
来源:掌上长沙
作者:杨蔚然
编辑:朱秉山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新闻
提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