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 塾师 挚友 毛泽东和毛禹居的交往故事

  湖南日报记者 曹辉

  通讯员 王成奇 李艳丰 梅世昌 王昕伟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湘潭韶山。

  刚走进韶山招待所,毛泽东就对身边的韶山派出所所长胡兆祥、韶山招待所所长赵伯秋说:“你们去把这里的‘山神’‘土地’找来。”接着又补充道:“把我大哥也接来!” 毛泽东说的“山神”“土地”,指的是韶山公社、大队的负责人;而他尊称为“大哥”的人,正是他的堂兄兼私塾老师毛禹居(也作毛宇居)。

▲毛泽东和他的老师毛禹居携手而行。侯波摄

  亦师亦友,兄弟情深

  毛禹居,字先甲,名泽启,禹居是号,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六月生。他是毛泽东的堂兄,比毛泽东大12岁。在毛泽东的人生道路上,毛禹居不仅以一个兄长的身份对他关照有加,作为私塾教师还对其求学之路多有提携,两人都热衷于革命和教育事业,亦师亦友。

  毛禹居自幼好学,尤工诗对。曾在家乡井湾里设馆授徒,从1906年开始教过毛泽东10个月的书。那时候,毛泽东喜欢在课堂上偷偷地读《三国演义》《水浒》《说唐》等当时认为是“杂书”的小说。等毛禹居走过来,他就把课本放在小说上面。毛禹居让毛泽东背诵教授的内容时,毛泽东都能倒背如流。毛泽东后来对此也回忆:我熟读经书,可是不喜欢它们。我喜欢看的是中国旧小说,特别是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认为这些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读的。

  在此期间,毛泽东因反对私塾陈规和厌烦毛禹居的教法,偷偷溜出室外,到山上独自看书,末了摘一把毛栗子回来,也孝敬先生一份。毛禹居大怒,知道背书难不倒他,便望着天井罚他作诗。毛泽东略一思索,出口成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围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尽管有一些叛逆,但是天资聪颖的毛泽东,依然得到堂兄毛禹居的格外赏识和关照,学到了许多难得的知识。特别是毛禹居专门为他点读的《左传》,大大拓宽了他的历史知识和视野。

  当后来毛泽东不满足于在家务农而要去湘乡东山小学堂求学时,毛禹居还专门来到上屋场,向堂叔、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极力赞赏堂弟:天资过人、不同凡响,将来定成大器。正是在毛禹居的劝说下,毛顺生终于同意了儿子去湘乡求学,毛泽东才得以走出闭塞的韶山冲。

  1926年,毛禹居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在韶山坚持斗争,冒险保存毛泽东的听课笔记,冒死保护毛泽东的祖坟,尽力保护和照顾毛泽东的亲属,如毛泽覃的妻子周文楠等。抗日战争时期,他协助党组织照顾毛泽覃的儿子毛楚雄,还曾任《韶山毛氏四修族谱》总纂,在谱中赞扬毛泽东“闳中肆外,国尔忘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韶山的亲朋故旧,纷纷投书北京,既有反映乡间各种情况的,也有请求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对此,毛泽东或者自己直接处理,或者写信委托毛禹居协助解决。他们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书信来往。毛禹居通过给堂弟写信,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毛泽东带去了韶山乡亲们的祝福和问候,传递着乡间的信息;毛泽东则通过和堂兄毛禹居书信联系,也顺便了解了韶山的乡情社情。每逢遇到毛泽东交办的事情,毛禹居总是尽心尽力,实实在在地为堂弟分忧,让毛泽东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国事。

  对毛禹居这位亦师亦友的兄长,毛泽东充满了感激之情,多次邀请他到北京作客。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为湘潭大学题写的校名。(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

  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对家乡的热爱,让毛泽东和毛禹居两人产生了更多交集。在毛泽东眼里,这位大他12岁的堂兄,不仅是一位令他感恩难忘的兄长、让人肃然起敬的师长,还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

  1952年和1958年,毛禹居受家乡人民所托,两次专程赴京,请毛泽东先后为家乡的韶山小学、湘潭大学题写校名,毛泽东都欣然答应。毛禹居为家乡教育事业奔走呼号,毛泽东十分高兴,说:“国家需要人才,教育就要发展。你是教书出身的,要多出力,还要教育人家多出力。”

  1958年6月,湘潭县委在杨嘉桥原湘江煤矿旧址创办湘潭大学。毛禹居受聘为该校的教师,并于当年8月上旬赴北京向党中央、毛泽东汇报湘潭大学筹办情况。听到家乡创办大学的喜讯,毛泽东十分开心,详细询问了学校的校址、学生、教师、经费等有关情况,并在谈话过程中指示“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那时找毛泽东题字的人很多,毛泽东大多委婉推辞。当毛禹居提出想请毛泽东为湘潭大学题写校名时,毛泽东谦虚地说:“近年来许多人找我写字,我都未写,我的字写得并不好。我小时候读书的那个东山学校几次来信要我写校牌,我也未写。假如我给你们写了,那他们会有意见吗?”

  毛禹居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个好办,您写两张,一张给湘潭大学,另一张给湘乡东山学校,我替您送去,这样两县人民不就都满意了吗?”

  毛泽东听后笑了笑,点点头,表示同意。送别时,毛泽东再次嘱托:“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在菊香书屋凝神写了湘潭大学校名。校名共写了两幅,函件上均是用大字笔写的一寸见方的大字,其中一幅在右角上还打了一个圈。打圈的这幅,是毛泽东认为写得满意的一幅,字迹遒劲、浑朴。

  9月中旬,毛禹居带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湘潭大学校名回到了湘潭。这个特大喜讯传到杨嘉桥,给刚建校的湘潭大学师生极大的鼓舞。大家举着红旗,敲锣打鼓,从河口把毛禹居迎到了学校。当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全体师生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宣誓:“一定要把湘潭大学办好!”

  学校还决定,为了纪念毛主席为学校题写校名的日子,每年9月10日为校庆日。无巧不成书,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10日确定为教师节。

  毛泽东和毛禹居对于家乡办教育的关心,尤其是毛泽东为家乡所办学校题写校名,早已传为佳话,而他对于家乡所创办的大学更是挂念于心。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湘潭大学创办一年便被迫停办。1974年11月,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时,特意询问湘潭大学的办学情况。湘潭大学于1975年9月10日得以高规格、高起点、高水平复校,成为“文革”后期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一所大学,且迅速进入首批全国88所重点高等学校行列,并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一起入选16所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59年6月,与上次北京见面时隔不到10个月,毛泽东与毛禹居在韶山又见面了。

  当毛禹居老人获悉毛泽东回韶山了,不顾78岁高龄,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立即从所住的蔡家塘赶到了韶山招待所。

  毛泽东听说毛禹居老人来了,赶忙迎了出来,拉住这位老人的手,连声问候:“大哥,好哇!身体还健旺啵?”一边说着,一边搀扶着老人踏上宾馆内台阶,走向室内……兄弟相逢,倍感亲切;师生相聚,倍觉情深。

  毛泽东询问了毛禹居生活等情况后,对他说:“我到家乡的田园去看看,还要请你当向导呢。你是老辈人,过去和现在的情况都知道。”毛禹居欣然应允,当晚毛泽东留毛禹居在韶山招待所安歇。

  第二天下午2时许,毛泽东离开寓所,和毛禹居等人一起,乘车来到毛氏宗祠。毛氏宗祠,是毛泽东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之一,他和夫人杨开慧曾在这里对农民群众进行过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教育。离开毛氏宗祠,来到毛震公祠。走进毛震公祠,毛泽东忽然回忆起往事,他看了看身旁的毛禹居说:“1927年,我回来考察湖南农民运动,你们就在这里欢迎我。”

  “主席,你还记得?”

  毛泽东笑着说:“怎么不记得呢?你当时还在欢迎会上致辞呢!”

  “是的。”毛禹居抚着银须朗朗背诵起来,“毛君泽东,少年英雄;到处奔走,为国为民;今日到此,大家欢迎……”毛泽东爽朗地笑了起来。

  参观完毛震公祠,按日程安排,要到韶山水库游泳。从毛震公祠到韶山水库有一里多路,路很窄,不能行车,只能步行。一路上,毛泽东搀扶着毛禹居老人,漫步在韶山冲的山间小道上。摄影师侯波抢拍下这动人的画面,照片一直流传至今。

  傍晚,毛泽东宴请父老乡亲。毛泽东走到毛禹居面前敬酒,毛禹居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泽东笑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众人举杯畅饮。

【作者:记者 曹辉 通讯员 王成奇 李艳丰 梅世昌 王昕伟】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毛泽东 老师 毛禹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