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 看上世纪五十年代长沙幼儿园生活

这是1951年长沙市在职干部托儿所的小朋友与老师的合影。当年长沙市兴办托儿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母亲们安心地工作”。

  图/游振鑫 文/任草草

  本组相片为湖南著名摄影家游振鑫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看得出来,当时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并不高,幼儿园的房屋多数利用古老宽敞的大宅院,儿童们的玩具十分有限,玩“梭梭板”“捉摸子”、唱歌和跳舞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活动,有时孩童们会利用创造力自己制作一些新玩具,制造一些新玩法。当时的他们,都在无忧无虑的欢笑中生活。

1958年11月,天心阁人民公社第五中队成了“三好”街道。当妈妈们去工作的时候,孩子们在街道保育员的抚育下,天真可爱地成长,当时长沙每个街道都设立了幼儿园和托儿所。

儿童们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就是终于能够戴上红领巾了。这是1965年12月长沙白沙街完小一年级甲班54个同学全部光荣地加入了少年先锋队。

1951年,时值抗美援朝,长沙一家幼儿园内,三个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做成一架“战斗机”,中间的孩子代表战斗机驾驶员。

1951年,长沙市在职干部托儿所的老师们带着孩子们在跳舞。

这是1958年都正街和平人民公社办得有声有色的托儿所。街道托儿所相对而言面积较狭窄。儿童们当然不管世间事,他们骑在可以摇晃的木马上就已感觉满足和高兴。

滑梯在长沙俗称“梭梭板”。这是上世纪50年代长沙一家托儿所内幼儿们在老师的看护下玩“梭梭板”。当时,长沙托儿所内儿童游戏设施并不多,但每一样都会让孩童们异常开心。



【作者:图/游振鑫 文/任草草】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幼儿园 玩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