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辉 胡利民 张禹
引擎轰隆作响的收割机,他一踩油门驰骋稻田;大疆最新款的大功率无人机,他一按遥控器迅速升空;提着密织的尼龙渔网,他一甩肯定捞上大鱼;就连栏舍里的四五十头大黄牛,他一挥手都乖乖跟着走……对于40岁出头的喻寄乔来讲,这只是他从事农业20年以来的家常手艺。
在流沙河镇鸿富村,喻寄乔和妻子黄满春经营的“寄乔家庭农场”可谓远近闻名,这对从未离开田土的农民夫妇,从父辈手上接过了耕耘的重担和淳朴的秉性,一开始租下几十亩水田试手增加经验,如今已发展到流转800多亩水田种植优质稻,今年预计产出稻米超过400吨。
这么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可不是靠蛮力就能经营得好的,喻寄乔很早就认准了科技兴农的路子,如今他的新型职业农民证已升格到中级,农场里也陆续购置了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等8台大型农机,以及能够一次处理15吨稻谷的烘干设备,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能够为1000亩稻田提供秧苗的育秧工厂。
现代化农机的广泛运用,让喻寄乔干起农活来如虎添翼。今年3月,听说大疆新推出能够载重30公斤的大功率无人机,他兴冲冲地下了订单,很快就运用到稻田日常管理当中,无人机可以直播稻种、驱虫施肥,成了这位种田大户的好帮手。
“这架无人机一天工作8小时,可以为200亩稻田喷洒液肥,相当于20多人一天的工作量!”喻寄乔乐呵呵地说,春耕时利用无人机撒播,一天可以均匀撒下40亩稻种,而传统的人工插秧,一天只能插好一亩田。
在镇村干部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喻寄乔还不断尝试着搞多种经营。他每年饲养50来头黄牛,利用人工方式改良品种,他家出产的牛犊长得快、产肉多,成了周边农户十分青睐的抢手货。今年,他又拿出40亩稻田尝试稻鱼共养,在稻田四周开挖的深水渠里,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成群结队游来游去,不时在水面上翻出一朵朵银白的浪花。
“一亩水田估计能产鱼两三百斤,现在已经有人出价20元一斤预订稻花鱼了。”喻寄乔估算了一下,加上市价不低的稻鱼生态米,一亩水田稻鱼共养的产值能达到6000元。他透露说,如果今年稻鱼共养获得成功,他明年计划把规模扩大到100亩以上,并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尝试,在确保粮食不减产的基础上,争取比传统单种水稻高得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