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实习生 潘晓晴 通讯员 钟双林 侯潇
在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雨花区中小学科技创新首席名师、周南雨花中学刘道丰老师一直践行着“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物理老师,虽已临近退休,但是我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行我的教育使命,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刘道丰说。
三个月几百次科技实验终获专利
“我想研发一款有报警装置的输液架。”在医院照顾生病的爷爷时,学生王禹翔发现每当输液到深夜,病人和家属无法及时发现输液已经完成,会出现血液回流的情况。为此,他向刘道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创意好,有社会价值!”说干就干,刘道丰带着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走进医院和市场进行考察,翻阅了大量资料,决定利用水位传感器来感应报警。然而,当他们兴致勃勃地将实验作品拿到医院时,医生提出“探头放在输液瓶内,有可能带入病毒,而且每次消毒太麻烦”的意见。
能否将探头放在瓶外?红外线传感器、拉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3个多月中,他们做了几百次实验,都失败了。“最后,我们想到采用电容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件,当输液瓶中有药液时电容值较大,而药液快流完时电容值会变小,电容传感器及时将信号输给控制系统,这时信号红灯循环闪烁,‘输液快完毕,请护士前来!’的语音也响起。”刘道丰向记者介绍这款报警输液装置的原理及功能。这款装置获得了长沙市研究性学习实验创新大赛一等奖,并已申请国家专利。
被老师和学生称为“金牌教练”
如何让学生听懂物理、爱上物理?一开始,刘道丰采用的是常规教学方法,但他发现对基础差、自律性差的孩子不太适用。通过不断探索,他采用了“实验创新教学法”。每讲完一个物理原理、公式、定律之后,他不搞“题海战术”,而是精选部分习题供学生练习,还会布置相对应的研究性实验创新题。“例如这节课讲解摩擦力知识,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利用力的传感器设计一种探究测定摩擦力的实验装置,并写出创意原由、结构原理以及创新点。”他表示,这样能启发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触发创新思维的灵感,让学生对物理课更加感兴趣,对物理原理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2015年,刘道丰组织学生成立了科技兴趣小组,指导全市各学校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双休日、寒暑假,学生们都喜欢到他家一起研发产品,书房、卧室、客厅、厨房都是他们的实验场地。截至目前,他指导学生发明设计的作品1200余件、参加各级科技竞赛获奖300多人次、20多项作品获国家专利,其中连续9年获湖南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6次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因此被老师和学生称为创造发明“金牌教练”。
刘道丰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周南雨花中学也被评为全国科学基地示范学校、湖南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基地、长沙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长沙市中小学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