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在23日召开的“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两场新闻发布会上,公众关心的黑匣子、失事当天航路天气和机组状况、现场搜救进展等问题,都有了最新回应。
进展一:发现一部黑匣子
23日16时30分左右,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约20米处的表层泥土中发现了失事客机上两部飞行记录器(黑匣子)中的一部,现场调查人员对记录器进行了初步检查,记录器外观破损严重,存储单元外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但相对比较完整,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话音记录器。
“我们已将其连夜送往北京的专业机构进行译码。”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说,记录器所记录的数据下载和译码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内部存储单元出现损坏,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译码后,将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提供重要的证据。
黑匣子是什么?相关专家介绍,飞机一般装有两部黑匣子,其中一部为飞行数据记录器,记录着飞机的高度、速度、航向、俯仰角、滚转角、垂直速度等重要参数,在发动机启动时开始记录,发动机停车后终止记录。另一部为驾驶舱话音记录器,可以记录四个通道声音,分别为机长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环境通道声音。
据介绍,失事飞机的两个记录器外表面都是橘黄色,颜色非常醒目,便于搜寻发现。
在事故现场,各方正在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拉网式搜寻,全力寻找另一部黑匣子,推进调查分析进度。除了寻找黑匣子,调查人员通常还会搜集其他与空难成因有关的信息。
“空难调查专业性极高,是一个非常复杂、严谨的过程。”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航空安全研究所所长舒平说,事故调查除了依赖黑匣子,现场调查以及实验验证等方面的调查也十分重要。
进展二:公布航路天气和机组状况
“飞机失事时,航路上天气适航,无危险天气。”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世英表示,飞机自昆明起飞一直到在航路上突然下降高度之前,机组与空管单位均保持正常的通信联系。
东航MU5735航班是否出现过安全故障?是否在起飞前进行过安全检修?飞行员情况如何?
“这架飞机是2015年6月22日引进,飞机维修一直严格按照维修技术方案实施,技术状况稳定正常。起飞前,飞机符合维修放行标准和适航要求,正常放行。”孙世英介绍了失事飞机的基本情况。
记者了解到,截至事故发生时,东航MU5735航班共飞行8986架次,总计18239小时。
“机上三名飞行机组人员的职务分别是机长、副驾驶、飞行学员。”据介绍,三位飞行员的飞行执照和健康证都在有效期内,健康状况良好、飞行经历完备,符合局方要求。三人飞行总经历时间分别为:6709小时、31769小时、556小时。
进展三:发现遗骸并与家属对接
广西消防救援总队总队长郑西介绍,截至23日19时,消防救援人员共搜寻区域面积4.6万平方米,发现有部分飞机残骸和遗体残骸,已移交调查工作组。
23日,受短时强降雨影响,事故核心区域形成了部分积水深坑,对事故调查和搜救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记者看到,现场道路泥泞,脚踩在路上,会陷下去很深,前一日紧急开辟的一条通往事故核心现场的道路已经修通。
为方便雨天通行、开展搜救工作,工作人员在泥地上铺设了一条竹编的小道。他们还调集消防泵,在核心区坠机点西边2米处的积水点开展排水作业,为事故原因调查清除障碍。
走进事故核心区域,记者看到,山林间有一大片焦灰地块,山谷间被撞出一个深坑,煤油泄漏的味道扑面而来。大小不一的飞机残骸、碎片以及零碎衣物布料等散落山林各处。
在现场,记者看到,部分失联乘客家属在附近的山坡上布置了一个简单的祭奠平台,摆放着一些鲜花等。
上官雪民表示,目前工作组已全部完成旅客家属对接,为每户旅客家属制定保障方案,并已组建300名人员的援助队伍,确保每户旅客家属有3名以上工作人员提供支援保障。在后续工作中,工作组将详细听取家属诉求,按照“一户一册一专班”工作要求,持续优化援助工作。
据新华社广西梧州3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