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尹玮
“你从湘江走来,像晶莹的玉带,少女多情,化春水云外。集芙蓉为霓裳,尽展潇湘神采,悠悠岁月,穿针引线诉心怀……”
近日,一首婉转动人的《湘·绣》让广大乐迷感受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的独特魅力,这首歌的演唱者就是最新一期国家级刊物《歌曲》的封底人物、湖南省歌舞剧院的优秀青年歌唱演员——张芝明。这位从怀化芷江大山深处飞出来的金凤凰、百灵鸟,不仅以专业的艺术水准享誉国内乐坛,更凭着对原创音乐的坚守之心、对湖湘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人民放歌的奉献之魂,成为湖南音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文艺之星。
A 高速公路通长沙,大山飞出金凤凰
张芝明出生于怀化芷江一个普通的侗族农家。从小她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但囿于家庭条件,小时候她并未接受过系统正规的声乐训练。“小时候家里不富裕,晚上睡觉抱着的娃娃是我唯一的玩具,没有条件买磁带。但我很喜欢听歌,有时学校放,有时小伙伴家放,有什么歌我就听什么歌。”张芝明说,从小她就知道,唯有好好读书,她才有机会走出大山,音乐在幼小的她看来更像一个遥远的梦想。
梦想与现实出现交集,归功于张芝明在芷江一中就读时的恩师秦群芳。高一结束时要文理分科,秦老师慧眼识英才,笃定这个小姑娘是个唱歌的好苗子,但父母对此不太理解,走艺术这条路投入大、风险高。“父母本来不同意我学音乐,还是姨父姨妈做工作,秦老师更是提出免费教我,这才让我父母放下了心理包袱。”于是从高二起,张芝明走上了声乐之路,并在秦老师建议下专攻民族唱法。“没有秦老师的坚持、付出与指导,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直心存感恩,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张芝明动情地说。如今,张芝明还经常回到故乡,回到母校,资助贫困学子、参加助学义演。
参加艺考,张芝明需要到省会长沙培训,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恰好,沪昆高速从她的家乡芷江土桥经过,家中因此得到了一笔占地补偿款,解了学费的燃眉之急。正是这条连接长沙和芷江的高速公路,给了张芝明飞出大山的机会,她感叹道:“现在想想,自己还是很幸运的,仿佛得到了老天的眷顾。”
B 勤奋学习纠乡音,回到家乡终圆梦
18岁的张芝明如愿考取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大学四年期间,她潜心学习,只要有时间就泡在琴房和教室。民族唱法讲究字正腔圆,和很多“弗兰人”一样,刚刚走出家乡的张芝明也有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学同学不厌其烦地教她分辨“南”和“兰”,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多年如一日的刻苦钻研,张芝明的成绩逐年进步。2009年,她成功举办了毕业汇报音乐会,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大学之旅。
毕业了,又该去往何方呢?张芝明没有犹豫,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到家乡。她还记得那年,爸爸和姨父送她去开封上学,坐了17个小时的火车,到达郑州时已是凌晨3时。“我不想再让家人经历这样漫长的旅行,脑中就一个想法,我作为湖南人一定要回到离家人近一点的地方,方便他们探望。”
恰好此时,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陆良民在长沙创办山水组合,向张芝明发出邀请。陆良民回忆起和张芝明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她的音色很好,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她。我把名片给了她,希望她能到我的组合里来。”于是,张芝明到了长沙。
初到长沙人生地不熟,张芝明知道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走出更好的道路,她来到长沙只要有比赛就参加,不管大小,艺术水平得到了提升。高中在长沙培训学习时,张芝明远远地看着湖南省歌舞剧院,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走进这圣神的艺术殿堂。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后,这位侗家阿妹终于凭借实力站在了梦想的舞台上。
C 练功不惧寒和暑,舞台不分大与小
在省歌,张芝明是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冬练三伏,夏练三暑,对待艺术精益求精,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每一个在录音棚里见过她的人,每一个与她合作过的音乐人,都为她对作品的认真态度赞不绝口。“在录音棚里,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试唱录唱,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直到她自己满意为止。”词曲作家肖正民回忆起他和张芝明合作《中国姑娘》时的情景感慨不已,“张芝明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令人感动。”
在张芝明看来,唱歌既是工作,更是享受。这份对表演的热爱,早在童年时代就在张芝明的心里深种。“那是我最难忘的一次表演经历。家里亲朋好友聚会,叫我上去表演,我就唱了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我其实是个比较内向的人,小时候尤其如此,当时真是使出了全身的勇气。好在大家很喜欢,给了我热烈的掌声。”
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一直是张芝明从艺道路上重要的动力和源泉。“我从业十多年,依然记得十来岁的样子。”张芝明说,“舞台没有大小,只要站在舞台上就要对观众负责,这也是对自己负责、对艺术负责。哪怕台下只有一位观众,我也要倾力歌唱。”
在湖南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兰永华看来,舞台上的张芝明自信大方、美丽动人、积极向上,舞台下的张芝明善良正直、吃苦耐劳、诚实守信。他表示:“湖南有着深厚的民族音乐传统,孕育了李谷一、张也、吴碧霞、刘一祯、王丽达、雷佳等一大批享誉全国的女民歌手。张芝明是湖南民族音乐界的后起之秀,她坚持演唱原创作品,突出湖南特色,极具社会责任感,用湘音、湘曲、湘情讴歌湖南,得到了国内音乐界的一致认可。在省演艺集团,还有一大批像张芝明一样的文艺工作者,为讴歌湖南贡献力量。”
人物名片
从艺以来,张芝明与国内各大作词作曲老师合作演唱了上百首风格各异的原创声乐作品,有歌唱家乡的《阿妹在怀化等你》《醉美侗乡》;有歌颂新时代税务工作者的《这一身蓝》;有歌唱祖国的《我的红色我的旗》《中国月最圆》;有歌颂边关战士的《边关星》;有歌颂最美奉献者的《爱在飞翔》《暖心的人》;有歌颂辛劳的环卫工作者的《我们不会忘记你》;有唱国家非遗的作品《女书》《湘·绣》《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有唱祖国美丽山水的《借母溪》《月映黄山头》;有歌唱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新瑶家》《春风吹起》;也有为党百年而歌的《小小红船》《时间的答案》等。
张芝明演唱的多首作品荣获湖南省“潇湘好歌”奖,《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荣获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1年度优秀歌曲奖。2015年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声乐比赛民族组金奖;2016年参演了文化部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声乐展演”;2019年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湖南赛区民族组金奖;2020年在湖南音乐厅举办“民美双骄——为祖国献歌”公益音乐会。
2022年,张芝明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