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谈
说起这十年,我最惬意的,是我的旅居生活。
退休后,肩上的工作担子卸下了。到了这个年岁,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家庭负担也没有了。作为作家,退休后,也没有硬性的创作任务了。有了感觉,有话想说,写起来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就写写。写是为了玩,玩着写,写着玩。这个时候,我的人生进入了一种自由境界,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工作了几十年,也有了一点小积蓄,经济上也比较宽裕些了。于是,我准备后面的日子,哪里舒服到哪里过,怎么快乐怎么来。冬天,我躲到海南避过寒;夏天,我住到贵州躲过热……自己的旅居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那年盛夏,长沙极热。友人邀请我和我的邻居——他的亲家,到他在云南富源县的一个企业去小住一段。那里,天气凉爽,很是舒服。但在那里住的时日一长,就感到有点枯燥了。每天,我们两对老伴,四个老人,就是三看(看电视,看书,看手机微信)、两散(早晚散步)。“能不能再给我们找两间房子,我们多喊几个朋友过来一起住?”一天,这位友人来看我们,我向他提出。他为难了:这里实在腾不出房子了。但在贵州,我有一个停办的煤矿,那里有好多的房子。那个地方也特别凉快。我带你们去看看?
我们去看了。特别满意。煤矿紧挨着百里杜鹃风景区。只是煤矿的职工宿舍已破败,已是危房。有栋四层楼的办公楼却完好无损。但办公楼除了公共卫生间外,一间间办公室里是没有卫生间的。用来住家还是不方便。我们搞创作的人,多是理想主义者。我一时想入非非。“能无偿给我们用吗?”我问友人。“只要你们满意,当然!”说定以后,我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出一条信息,征集乐意来此避暑的朋友。每人出资一两万元,对这栋办公楼来一番改造,在各个办公室里加上卫生间和小厨房,住家之用。微信发出后,响应热烈。很快集合了30多人,筹集了四十余万元资金。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改造了36间房子。我兴奋地写下四个大字:老友家园。接着用大理石雕刻出来,立在这栋办公楼楼顶……
第一年,入住者拥跃。我们一起游花海,一起玩小牌,一起看附近的风景点,去过百里乌江画廊,游过溶洞奇观——织金洞,走过马陵河大峡谷,玩过乌蒙大草原。有一次,我心血来潮,要每家做上两个菜,在四楼的会议室里,把一张张桌子拼拢来,搞了一次长桌宴。欢快的笑声,不时从这栋煤矿废弃的办公楼里爆发出来……
这里,四周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布满了一株株高大的古乔木杜鹃。开花的时候,树上满是火红的、粉红的、白的、黄的碗口大的花朵。一山接一山,一岭连一岭,延绵百余里。每到清明前后,满山满岭,一片灿烂,宛如天上的彩霞落入人间!这样绝美的景色,原本千百年来就有,为什么近些年才走到世人的面前?答案其实很简单:那些年月,人们肚子都吃不饱,谁有心思来看不能当饭吃的花?这些年,国家的经济发展了,人们富裕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自然就高了,肚子饱了后,就希望能让眼睛富有!于是,近些年来,当地政府适时地把这处风水宝地开发出来,让这片千百年来无人问津的山野,华丽转身为大花园,变成5A级风景区,接待南南北北赶来的赏花者……
在这里过了两个夏天之后,渐渐地褪去了新鲜感,于是又挪地方。我们来到了云南大理。贵州的煤矿虽然凉爽,但地势不平坦,出门就爬山,不宜老人散步健身。而大理,依苍山,傍洱海。我们租住的那个农家小院,坐落在一个白族村寨里。这个民族极讲卫生。村里的大街小巷,见不到垃圾尘土。一栋栋民居,门楼气派,壁画养目。一条小河,从海拔4000多米高的苍山深处,收纳清冽洁净的山泉,奔涌而来,傍村而过。尽管村里家家户户早就通了自来水,但村民们煮饭、烧菜、泡茶,还是到溪里取水。甚至住在城区的人,也开车到这条溪里来打水。而我的小院,离这条溪只有两百多步……这些年,我们国家正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个村,也可说是一年一个样。每次离村几个月后再回来,总能见到又有新屋耸立。或者,离村时刚竖起屋架的房子,回来时它已盛装着身,墙壁上一幅幅注入传统文化的壁画,醒目养眼。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生活品质,前两年,当地有关部门又在傍溪的从苍山到洱海的一块数公里的地段,建成了一个湿地公园……一条条游步道像血管般布满公园。每天早早晚晚,富裕了的村民,也像城里人一样,散步健身,悠哉游哉。和他们走在一起,我看得出,感受得到,他们是多么惬意!
走出了自己固有的生活圈,到满意的地方旅居,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于是,便就有了感觉,心里就有话想说。一篇篇千字短文,就从心里流到了手机的屏幕上,进入了自己的朋友圈……这些年来,我写有上百篇短稿,发表在北京、天津、长沙等地的报刊上。有些,被长江文艺出版社、漓江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选入他们编辑的年度散文精选;有些,获得了这样那样的征文奖。去年发在《长沙晚报》上的《春走老山界》(后被《光明日报》转发),竟然被福建省选为他们省的中考试题,用来检验报考高中的学子对这篇小文的体会与理解。
一个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苦孩子,到了晚年,遇上了这么好的时代,自己的晚年生活如此充实而精彩,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