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千年学府闪耀“青春之光”(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湖南大学牢记总书记嘱托,传承弘扬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一年多来已拥有100个移动思政课堂打卡地

  •   千年学府传承弘扬“成就人才、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千年学府传承弘扬“成就人才、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雨滴 摄
  •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视频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视频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通讯员 唐思 实习生 王楚涵

      历史瞬间

      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与正在上移动思政课的师生们亲切交流。

      “你们喜欢上思政课吗?”总书记问。

      “喜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你们是真的喜欢?”总书记还幽默地反问。

      “我们是真的喜欢!”同学们回答道。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在湖南大学大礼堂的前坪,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道:“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

      践行嘱托

      “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6月14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记者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聆听这座千年学府的回响。

      一年多来,湖南大学入选教育部首批“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学校拥有100个移动思政课堂打卡地;岳麓书院被列为湖南省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千年学府传承弘扬“成就人才、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优秀文化教育传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大志 用“小故事”上好“大思政课”

      “当时,总书记说‘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曾经寓居岳麓书院,我相信他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来源于岳麓书院。湖南大学的校训也是实事求是,希望你们能好好践行’。”对于一年多前的场景,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模范教师龙兵仍记忆犹新。

      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如何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年多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湖南大学的思政课堂上,抽象的价值观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也让更多人学习思政课、爱上思政课。

      在岳麓书院,学生逐字逐句地诵读书院讲堂里的对联;在图书馆遗址,学生触摸当年侵华日军在花岗岩门柱上留下的弹孔;在十八洞村,学生踏踏实实地感受到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空话……

      “我们不仅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还是积极传播者。”龙兵告诉记者。

      目前,湖南大学拥有100个移动思政课堂打卡地,开设的“实事求是精神”“湖湘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等专题课程,不仅成为一座难求的“网红”课,在网络平台上线后,课程的点击量更是高达上亿。

      移动思政课的课堂在不断扩大。走农村、入社区、下基层、进工厂,同学们触摸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感受时代的变迁,也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党员干部、青年大学生、中小学生、普通群众都是移动思政课的学生。几十条板凳,一块幕布,大家围坐在一起,一堂“庭院党课”开课了;从高校到中小学校,从社区到企业,湖南大学博士理论宣讲团采用线上、线下并行,实地移动课堂与网络直播课堂互补的方式,服务对象覆盖老、青、小。

      202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湖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强调,要“总结推广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移动’思政课教学经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当我们在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校中,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一种模式,这就是贡献了湖大的智慧。”龙兵告诉记者,暑假他将和老师、学生一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去中国人民大学、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等学校,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开创未来中,思考如何把思政课讲得更好、更生动。

      明大德 “二锅头和伏特加”的故事坚定师生文化自信

      “总书记平易近人,讲话非常幽默。”岳麓书院历史专业2018级本科生谷欣宇说,总书记还给大家讲了“二锅头和伏特加”的故事。

      “总书记说,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主要还是一批革命家在苏联看到的苏联版本,把苏联的东西直接拿过来就用,就好比我们习惯喝白酒、二锅头,他们却习惯喝伏特加,会不适应。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这样领导中国革命,不结合中国实际,就会失败。”谷欣宇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笑了,全场气氛也瞬间被点燃。

      “二锅头和伏特加”的故事,给现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对我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期望,并教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不要‘言必称希腊’。”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关沛文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岳麓书院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在岳麓书院讲坛,记者看到全文108字的岳麓书院学规镶嵌其上。“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各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这篇学规,是每年新生在入学礼上集体朗读的内容,也作为湖南大学学生基本行为规范,写在湖南大学学生守则的第一页。

      历史人文纪录片《岳麓书院》播出后口碑热度齐飞,点击量近2亿次。该片以人物破题,通过“源流”“正脉”“传道”“经世”“新变”“求是”六集内容,围绕岳麓书院的教育教学和思想传承,展现了岳麓书院蕴含的湖湘之气、国士之风、文明之光。

      一年多来,岳麓书院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全院师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22部;设立“岳麓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究专项课题”13项;书院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入选第一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作为湖南大学人文科学学科研究和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岳麓书院吸引着八方学子慕名而来。

      成大才 练就自身过硬本领

      “总书记勉励我们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我当时内心非常激动,也激发了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刘宇说。

      刘宇是湖南大学青声宣讲团的成员。在刚刚结束的湖南省第五届“雷锋杯”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青声宣讲团获得金奖。《青声宣讲防疫特辑》、大型原创诗朗诵《为爱坚守为爱加油》、《青声说党史》党史宣讲视频和《团史青年说》……一部部作品,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发出千年学府中的青春之声。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

      在第24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全国总决赛中,湖南大学英语辩论代表队获团体一等奖,也创下学校在该赛事全国总决赛中个人排名及团体排名的历史最佳成绩。

      在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苏研杯”第三届科技作品竞赛中,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姚远博士团队获发明制作类全国一等奖。团队开发利用新型垃圾热解气化处理技术,研制出系列节能环保的高湿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以环保性服务为导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在“智美巴士 未来有你”全球巴士设计大赛中,设计艺术学院本科生徐锟铻设计作品《Island》获金奖。“公共交通承载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也是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时我们还考虑到,公共交通工具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徐锟铻介绍,Island的寓意为出行岛屿,希望带给乘客更加私密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担大任 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近日,在湖南大学“踔厉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2022届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上,毕业生代表回忆大学生活的收获和感悟,畅谈人生的选择与未来规划。他们之中,有的将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名校继续深造,有的将前往外交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联重科。

      路虽不同,但方向一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交出无愧于国家和时代的答卷”。

      龙梅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目前已保研至清华大学。参观污水处理厂,学习现行的处理技术,进而通过科研思考改进;调研安化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及人居环境的改善,从基层了解现存的环境问题及政策推行的困难;调研洞庭湖水质及江豚现状,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她坚信“实学实干,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博士宣讲团成员、岳麓书院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生于淼漪打算毕业后考取湖南大学的专职辅导员,“我希望把湖湘大地的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传道济民的精神,传播给更多学子。”

      以传道济民为核心的书院文化、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湖湘文化、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革命文化支撑起湖南大学文化精神的大厦,激励着湖大学子肩负时代责任,高扬理想风帆。

      记者手记

      奋斗者,正青春

      采访时正逢毕业季,一批批青年学子满怀激情与理想,奔赴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个多月后,又将有一批批新生入学,于岳麓山下听钟鸣,在湘江河畔诵书声,书写新一代的崭新篇章。

      千年学府之所以饱经沧桑而青春依旧,正是因为有一代代莘莘学子胸怀“国之大者”,像一代代湖大先贤一样,把经世致用、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不躺平、不妥协、不放弃,一天天接近人生目标,一步步实现人生理想。

      他们当中,有的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留下青春奋斗的身影;有的在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获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还有的参军入伍,守护着祖国边陲和万家灯火。

      “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早已成为万千青年学子努力奋斗的方向。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千年学府,闪耀“青春之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