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长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以创新驱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连续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创新潮起 涌动星城

  •   制图/王斌   制图/王斌

      吴鑫矾 彭歆琼

      一部波澜壮阔的城市发展史,就是一部辉煌灿烂的创新史。

      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新一代超级计算机频显“中国速度”,国之重器盾构机让世界见证“中国力量”…… 敢为人先的长沙人,以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创新基因,不断刷新着城市发展的高度。

      日前,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又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新序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单中,有11家布局在长沙,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其实,这只是长沙做强创新引擎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长沙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创新平台建设呈现量质齐飞的态势,成为推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长沙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发改部门将始终聚焦“国之大者”,坚持国家战略需求与推动长沙发展相统筹,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加大创新平台培育,优化创新平台配置,强化创新平台管理,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在全省创新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探新路、作表率,在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中扛起使命担当,为湖南乃至全国在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贡献长沙力量。

      A 国字号平台占全省一半以上

      金秋的长沙,高朋云集。

      2022中国新媒体大会、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首届大国工匠论坛等一系列盛会在长沙召开。

      长沙的魅力来自何处?创新,是答案之一。

      近年来,长沙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位置,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国家战略需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长沙市发展改革委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创新平台培育,优化服务管理,以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带动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整体来看,长沙创新平台建设呈现量质齐飞的态势。

      截至目前,仅发改部门获批的创新平台,长沙就有63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62个、省级创新平台284个、市级创新平台292个。获批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占全省42%,其中国家级平台占比54.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湖南省1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有11家布局在长沙,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产业园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平台建设的主力军。目前,339家创新平台布局在湖南湘江新区和长沙经开区等五个国家级园区,占全市数量的一半以上。

      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长沙经开区知行合一,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增量提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优化五大工程,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企业为主体建立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长沙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强力引擎,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攻克了的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掌握更多“独门绝技”。

      占地不大,人员不多,但亩均产值、亩均效益十分高,这是中电软件园的一大特色,背后少不了创新平台的支撑。作为央地共建的专业产业园区,中电软件园积极发挥特色优势,打造了湖南省无线电检测中心、网信协同适配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了测控与导航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复杂环境光纤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40余个,构建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企业科研创新平台”双轮驱动的创新平台体系,在自主安全计算产业、北斗导航等产业形成了领跑优势。

      星城大地,创意奔流。随着重大创新平台的加速培育和集中发力,长沙将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B 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配备的新型流线形短道速滑冰刀不仅强度高,重量更是轻了20%以上;雪车项目运动员佩戴的头盔,在零摄氏度以下仍保持良好弹性和柔韧性……这些冬奥赛场上的亮点产品,采用的都是华曙高科的3D打印技术。

      作为湖南省30家技术创新“破零倍增”典型企业之一,华曙高科在2014年就牵头建设了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持续开展高质量自主创新,研发经费支出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15%,在全球范围率先构建了集装备、软件、材料、工艺及应用技术于一体的工业级增材制造自主可控完整体系,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自主产品的全球装机量超600台,国际排名前五。

      这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长沙通过设立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等形式,拿出“真金白银”持续加大创新平台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资金投放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同时,长沙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瞄准高端智力这一创新的核心力量,支持在长高校院所和院士专家牵头建设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北上北京、东进上海、南下深圳与中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全面合作,引智入湘,与智为谋,共创未来。

      近年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就联合国内一流高校和领军企业开展国家级科技项目达821个,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研制任务154个。

      光琇高新牵头的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胚胎干细胞库,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做出长沙贡献;山河智能联合中南大学建设的现代凿岩设备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研发出200多个规格型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批量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水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具有完备的产学研用体系,依托前端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后端力合科技等企业创新主体,在智能水环境检测技术、核心部件自主研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如今,长沙创新能力已连续三年位居国家创新型城市第8位,跻身第一方阵,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越发闪亮……创新,为长沙提供生生不息的驱动力。

      C 创新为产业发展积蓄新优势

      实施“强省会”战略,兴产业是关键。

      世界最高泵送纪录、世界最长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上回转塔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持续领跑,汇集了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不仅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更是创造了多个全球之最。这一切,都与其背后的140余个高端装备创新平台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长沙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既是为长沙在新一轮竞争中抢抓机遇,更是为扛起“强省会”“兴湖南”的重任积蓄优势。

      仔细梳理长沙创新平台的布局就不难发现,布局数量前五的分别是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占比超过90%,均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生物产业占比29.4%,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占比高达48.5%;其次是高端装备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分别占比22.9%和15.9%。

      正因如此,从2019年到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印发通报,对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督查激励。2021年,全国首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现场经验交流暨政银合作对接会在长沙召开,“长沙经验”向全国推介,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和参会省市的一致好评。

      春江水暖鸭先知。长沙创新实力的提升,企业最先受益,一大批企业乘风破浪,完成蝶变。

      依托平台汇集各类创新要素,不少企业迅速壮大为行业龙头,45家拥有创新平台的企业成功上市;圣湘生物依托创新平台聚集了大批国际领军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入选“科创50”指数样本股,位列中国最具影响力医药企业百强16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核酸试剂和仪器产品供应商之一;三诺生物2020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入选“2021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202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产学研合作优势明显;爱威科技牵头建设的医学显微镜检验自动化省工程研究中心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在自动显微镜检验领域形成了领先国际的重大技术成果,填补了世界显微镜形态学自动镜检技术空白,2021年在科创版成功上市……

      奋进者强,创新者胜。

      创新长沙,必将续写更加璀璨的新时代篇章。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