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在公公婆婆家过年(万家灯火)

      杨跃清

      又快过大年,公公婆婆在灶膛前忙碌,暖暖的柴火厨房里,氤氲着浓郁的农家饭菜香味。在深圳小叔子家住了好几个年头的公公婆婆,和小叔子一家都回宁乡来了,也带回一种久违的亲切的年味。

      灶膛里的柴火毕毕剥剥地燃,时有红红的火舌窜出来,绕过黑色锅底吻到锅面,也将正弯腰添柴的公公照得红光满脸。面对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灶膛,公公表情严肃,一脸虔诚,每弯一次腰身如同完成一次叩拜。已过七旬的婆婆身系围兜,一手抄铲,一边和我们叙着家常,麻利的身子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花白的短发与锅里升腾的白色气雾缠绕在一起,透过气雾朦胧的间隙,不时露出一张如金菊花一样盛开的脸。不一会,灶台上便整齐摆满一长溜的大碗小碟,全是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口味菜。而且,有些菜的做法我学都学不会。

      心性宽厚的婆婆很能干,一样简单平常的菜蔬,到了婆婆手里,变戏法似的成了美味可口的佳肴。什么酱辣椒、酱茄子、酱豆子、腌空心菜、腌红薯藤等,虽然名字朴实,但口味却非同一般。每年,只要婆婆在家,家里就有吃不完的土特产。婆婆用她的勤劳和巧手,让我们不断变换口味,享受舌尖上的曼妙欢愉。女儿小时候最喜欢吃酱豆子炒肉,但每次在下筷之前,必会问这是谁做的。倘若是在市场上买的,也得骗她说是奶奶做的,不然她筷子一放,小嘴巴就噘起来了。每次我们回家,婆婆总会将自己手工做的这些纯绿色食品,给我们大包小包往车上堆。而我们“理所当然”地收获着婆婆给我们操持的一切,享受着阳光般温暖的母爱,自然而然的,也喜欢回公公婆婆家过年。

      在这个大家庭里,父慈子爱,婆媳相融,妯娌和睦,兄弟相亲。一到腊月底,浓浓的年味渐次飘起,恍若钩子,勾住身处外乡的我们。我们收拾好行囊,迫不及待往家赶,等一大家子人到齐了的时候,过年的食物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宰杀家禽是兄弟们的事情;猪头、猪脚、羊头、狗头等那些需要烫毛的活计,便交给公公;婆婆要负责更加细致的工作,包括每天的菜谱,菜谱中还要考虑家中每个人的喜好,要准备亲戚们来拜年的招待等,然后,就是和大弟媳一道,像磨盘般的,每天为我们转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对我,婆婆自是多了一份宠爱和包容,知道我平时忙点,从不指派我做什么。

      喜欢婆婆炸的黄炸(一种用糯米粉、鸡蛋、红糖、肉末、橘子皮等原料揉成团,再油炸成金黄色的地方小吃);喜欢婆婆的手工红薯粉;喜欢婆婆炒的家常菜;喜欢婆婆炖的当归黑豆汤;喜欢去婆婆菜地里转悠,顺手摘下一篮子绿得发亮的新鲜蔬菜;喜欢抱着书本躲在老屋墙根下晒太阳,直看得一个个方块字在冬日暖阳下懒洋洋地跳舞;喜欢看孩子们在叔叔伯伯的逗引下追追打打,惹得大人们的欢笑一阵盖过一阵;喜欢一家人围炉烤火、夜话家常,在燃着熊熊火焰的小屋子里,亲情温暖而明亮,年味醇厚而悠长。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