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2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 叶健 叶锋)22日,上海市向全社会公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在接下来一个月内接受市民的意见建议。规划草案令人瞩目地提出,上海未来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要“负增长”。
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在这份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布局的手册中,还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又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 人口增量控制百万人以内
作为规划的重点,人口和土地两条“硬杠杠”无疑最引人关注。
对此,规划明确显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调控目标为2500万人左右。同时,根据全球城市开放发展的特点,在常住人口基础上,以实际服务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暂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游客等)的合理需求,预留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而根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万人。这意味着,未来24年里,上海的人口增量会控制在百万人以内。
与此同时,规划还显示,“至2040年,上海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公共空间供给,合理调控城镇住宅用地规模”。
人口和土地的调控,直接影响了公众最关注的住房问题。对此,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补充说,上海是要建设“可负担、可持续”的住房供应体系,“可负担不是商品房价格的问题,而是居住成本”。
看点二 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
规划草案显示,上海将有9个主城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和2个核心镇中心。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在嘉定、松江、青浦、南桥、南汇等5个新城内分别设置新城中心,在金山滨海地区和崇明城桥地区设置核心镇中心,强化面向长三角和市域的综合服务功能,承载全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
看点三 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随着高铁的开通,长三角的一体化已经大大提升。但是,未来长三角的出行时间更将从“小时级”进入“分钟级”。
对此,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徐毅松表示,“这次规划里划定了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的‘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上海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形成90分钟的交通出行圈。”
看点四 绿色、便利与宜居
规划显示,到2040年,“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城市平均通勤时间不大于40分钟”“保证每个社区生活圈内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开放空间的5分钟步行可达率达90%以上”。
同时,规划还显示,“确保生态用地占市域陆域面积比例在60%以上,森林覆盖率在25%以上,河湖水面率不低于10.5%。”“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交通出行,至2040年,全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