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晓军:田汉与聂耳的传奇佳话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田汉就是湖湘文化孕育出的一位文化巨匠。田汉一生从事文艺且成就斐然: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各种文字总和有1000多万字,达到了后人几乎难以企及的高度。但即便如此,常人对田汉的了解,不因他是著名戏剧家、诗人,而是他国歌词作者的身份。那首《义勇军进行曲》,被聂耳谱写得无比雄壮又荡气回肠,激起无数中华儿女面对危亡奋起反抗。

  1898年3月12日,田汉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东乡田家塅茅坪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乳名和儿,学名寿昌。1911辛亥革命这一年,13岁的长沙伢子寿昌,毅然改名田汉,他要立志于汉民族的振兴富强。第二年,他投考了教育家徐特立任校长的长沙县立师范(今长沙师范学院前身),自由包容的学风让他的戏剧兴趣得到充分发展,在校期间创办“窗户报”抒发己见,改编的京剧《新教子》刊发在《长沙日报》上。毕业后他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回国后以文为枪,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戏剧运动中去:创办《南国》半月刊、南国电影剧社,组建南国艺术学院,成立南国社,期间他笔耕不辍,也成就非凡。1949年后,他担任中华全国戏剧工作者协会主席,继续为戏曲改革奔波。他无愧为“我国革命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

  就在少年田汉踏入长沙师范校门,并尽情挥洒文学天分和戏剧激情的时候,1912年2月15日,聂耳也在云南昆明一家叫“成春堂”的药铺里降生,成了家中最小的孩子。

  由于父亲过早病故,母亲靠苦苦支撑药店供六个子女吃饭上学。初中毕业后,为减轻家庭负担,聂耳说服母亲投考了免学费的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并被顺利录取,但学的却是英语。为追求真理与正义,在校期间,他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学生军”,后来又加入“反帝大同盟”……这些危险而跌宕的革命经历,看起来都与他的音乐成长道路无关。

  正如田汉所忆,聂耳几乎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训练,却借着血液里流淌的音乐天赋孜孜以求,竹笛、二胡等民乐乐器是跟母亲和邻居木匠学的;乐理和钢琴弹奏是课余向一名法国教师学的;小提琴则是上云南省立一师时跟学校附小的音乐老师启蒙,后又师从“小老师”王人艺和一名意大利私人教师……越努力越幸运,聂耳慢慢摸到了作曲的门路,最终催生出一位“有着火热的政治感情的革命音乐家”,成就了他“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的地位。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的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但饱含革命激情的青年聂耳,却在心底激发出报国的理想,他像许多贫苦学生一样追求革命,想着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4月21日这一天,神交已久的田汉和聂耳会面了,并进行了促膝长谈。之后两人往来频繁,田汉介绍聂耳参加了上海文艺界左联音乐小组和“苏联之友社”的音乐组,让后者艺术才华得到充分发挥,新的政治生命也自然生长。第二年,在田汉等的介绍下,聂耳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两人从《开矿歌》开始合作,到后来连续为田汉创作的革命主题歌谱曲,短短两年多,合作完成了《前进歌》《毕业歌》《苦力歌》等10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占到聂耳42首存世音乐作品的近四分之一,当然巅峰之作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进步的、充满战斗激情的歌曲,对中国革命的鼓动作用不言而喻。

  到底是田汉成就了聂耳,还是聂耳成就了田汉?历史自会给出答案。总之,当天才的聂耳与同样才华出众的田汉的激情相撞,才成就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段传奇佳话。


【作者:屈晓军】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田汉 聂耳 改革 音乐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