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长沙“十个重大城市片区”之一大王山片区火力全开,崛起高品位高颜值高格调山水新洲城

擘画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新城

  •   在大王山南片区,一座科创产业生态新城正冉冉升起。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供图   在大王山南片区,一座科创产业生态新城正冉冉升起。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供图

      陈焕明 张敏

      大王山、湘江、巴溪洲、湘江欢乐城……在长株潭都市圈核心区,大王山片区成为一座新的“山水洲城”、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区域,一个“微缩版”长沙跃然眼前。

      从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位于长株潭地理几何中心的大王山片区“火力全开”!以文旅和科创为“双引擎”,大王山片区规划面积106.14平方公里,分北、南两期开发建设,瞄准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城、生态宜居的融城先行区。

      作为长沙“十个重大城市片区”之一,由湘江集团开发建设的大王山片区经过多年发展,文旅已颇具气象,蝶变为湖南湘江新区又一座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新城,也是长沙、湖南湘江新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打造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新样本。

      眼下,一座崭新的湘江科学城正款款而来,瞄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加快形成带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一座科创产业生态新城,正冉冉升起。

      A 自然基底 绿色将成为大王山片区最美底色

      从空中俯瞰,在长株潭交界河西区域,有一颗“绿心”镶嵌。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以及优良的生态环保“基因”,昭示着大王山片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基底。

      大王山,依山傍水,源远流长,最终汇聚成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时间拉回200年前,晚清重臣曾国藩数次溯湘江从大王山登岸,因缘际会,江畔山间又多了一座文正书院。

      从文化地理上梳理,岳麓山到湘江再到大王山,岳麓书院、曾国藩墓、桐溪古寺、文正书院等文化地标一脉相承,它们从古朴到新式,都在诠释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但到了现代,大王山片区内,坪塘老工业基地横亘其中,遍地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水泥厂、化工厂、矿山开采厂。

      如何创新长株潭核心区“绿心”保护模式?

      “两个字,退与进!”2008年,长沙市委、市政府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决定对片区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加快淘汰“三高一低”落后产能和关闭退出污染企业。

      摒弃眼前的经济效益,换来长久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长沙启动大王山片区规划,短短几年时间,一座绿色生态新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老工业基地“退二进三”的典范。

      如今,走进大王山片区,山水间遇见独特的“诗与远方”。这里东临湘江,西临靳江河,与江心巴溪洲相望,观音湖、桐溪湖点缀其间,重峦叠嶂的大王山、狮峰山、伏龙山在其一侧,成为拥有“三山四水”、背山面水的灵动之地。

      长沙山水洲城的独特风貌,在这里一览无余。

      “良好的自然山水、公园绿地等,是大王山片区的最美底色。”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王山片区原生森林覆盖率高达87%,片区毛容积率仅1.02,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503.3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7.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1.99平方米,是人均绿地国家标准的2倍多,营造“城在林中、家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绿色宜居之城。

      地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桥头堡”的大王山片区,未来还将结合湘江景观带、鹅洲、长株潭城市绿心、漫山公园等,规划打造滨水休闲、乡野生态游憩、生态涵养山水生态区。

      B 基础设施 多层次多维度大交通体系全面铺开

      6月8日,随着观音港游客集散中心主体封顶,大王山游客集散中心及PPP停车场项目4个子项全部主体完工,建成后将为片区新增8445个停车位。

      10月14日,一列电客车缓缓驶出大王山站,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实现试运行,由此进入开通载客运营“倒计时”。

      除了停车场和地铁建设,作为片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大王山基础设施项目进入联调联试;坪塘通用机场正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即将启动建设;清风路等道路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2024年完工……

      大王山片区多层次、多维度的大交通体系全面铺开。目前,片区已建成30余条市政道路,交通网络持续加密,激活区域内外通达能力,带动产业集聚与人气提升。

      按照规划,大王山片区将建设“六横六纵”骨干交通体系,实现南北融通、东西贯通。还规划有地铁5号线西延线、新学士路等过江通道,将不断延伸片区居民生活半径,“半小时生活圈”加速成型。

      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环绕四周的绿植……今秋,位于潇湘南路和蓝山路交会处的博才雨润小学正式开学,为大王山片区新增学位1620个。该小学由博才教育集团运营,全面引入博才精英教师授课,进一步提升片区教育质量。

      “整个片区共规划建设中小学校44所,包括25所小学、19所中学。我们将从学校的设计、规划到软硬件设施配套等,高标准设计、高速度建设、高规格配套,为片区发展注入‘教育动能’。”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王山片区目前共有8所学校开学,已引进南雅、师大附中、博才等知名教育品牌。目前杨水塘小学、杨水塘中学2所学校正在建设中;明年计划再开建2所学校,拟引进教育品牌正在洽谈中。

      湖南省儿童医院(西院区)项目拟落户大王山片区,地址就在潇湘大道与泉湖大道交叉口,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床位约2000张,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片区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医疗资源。

      C 产业发展 文旅与科创实现“双轮驱动”

      在大王山北片区,深达百米的废弃矿坑之上,一座“冰与火”的欢乐王国崛起。

      2020年,湘江欢乐城等一大批旅游产业项目陆续开业,构建起以湘江欢乐城为核心的都市娱乐文化体验区,和以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为核心的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区,多业态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成为湖南最为火热的文旅区域。

      当前,欢乐海洋公园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进行内部装饰、系统调试、动物驯演等,预计明年对外开放,将打造成华中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沉浸式海洋体验乐园。

      湘江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王山文旅产业全面投入运营期后,预计每年可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日接待游客最高可达10万人次,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8000个,间接就业5万个,将成为媲美广州长隆和深圳东部华侨城的旅游目的地。

      从废弃的百米深坑,到今天的“欢乐奇迹”,昔日的老工业基地蜕变为融历史人文、都市时尚、影视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文旅度假区,成为长沙新晋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保利、龙湖、华润、中国铁建、梦想……众多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已“进军”大王山片区,片区逐渐成为主打低密、适合改善置业的主力区域,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北片区热度正不断攀升。

      在大王山南片区,将围绕湘江科学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示范区”的目标,遵循“五好”原则,按照“一轴两带六组团八片区”空间格局,深化片区空间规划,依托湖南大学科创港、湘江实验室、长沙坪塘通用机场、国检中心等,正布局发展数字科创、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

      今年9月底,南片区内机场大道、观音湖路、融城一路正式开工,预计2023年底建成通车。

      根据工作计划,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将于2023年启动大王山南片区学校、医院、保障房等项目建设,2024年启动人才公寓、科研楼建设,致力将大王山南片区打造成为湖南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国家级实验室汇聚地及高端人才聚集地。

      D 未来规划 湘江科学城蓄势待发,加快形成头雁效应

      11月8日,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正式发布湘江科学城概念规划。从规划图上看,大王山南片区被整体囊括在湘江科学城内,成为湘江科学城的核心承载地。

      受益于湘江科学城等省市重大战略项目引进,大王山南片区成为整个湘江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最多的片区,发展空间巨大。不仅如此,片区拥有长潭西高速、长韶娄高速、潭州大道、潇湘大道等交通要道,南边紧邻湘潭北高铁站,长株潭西环线即将通车,显著的交通优势也将为大王山飞速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大王山南片区开发建设工作将围绕湘江科学城“以人为本、以城聚人、以城促产”的发展理念,突出绿色智慧发展,突出生态环境与科学功能有机融合,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风貌,打造高品位、高颜值、高格调的山水新洲城。

      “接下来,将以‘四精五有’为指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发展蓝图,使大王山颜值品质齐升。”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据悉,湘江集团湘新投公司将在2023年加大对大王山南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的投入,泉湖大道等10余个项目有望启动建设。同时,狮峰山森林公园、靳江河风光带等12项前期研究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旨在将山水洲城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凝为一体,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湘江科学城的规划建设对大王山片区而言是重大利好,是湘江集团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和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湘江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将通过先期启动湖南大学科创港、湘江实验室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头雁效应,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彰显湘江科学城的创新之美、建筑之美、生态之美、形态之美。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