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部分学生暑假变“第三学期”,家长依然存在“暑期焦虑”,专家建议——

暑期不补课,过一个快乐假期

  •   何朝霞 插图   何朝霞 插图

      编者按

      暑假正在火热进行中。长沙晚报即日起推出“‘暑’你最精彩”系列报道,从假期学习、假期实践和假期安全等不同角度,关注广大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本期版面聚焦“暑期焦虑”,由晚报记者和“讯飞星火”AI共同采写。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嫣然

      “这个暑假,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初二暑假不利用好,基本就和高中无缘了”……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陡然刮起一阵“暑假学习”“弯道超车”风。这类视频以醒目的标题、夸张的语气,借助家长关注的升学问题,通过营造焦虑氛围,诱导家长网购课外辅导书或培训课程。不少家长被卷入了“暑期焦虑”。

      “补课”的背后,是无形的焦虑在作祟

      “贩卖”成绩焦虑在假期尤其泛滥。长达两个月之久的暑假,成为不少自媒体和培训机构获取流量或者商品推销的“好时机”。这些自媒体常以“学霸怎么过暑假”“xxx家的孩子暑假这样过……”为引,通过构造“第三人”的假期生活,放大家长的焦虑情绪,引导家长为这份“焦虑”买单。

      “班上不少家长提前悄悄找好了培训点,成绩好的想参加,成绩不好的更想参加,看别人参加,自己也想参加。其实家长们目的只有一个,想为孩子的成绩能多提几分。”市民红女士的女儿今年初三毕业,她表示,暑假以来,仍然有一些补习班在偷偷开课,参加补习的学生不在少数,别的家长自然也“憋”不住,焦虑情绪便蔓延开来。

      “前两年‘双减’政策刚出来的时候,确实有许多补习班关了,但后面又重新开了,”红女士坦言,作为家长,关于“报班”一事,她的内心也十分矛盾,不想让孩子的学习成绩“掉队”,但补课费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一对一”补习课程,学费更是昂贵,但为了孩子的成绩,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相关专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或多或少会受周遭环境的影响。在同辈、父母的比较之中,孩子常常被贴上不同的标签——“学霸”“说神”……为了贴上“学霸”标签,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不少家长和孩子被“唯成绩论”的思维模式裹挟,一旦家长和孩子被成绩束缚,就会陷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无法摆脱“分数”的漩涡。为了提分,好好的暑假不敢带娃出去玩。

      “补课”不是唯一方式,找寻合适道路才是最优解

      也有不少家长认为,暑假就应该是假期,不是第三学期,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增长见识。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勇军的女儿今年下半年读初二。他坦言,自己虽然没有让女儿去校外培训机构补习,但她的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稳居前五。谈及原因,他认为与经常带女儿参与调研实践有关。他表示,实践能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这一阶段的孩子,首要任务是将课堂知识消化吸收,在课余时间可以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黄勇军说,“我的女儿是个‘动漫迷’,最近刚去参加动漫展。作为父母,我们全力支持她利用珍贵的假期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是做自然科普教育工作的,平时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久而久之,孩子也爱上了大自然。”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范雄伟的孩子将进入五年级,他说,带孩子参与户外实践,在自然中与人交往,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范雄伟表示,孩子虽没有参加过校外培训,但成绩在班里仍然名列前茅。“从大自然中获取直接经验,是一个启发思想、锻炼能力的过程,孩子一旦培养了这种学习能力,就能为初高中的学习奠定基础,将书本中的抽象概念分解成具象化的情境片段,以感性认识带动理性认识,更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范雄伟表示,“每个孩子都需要童年,若将孩子过早地送去校外培训机构,孩子将失去完整的童年,也失去一段美好的人生回忆。”

      马女士的儿子就读于雅礼中学。当谈及儿子以680多分的成绩考入雅礼中学时,马女士的话语中透露着欣慰。她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让孩子参加任何校外培训机构,她认为知识的灌输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被动地“补习”也极易引发逆反心理,让孩子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她表示,儿子不愿去“补习班”,认为自己能够消化课堂知识,不必依赖“加班”辅导,并且儿子也不想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他喜欢运动,运动能放松身心。”马女士说,跑步、羽毛球、篮球都成为了儿子独特的“解压”技巧。

      专家:缓解家长焦虑,需要各方形成合力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各地加大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和规范力度。今年6月2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7月7日,教育部再发通知,在全国开展校外培训“监管护苗”2023年暑期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谨防“暑假变成第三个学期”。

      教育系统从业多年的李老师认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交往能力都有了明显进步,学校、家长能腾出更多时间,鼓励学生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其实,有些家长是被迫焦虑,他们通常是被周围的大环境影响,担心孩子如果不‘补课’,成绩便会落后;还有一些家长则是由于精力有限或能力不足,无法独立指导孩子的学习,因此想将孩子送往培训机构补习。”李老师说。

      李老师认为,缓解成绩焦虑既需要学校引导,也要依靠家长配合。“首先,学校需要主动引导,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再者,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认真观察,充分了解孩子,找出短板,与老师多沟通,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她相信,只要家长肯花费时间与精力,在假期多陪伴孩子,引导孩子有目标性地提升学科素养比直接送到培训班的实际效果要好得多。

      “知识的层次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考试,孩子的综合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更无法通过补课实现。”李老师表示,“要想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就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暑期是最宝贵的自主规划、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暑’你最精彩”系列报道①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