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成新湘,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长沙晚报特派全媒体记者 彭玮蔚
“湘绣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热爱的工作,更意味着一种传承、一份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成新湘说。
“湘绣讲究的是精细功夫,没有捷径可以走,一幅优秀作品的诞生,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的打磨。”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磨练,让成新湘从一名年轻的绣工成长为全国劳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成为湘绣核心技艺“鬅毛针法”的第四代传人。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我一直致力于推广湘绣,争取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湘绣,让更多年轻人加入湘绣传承的队伍,让这项古老的非遗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成新湘表示。
努力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
湘绣作为一项非遗技艺,是湖南乃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亮丽文化名片,承载着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与精神追求。
“如何让湘绣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是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中必须面对的课题。”成新湘说,“湘绣要更‘潮’、更‘出圈’,就不能只做陈列馆里束之高阁的艺术品,我们应该通过‘传统文化现代化’方式创新,努力让湘绣走进千家万户、满足老百姓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温感变色湘绣很惊艳,利用这项技术,我们创新制作了这款特殊的文房盒。”成新湘向记者展示,黑色的檀木文房盒上绣着爱晚亭和枫叶图案,盒中有镇尺、狼毫小楷、紫光檀笔搁、嵌铜印章等,其中盒面、镇尺、印泥盒均有湘绣字体或纹样,部分由温感线绣成,握在手中不过一会儿,图案的颜色就发生了变化。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实践,成新湘建议推动非遗与工业设计、纳米材料、轻科技等进一步结合,推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充分利用好云游博物馆、慢直播、慕课制作、短视频、私域流量建设、影视动漫等方式,提升关注度,打造更多特色品牌。
“我建议,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行数字NFT、制作数字产品等,跨界实现湘绣等非遗在数字化领域的转化,打造‘智慧’博物馆、移动博物馆、云上博物馆。”成新湘说,建议利用数字化技术采集非遗文物图像,抢救性保护记录非遗技艺,通过VR、AR等技术同步展览,沉浸式展现非遗的发展历史和精湛技艺,让非遗影像“活现”眼前。
全力推动“导师帮带”模式
“鬅毛针在刺绣过程中呈聚散状撑开,绣线一头粗一头细,还要有规律地排序,这样刺绣出来的老虎毛发就会非常逼真,像从肉里面长出来的一样……”在课堂上,成新湘这样耐心为学生介绍鬅毛针法的特点。
“老师,我们多久能学成出师?要多少年才能成为大师?”这样的提问是成新湘经常遇到的。2023年以来,成新湘全力推动“导师帮带”模式,为专业技术人员打通职业发展晋升通道。她先后培养了110余名青年刺绣传承人,近百名再传弟子获中级工艺美术师和助理工艺美术师职称资格,25名学生获行业奖项、竞技名次和荣誉称号,推动完成3个传承人工作室挂牌,形成湘绣技艺传承阶梯队伍,带领的团队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
“培养一位湘绣传承人,至少要3~5年的时间,而成长为一名大师,至少需要20年,这期间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所困,因此传承和坚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新湘表示,当下湘绣非遗传承人待遇和收入并不高,难以留住人才。
成新湘在深入调研后建议,要进一步健全传承人认定机制,科学设置认定标准,并完善多渠道的认定启动机制,构建发现、推荐非遗传承人的个人和单位激励机制。大力推进职业传承,一方面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增加补贴额度,促进师徒传承,加大对技能培训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加强与高等教育、专业研究机构的融合,依托专业人士开展专业研究,打通非遗技艺传承与学历教育的通道,解决传承人和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
“我相信随着相关机制的日益完善,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加入湘绣传承的队伍,为湘绣的保护和传承带来新气象。”成新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