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弘扬科学家精神 谱写乡村振兴青春篇章

      赵文力

      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伟大精神之一,其精神内核为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就是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作为青年一代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在广袤农村大地上建功立业,贡献青春力量。

      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人民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青年一代是中坚力量,要懂得承担责任。我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理想同国家发展的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起来,在为祖国和人民奋斗的过程中,建立起“双重认同”的个体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袁隆平院士将一生奉献给田野,奉献给人民,“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和崇高风范,年轻一辈要有坚定的信仰和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坚定地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就乡村振兴而言,我们要深刻领悟,在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之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重大意义。知责、担责、尽责,将爱国、奉献精神化作实际行动,在实现大我中成就小我。

      把传承先辈精神与积极开拓创新结合起来。一方面,正是因为有了一代代科学家们刻苦钻研、无私奉献,才能从无到有,搭建起我国的科研大厦,我们要传承他们科学报国的热情和品质,在全社会树立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迈向科技强国,我们更要发扬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袁隆平院士的科研道路,先是突破水稻杂交的世界难题,又坚持不懈推进超级杂交稻增产和海水稻研发,脚步不停。青年科技工作者站在“巨人“肩膀上,要践行团结合作、勇攀高峰的精神,要有育人的情怀。在科研道路上,思想再创新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在育人道路上,接稳传好自己一棒,既要有建功立业在今朝的进取心,也要有甘坐十年冷板凳的恒心和毅力。

      把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求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袁隆平院士曾分享“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成功秘诀,这正是求实精神的生动体现。他晚年仍坚持下田,表示“只有下田最快乐”。青年工作者也要深爱自己的事业,同时不拘泥于书本、不闭门造车,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疫情爆发以来,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师生面对严峻形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的寄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帮助农户解决农业技术难题,助力复耕复产,展现了当代农学人的担当和风范。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全面推进,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要成为推动“三农”发展的有生力量,必须坚持学以致用,把知识写在大地上,把学问送进农户家。通过驻村联点、志愿服务、科普调研等多种形式,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检验理论,用所学来回馈社会。特别是在产业发展和乡土人才培育上,发挥独特作用,将广大青年培养成为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把丰富的农业技术理论和实际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用实际行动谱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湖南省青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人才研究院智库专家;本文系全国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课题“大学生志愿服务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创新研究”<2021SJLX28>)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